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826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
推文 x 鲜花 x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问题讨论] 请教........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分辨方法???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 Posted:2008-09-18 22:04 |
魔力小樱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鲜花 x6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一下唷~~希望有大大可以帮忙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8-09-19 20:15 |
littlegirl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加推一下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8-09-20 19:56 |
jesscomemall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请问"为确保行政处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该要件为附款内容者为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丫,可以举例吗??

EX:某机关A,与某人B签订公费生留学契约,A定期给Bㄧ笔钱资助留学,B回来的时候则要在A约定的机关服务ㄧ定期限,A为了确保B未来会履行约定,而在契约中约定扣留XX证照、违约须赔钱...等等条件,此即为所谓的要件。
                      有 错请指正~~


献花 x1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8-09-20 22:56 |
dollyhsieh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针对您的问题一, 回答如下:

人之行为--事实行为(指不以表现内心意思为必要, 而是因事实上的动作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             如:无主物先占($802),遗失物拾得($803, $804),埋藏物发现($808), 加工($814), 无因管理($172), 侵权行为($184)
            |
            --表示行为--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并基于意思表示而发生私法上权利义务变动效果之法律事实)
                          |             如:契约, 移转所有权, 设定抵押, 抛弃
                          | 
                          --准法律行为(非基于表意人的表示行为, 而系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效果之行为)
                                          如:催告($80, $254), 请求($129I), 拒绝($155), 通知($51, $297, $169), 宥恕($1053, $1145II)
然若非事实行为, 也未必就是法律行为,
有可能归属于表示行为的准法律行为.

最大的疑问, 应该是准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如何区分.
准法律行为, 非表意人之"表示"行为(没有直接表达出意思表示), 然在法律上仍有其一定效果.
例如: 甲向乙购买车子乙台, 己交付车款, 然乙未于期限内交付车子, 甲去电要求乙交付这一行为, 法律名辞上称为催告.
甲并未诉请乙依法交付, 法律上并未规定乙一定要交付车子, 此不交付之行为, 仅为违约, 但未违法.
另甲也可以解除契约, 请求返还车款, 致成无损失效果.

此即准法律行为最典型例子.
然并非所有行为皆可套入归类, 如非人之行为即不属于之.

PS.事实行为也有法律效果, 请自行参考各项条款.
  且无论内心意思表示为何, 为既成行为而实际产生之事实.

法律行为反而须基于意思表示, 且私法上发生权利义务变动效果, 这里所指私法, 即为民法.
意即基于公法所为之行政处分, 自不应纳入民法范围, 而硬性归类之!

以上个人浅见.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8-11-04 15:3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62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