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說
:「唯有『大乘佛法』與『中國孔孟學說』,才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這位外國學者很了不起,有這樣的遠見、認知,非常難得。他的這句話,引起天主教發起向佛教對話。當時天主教的于斌主教開始在台灣提倡祭祖,這是史無前例的。我也由此因緣與他們接觸較多,當時亞洲主教團辦了一個「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邀請我去講「佛教精神生活」。從此,大家開始著重多元文化的融合,這才是解決世界紛爭唯一的方法。
學校與知識分子,幾乎都有「多元文化」的共識,他們不但討論,而且付諸實行,有不少人士在推動,其目的是希望社會安定繁榮,世界永久和平。他們問我:「有什麼方法,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我告訴他們:「佛法中的《華嚴經》和孔孟學說的《四書》,就是最理想、最好的多元文化教材。」
多元文化是一個自然現象,文化的根本就是多元性、複雜性,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一個新發現。人的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頭與手不一樣,手與足不一樣,不一樣就是多元文化。眼與耳不同,耳與鼻不同,各有各的功能,能融洽的結合,才組成一個完整的身體。
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釋迦牟尼佛與中國的古聖先賢是用教學的方法,效果顯著。唯有讓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認識「我們是多元的共同體」,才能消除異見,化解一切隔閡,融合成一體,才能看到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慧
」。《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是說整體,多是講局部,各種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可以並存的。《華嚴經》又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不相妨礙。清涼大師解釋《華嚴經》的「四無礙法界」,四無礙法界最小的範圍,就說到我們自己本身,眼耳鼻舌互不妨礙,頭足身手互不妨礙,所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從我們身體就能看到,然後延伸出去,
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事事無礙,這是多美好!http://bbs.mychat.to/index.php?u=180142 上面網址-~~請你點一下我就增加一個支持度了。謝謝!!^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