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9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探索

图 1.

图 2.



这篇文章选自——
《生活的艺术——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 威廉.哈特 编着

第一章  探索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安详与和谐,因为这些正是我们生命中所缺乏的东西。人人都希望快乐,
而且把快乐视为我们的权利。然而快乐这个目标,是我们努力争取,却鲜少获得的。
任何人都曾经经历过生命中的不如意——激动、烦躁、不和谐、痛苦。即使眼前这一刻,并没有什么不如意,
但我们都记得,那些不如意的事曾经如何折磨过我们,也可以预见,会有再发生的时候。
最后,每人都得面对死亡的痛苦。

我们不会将自己的不快乐只局限在自己的身上;反而不断地将自己的痛苦倾倒在他人身上。
一个不快乐的人,会使得他周遭,充满焦虑不安的气氛,任何人进到那个环境中,也会感到激动和不快乐。
就这样,个人的紧张不安,汇集成整个社会的紧张不安。 

处处不如意,这就是生命的根本问题:不想要的一再发生,想要的却渺不可得。
而我们对这种缺憾的形成和前因,却又一无所知。正如我们对自己从哪里来、往何处去,也茫然无知一样。

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北部,有一个人决心探究这个问题,以了解人类的痛苦。经过多年的探索,
在尝试了多种的途径之后,他发现一种方法,可以洞见自身的实相,并体验到从痛苦中解脱的大自在。
在达到解脱自在、远离忧悲苦恼的最高目标之后,他奉献自己,
终其一生帮助人们依他所发现的方法修习,以走上解脱之道。

这个人——悉达多.乔达摩(Siddhattha Gotama),人们所尊称的[佛陀],也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就像所有伟大的导师一样,他也成为传说中的主角。尽管人们在故事中对于他的事迹、或是不可思议的神通,
有许多出神入化的描述,但是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佛陀从来没有自称是神,或是得到神的启示。
他的所有特质,都是人类本质发挥至尽善尽美、超凡入圣的结果。因此,只要我们能照着佛陀的方法去实践,
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成就。

佛陀并不教导教派、哲学、或是信仰的体系。他称他的教导为[法](Dhamma),也就是[法则],自然的法则。
他对于教条或空谈毫无兴趣,而是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放诸四海皆准、实际可行的解决之道。
他曾说: 我一向所教导的,就是苦和苦的止息。佛陀不谈任何与离苦无关的话题。

佛陀强调,他所教导的,不是他的创造发明,也不是经由神迹显现的,
他所教导的只是真理、实相,是经由身的努力而发现的。
在他之前有许多人发现过这真理;在他之后也会有许多人发现。他声明真理不是他个人所专有的。

他也不要我们因为别人信仰他,或是因为他的教导看来十分合理,就肯定他的教导具有权威性。
相反地,他曾说,对没有亲身经验的事要存疑,并且加以检验,这才恰当,他说:

不要只是因为有人这么说、或是传统如此,或是约定俗成,或是经典记载就轻易相信。
不要只透过演绎或推论、或是只看表像、或是因为某种偏见、或因某种见解值得赞许、或是因为你的老师这么说,
就轻易接受。只有当你自己直接了知:[这些作法是不好的、引人非议的、智者不取的;
若是照着去作就会导致伤害及痛苦]时,就应当舍弃。而只有当你自己直接了知:[这些作法是好的、
无可非议的、智者赞许的;若是照着去作就会带来幸福快乐]时,就应当接受并实践。

个人对真理的亲身体验才是最佳凭据,不应该单凭信仰就接受任何东西,而应细察它是否合理、实际、有益。
同样地,我们也不能仅借推理检视的方式就在知性上完全接受某种教导。
如果我们想从真理中获益,就必须直接去体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它是真实不虚的。
佛陀一再强调,他只教导他亲证的真理。他也鼓励众生培养这种智慧,做自己的依靠:

