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17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三自性与三无自性性
郑振煌教授*

三自性
《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云:「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
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此「相」作「性」解。
唯识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心识的任何见分、相分皆是依他起,「他」是指「因缘」。
即依「四缘」:亲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而生起,亲因缘是第八识的种子。一切外境的现起,
对有情众生来说是依识变,是由于我们阿赖耶识的种子产生异熟变,变出了外物的「似相分」,
这是依他起性。众生不了解这道理,就遍计所执,执着生、住、异、灭都是实有,心情就随之而起伏。

依他起性的本身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是有为法,圆成实性是无为法。依他起只是就相用来讲,
但是就体来讲是圆成实。种种心念依「种子起现行」时,若能不遍计执,当体就是真如心的圆成实性。

心识就世俗谛而言有三自性,但就胜义谛而言是三无自性性。

三无自性性⋯⋯
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以三自性的理体就是三无自性性: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

依他起性:一切诸法的生住异灭是依他而生住异灭,所以是「生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也包括:
住无自性性、异无自性性、灭无自性性。一切诸法的生住异灭皆没有自性,
因为一切诸法的生住异灭,皆依于其他条件而有。

遍计所执性:众生由于无明,所以妄执一切法相的生住异灭为实有,
若能悟解无为法、真如法,就能够证悟「相无自性性」。

圆成实性:世尊慈悲方便,为着说明心识清净以后的境界,假名施设有「圆成实性」。
解脱者不执着一切,所以能成就一切,任运自在,随顺众生需要而示现「应化身」或「他受用报身」,
这叫作圆成实性或「真如」,这是世俗谛的假名安立。但如果执着真有「圆成实性」,
就不是毕竟空,从胜义谛来说,它是「无自性性」。

为什么能够证得无为法?《百法明门论》最后一句话说:「言无我者,
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呼应第一句话所说的:「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一切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即「五位百法」,又可简化为补特伽罗(众生本身)和法(众生之外的万事万物)。

《百法明门论》主要阐明两个要旨:(一)百法名数,(二)二无我--补特伽罗(人)无我、法无我。
佛法以证得寂静涅槃为最后目标,欲证得寂静涅槃,必须先证「二无我」
(我空、法空)、破二执(我执、法执)、断二障(烦恼障、所知障)。

有为所显示出来的是无为,亦即一切诸法的法性就是六种无为,这六种无为当然是由我们的心去领会的,
由识所变,识一旦清净后就生起六种无为。

换言之,心会感受到六种无为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本性空寂,
一切法分析到最后就是二种无我。因为体会了二种无我,才能够证得六种无为。

补特伽罗无我、法无我
「补特伽罗」梵语Pudgala是「数取趣」、「有情」之意。因攀缘执着五趣,轮回生死,
一世一世都会出生在不同的三界六道中。数取趣的自性是无我,如果戒定慧修行圆满,
就可了知数取趣无我(人无我)。数取趣这些有情众生,可以用五蕴--色、受、想、行、
识蕴来分析它。简单来讲,用身、心来分析它,身是由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细胞等等所组成。
你若去分析它,根本找不到一个「我」,「我」梵语atman,原意为呼吸,泛指恒常不变的主体:
具「常、一、主、宰」四义。我执就是执着此五蕴为实我。

同样的,心也可以分析成心王、心所,心所是由心王所产生。八种心王是由第八识的种子习气所生,
而这些种子习气是怎么来的?是在真如性海之中一念无明,自以为有所知、有所见、有任何的分别。
分别心一起来就是无明,「依无明生三细」,三细相就是阿赖耶识的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
所以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有的,阿赖耶识也是空性的。

「依境界长六粗」,六粗相就是第七识的智相和相续相、第六识的执取相、计名字相和起业相、
前五识的业系苦相。因此,前七识也是依他起,并非真实有。
总之,全部八识都是依他起,并非真实有。

自性本空,空亦空,一切诸法皆空。一切诸法皆是空性,不是说一切诸法不存在。一切诸法是存在的,
只不过它们是生住异灭存在,自己不能作主,而是依于其他因素而有生住异灭,五蕴皆空,
因此证得我空叫作「人无我」(补特伽罗无我)。

法执就是执着五蕴法为实法,证得法空叫作「法无我」。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总之,就是物质、心皆是无我、空性,皆非「常一主宰」的性质,而是观待其他因缘而有生住异灭。

生住异灭如果是无我,就远离生住异灭四种相的执着。远离这四相也就是无为,
所以六无为是依于「人无我、法无我」而证得。无为是唯证乃知的境界,证得真如无为是最究竟的真实解脱,
也是诸法的实相。

Q:真如无为与虚空无为有何差别?

A:真如无为是指一位成佛的圣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也就是成佛所证的绝待真理。
绝待真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不可思议,不可言诠,唯证乃知。「真如」
一名只是假名安立;说七种真如、六种无为更只是一种方便施设,藉着语言文字勉强诠释其相状而已。

为什么说「成佛」的境界,其最高的智慧是「不空不有」,又非「亦空亦有」,「离四句、绝百非」,
什么都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呢? 只好用方便譬喻,用虚空来作譬喻,因为虚空可容受诸法。「真如无为」,
真如法性好像虚空,离开一切色法、心法等诸障碍,法性历久常住不变;相似虚空无碍。
但是虚空无为还是不能把大乘真如无为的境界完全讲出来,因为讲虚空无为的时候,这个虚空是被动的,
是一个静止状态,没有积极的动态,而真如无为不是如此,真如无为是有动力的。

我们用虚空无为来譬喻真如无为,但虚空无为还是不能完全表达真如无为的法性、实相境界。
虚空只是「所依」,一切万法不是虚空所生,一切万法依于虚空而生。虚空无为是无作为的,
但大乘佛法的真如无为,并不是无作为的,而是一种动态的。是怎样的动态呢? 我们以体、相、用三方面来谈。
它的体是毕竟空,就是完全空,连空亦复空。它的相是光明庄严;它的用是大慈大悲,利济群萌。
如来藏时可分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种;而虚空无为只能譬喻到空如来藏而已。
但是大乘的真如无为,还含摄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两种。不空如来藏,以慈悲为动力,
是积极的行为;空不空如来藏是动静一如,悲智双运,悲就是智,智就是悲,悲智不二。

所以,大乘的真如无为比虚空无为,多了不空及空不空二个部分。再说,大乘无为是有动力的,
也就是它有智慧光明、有动力,佛性是大慈大悲,关怀众生的。一如《维摩诘所说经》云:
「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而虚空无为没有光明,它只是一个虚空的状态。
简单的比较,虚空无为是静态的,而真如无为是动态的,含意较广,是修行证果的目标。
这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很细微的差别。真如无为虽是动态,而心却不动,不动就是动,
动就是不动,亦即是《肇论》所阐明的主题:「般若无知,涅槃无名,知而无知,无知而知。」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3-07 21:2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391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