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15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數位命理街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
推文 x 鮮花 x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理論] 當 讀 的 古 醫 書-岳美中


獻花 x3 回到頂端 [樓 主] | Posted:2006-12-24 00:09 |
liao_xxx_ya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中醫病理專著,辨證細微,甚為可貴,應當置於案首時時取觀。

我也在案首放了一本GUYTON生理學時時取觀。

兩本參照真的可以解除不少疑惑


獻花 x2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臺北市 | Posted:2007-04-17 14:05 |
lljml2005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0 鮮花 x16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liao_xxx_ya於2007-04-17 14:05發表的 :
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中醫病理專著,辨證細微,甚為可貴,應當置於案首時時取觀。

我也在案首放了一本GUYTON生理學時時取觀。

兩本參照真的可以解除不少疑惑

liao_xxx_ya可否分享乎~~


您覺得不錯的話~可不要忘了右下角的【獻花】呦~
真的喜歡!您可以送給我ㄧ朵小花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4-18 05:17 |
skid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本人比較愛鑽研的是脈診的部份
當然 傷寒金匱是必讀
因為不但裡面包含了病理以外
最重要的一點是建立看病的切入點
要讀傷寒金匱 可以從鄭欽安的書當作導讀
建立掌握"病機"的方法
而如何用好經方 必須搭配上神農本草經 也就是俗稱的本經
傷寒金匱中有不少的道家思想(這裡如果有興趣 我們再另開一篇)
神農本草經中也有不少神仙家的內容
讀藥學最重要的不是主治功效 而應該看的是性味歸經 四氣五位 升降浮沉
要懂陰陽 還得讀上易經
尤其是太昊經 其實如果可以畫一張圖 可以解決很多人的疑慮
可惜我是電腦繪圖軟體白痴
關於脈學的部份
周學海是必讀的 要懂脈 還得懂"易"
傷寒28脈 傷寒舌苔 都是必須要讀的
如此和傷寒論才會有一定的功力下診斷
現在中國的中醫 根本不重脈
老要捨脈從症 有點搞笑
不是脈學不靈 是診脈的人不行
診了脈 知道病位 知道病所 就知道該用什麼藥醫治
(這裡有分先治 後治 如果沒有抓到該治的病機轉化點 就是治病的功力不到家 會一值只治標)
西醫的檢驗一班都是已經嚴重到一個程度 機器才有辦法反應檢驗出來
但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只要有一點反應 就可以馬上知道

關於內經的部份
最近小人在鑽研陽上善的太素
滿有趣 跟一般的內經素問有些不同的地方
不過也給了我不少的衝擊 也建議大家看看
一般的民眾想要了解養生
先從內經下手
關於病理病機的部份可以先跳過 專看養生的部份
會比較好入門
如果大家有興趣想要開讀書會 我會有興趣和大家一起網路討論歐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江蘇 | Posted:2007-06-04 18: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0954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