你们每个人,应当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归依,
不以任何他物为归依处;以真理为岛屿,以真理为归依,不以任何他物为归依处。

生命中唯一的真正的归依、唯一可以立足的根基、唯一能够给我们适当的引导和保护的,
就是真理、法、自然的法则,由自己亲历亲证的真理。因此佛陀在教导中,一直都重视对真理的直接体验。
佛陀将其亲身验证的真理,尽可能解释清楚,让众生能够作为依据,各自努力以了悟真理。
佛陀曾说:我所教导的正法,并没有对内、对外之分。我手中没有任何保留。

佛陀并没有对特定的少数人传授秘法;相反地,他只想用最浅显易懂、
最广为接受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的法则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佛陀对于建立教派或以他为中心的个人崇拜,也同样不感兴趣。
佛陀以再强调,传法人的个性与法比较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佛陀只想教导人们从痛苦烦恼中解脱,并不想将众生变成盲从的信徒。
佛陀曾对一个崇拜他的信徒说:见到我这个终将腐朽的躯壳,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凡是见到法的人,
就见到了我;凡是真正见到我的人,就见到了法。

无论这个人多么神圣,对他的坚定信仰并不足以使我们解脱。缺少了对实相的直接体悟,就不可能解脱、得救。
因此,真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讲述真理的人。我们崇敬教导真理的人,但是最能表达我们对他崇敬的方法,
就是自己努力去体悟真理。人们在佛陀即将入灭时,赞扬他的伟大,但佛陀说:

歌功颂德并不是对觉者恰当的赞扬方式,也不是表达敬意的好方法。若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
能够坚定不移、自始至终走在法的大道上,以真确的方式努力修持,才是对觉者至高无上的敬意。

佛陀所教导的是每个人都能够遵循的正道。他称此为[八正道],也就是由八个相互关联的部份所构成的修持方法。
这条道路之所以神圣,是在于任何走上这条正道的人,都一定会成为拥有高尚心灵的圣者,远离痛苦烦恼。

这是一条洞察实相本质的大道、一条了悟真理的正道。为了要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能如实地观察。
我们必须学会认清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实相,并且穿透表层,觉察较细微的实相,
再进一步了解最终的实相,最后终能体证到自痛苦中解脱的真理。
无论我们如何称呼这个解脱的真理——是涅盘、天堂、或其他名称——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亲身体验。

唯一能够直接体验真理的方法,就是向内观照,观察自己。有生以来,我们早已习惯向外看。
我们总是对外在的人与事深感兴趣,却很少检验自己,检验我们的身心结构、我们的行为、身体的实相。
因此,我们对自己始终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无明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也不知道,我们一直都被自己内在未觉知的力量所奴役。

要领悟真理,必须将这内在的黑暗驱走。我们必须洞察自身的本质,才能了解存在的本质。
因此,佛陀所指出的,是一条向内观照、自我觉察的道路。
佛陀曾说:就在这具有心识的六尺之躯,揭示了宇宙、宇宙的生起、寂灭、以及走向寂灭之道。

整个宇宙及其运作的自然法则,都必须在我们自身体验。也唯有在自身内部,才能体验。

这条正道也是一条清净之道。我们探究内在的真理,不是出于知性的好奇,而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透过对自身的观察,我们第一次觉察到那些受制约的习性反应、那些遮蔽了我们的心眼、遮蔽了实相、
制造痛苦的种种偏见。我们看清累积在内、令我们一直焦虑不安、痛苦烦恼的紧张压力;而且我们也体认到,
它们是可以去除的。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让它们分解消融,而我们的心就变得清净、祥和、快乐。

这条正道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认真修持的过程。突如其来的进展可能会发生,但那是努力不懈的结果。
我们必须要按步就班地练习;然而,每向前迈进一步,其利益都是立刻可见的。
我们并不是心存企盼地走上这条道路,寄望积累一些只有来世才可享用的福德;
或是渴望死后能进到人们所想像的天堂。修持的益处应该是具体、
清晰、有助于己、而且可以在当下体验的。

最重要的是,这样教导必须靠实修。仅仅对佛陀或是他的教导充满信心,是不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的。
对这条道只有知性上的了解,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当信心与知性上的了解,能激励我们开始步上实修之路时,
它们才有意义。唯有实修佛陀的教导,才会有具体的结果,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佛陀曾说:

有人也许能背诵许多经文,但是如果他不去实践那些教导,这样一个只说不做的人,就好像一个牧童,
只是去数别人养了几头牛一样:他无法享受到追求真理的回馈。

有人也许只记得经文中的只字片语,但是如果他过着如法的生活,从起点至终点,他都在正道上步步前进,
那么他就能享受到追求真理的回馈。

这条正道一定要去实践,佛陀的教导一定要去落实,否则就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表面功夫。

要实修佛陀的教导,并不是非得称自己为佛教徒不可。称呼无关紧要。痛苦人人皆有,并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痛苦的有效解药,必能够适用于每一个人。这个实践的方法,也不是仅限于远离红尘、归隐山林的修行人。
诚然,要让自己专心一意地学会如何去练习,是需要投注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学会了这个方法,
就一定要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为了追寻正道而出家、卸下俗世责任的人,有机会更精进地修持、
更深入地彻底了解这教导,因而可以有较快的进展。相对地,一个过着世俗生活的人,周旋于众多的责任之间,
只能够以有限的时间来练习。但是无论是出家或在家,我们一定要懂得运用正法。

只有实际被运用的正法,才有效用。如果这真是一条从痛苦走向安乐的道路,那么随着我们不断精进练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快乐、和谐、对自己无所求。同时,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安详和谐。我们不仅不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反而应该能够产生正面的作用,
促进众人的快乐和福祉。要步上解脱之道,我们必须过正法的生活,过真理、清净的生活。
这才是实践佛陀教导的最佳方法。当正法被正确地实践时,它就是生活的艺术。

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
有一位元年轻人每个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如此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佛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来您的内观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围,
有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有为数更多的在家居士,
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经持续地来您这儿好几年了。
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经确实达到了最终的阶段;相当明显地,
他们已全然解脱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确实获得改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已完全地解脱,他们活得比以前好,
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很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些时候他们甚至更糟,
他们一点都没有改变,或者是他们并没有变好。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人们来您这样一位伟大、
全然觉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为什么不用您的法力与慈悲,让他们全都解脱呢?”

佛陀微笑着说:“年轻人啊!你住哪儿?你打哪儿来的啊?佛陀,我住在舍卫城,就是这侨萨罗国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舍卫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儿啊? 佛陀,我从一个叫王舍城的都市来的,
是摩揭陀国的首府。我在几年前来到舍卫城定居。那你是不是断绝了所有与王舍城的联系呢?没有,佛陀,
我在那里还有亲友,而且也还有生意的往来。

那么你一定要时常往来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了?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几次,然后再回到舍卫城来。
既然你已经往返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
甚至可以说,即使蒙上了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么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你来舍卫城,
然后定居在此地吧?他们也一定知道你经常往返于王舍城,
而且你也非常熟悉从这儿到王舍城的路吧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
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条路.那么一定有人会来向你请教到王舍城的路。你会不会隐瞒一些不说,或是会解释清楚呢?
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佛陀?我会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你们要先往东走到波罗捺斯城,然后继续往前走到菩提伽耶,
然后就到了王舍城。我会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
佛陀!那么你给了他们详细的解释之后,所有这些人是否都到达了王舍城呢?

那怎么可能呢,佛陀?只有那些从头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达王舍城。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
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走过从此岸到涅盘的道路,所以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
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盘,通往解脱的道路?而我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跟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
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
可是一步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
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我不会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
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
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
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d=1011081107773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07-17 09:35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6-02-05 02:0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901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