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牛

☆天佑台灣☆

|
分享:
▲
▼
(四)陰陽轉化 轉化即轉換、變化,指矛盾的雙方經過鬥爭,在一定條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陰陽轉 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 陰。陰陽的對立統一包含著量變和質變。事物的發展變化,表現為由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 到量變的互變過程。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那麼「陰陽轉化」便是一個質變 過程。 陰陽轉化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在陰陽消長過程中,事物由「化」至「極」,即 發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陰陽正常消長的閾值,事物必然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陰陽的轉 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種條件中醫學稱之為「重」或「極」。·故曰:「重陰必陽,重陽 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陽之理,極則生變。 但必須指出的是,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有條件的,不具備一定的條件,二者就不能各自向 相反的方向轉化。陰陽的消長(量變)和轉化(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全過程密不可分的兩 個階段,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的必然結果。 以季節氣候變化為例,一年四季,春至冬去,夏往秋來。春夏屬陽,秋冬屬陰,春夏秋 冬四季運轉不已,就具體體現了陰陽的互相轉化。當寒冷的冬季結束轉而進入溫暖的春季, 便是陰轉化為陽;當炎熱的夏季結束轉而進人涼爽的秋季,則是由陽轉化為陰。 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理上,物質與功能之間的新陳代謝過程,如營養物質 (陰)不斷地轉化為功能活動(陽),功能活動(陽)又不斷地轉化為營養物質(陰)就是陰 陽轉化的表現。實際上,在生命活動中,物質與功能之間的代謝過程,是陰陽消長和轉化的 統一,即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轉化常常表現為在一定條件下,表 證與裡證、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陰證與陽證的互相轉化等。如邪熱壅肺的病人,表現 為高熱、面紅、煩躁、脈數有力等,這是機體反應功能旺盛的表現,稱之為陽證、熱證、實 證:但當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人體正氣,在持續高熱、面赤、煩 躁、脈數有力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脈微欲絕等一派陰寒 危象。這是機體反應能力衰竭的表現,稱之為陰證、寒證、虛證。這種病證的變化屬於由陽 轉陰。又如咳喘患者,當出現咳嗽喘促、痰液稀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等脈症時,其 證屬寒(陰證)。常因重感外邪,寒邪外束,陽氣閉郁而化熱,反而出現咳喘息粗、咳痰黃 稠、口渴、舌紅苔黃、脈數之候,其證又屬於熱(陽證)。這種病證的變化,是由寒證轉化 為熱證,即由陰轉為陽。明確這些轉化,不僅有助於認識病證演變的規律,而且對於確定相 應的治療原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也是易學哲學體系中的最高哲學範疇。中 國古代哲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範疇和命題都是以陰陽這一範疇為基礎而展開討論和闡釋 的,把陰陽當成事物的性質及其變化的根本法則,將許多具體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含義。事 物的對立面就是陰陽。對立著的事物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運動變化的。陰陽是在相互作用 過程中而運動變化的。陰陽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陰陽交感」,又名陰陽相推、陰陽相感。交 感,交,互相接觸;感,交感相應。互相感應,交感相應,謂之交感。陰陽交感表現為陰陽 的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 陰陽的對立、互根、消長、轉化,是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不是孤立的,而是 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瞭解了這些內容,進而理解中醫學對陰陽學說的運用, 就比較容易了。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陰陽學說貫穿於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 變化,並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陰陽學說在闡釋人體的組織結構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陰陽 對立統一體,人體內部充滿著陰陽對立統一現象。人的一切組織結構,既是有機聯繫的,又 可以劃分為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部分。所以說: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 論》)。 陰陽學說對人體的部位、臟腑、經絡、形氣等的陰陽屬性,都作了具體劃分。如: 就人體部位來說,人體的上半身為陽,下半身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 屬陽,腹部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按臟腑功能特點分,心肺脾肝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五臟之 中,心肺為陽,肝脾腎為陰;心肺之中,心為陽,肺為陰;肝脾腎之間,肝為陽,脾腎為 陰。而且每一髒之中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胃有胃陰、胃陽 等。 在經絡之中,也分為陰陽。經屬陰,絡屬陽,而經之中有陰經與陽經,絡之中又有陰絡 與陽絡。就十二經脈而言,就有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之分、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別。 在血與氣之間,血為陰,氣為陽。在氣之中,營氣在內為陰,衛氣在外為陽等等。 總之,人體上下、內外、表裡、前後各組織結構之間,以及每一組織結構自身各部分之 間的複雜關係,無不包含著陰陽的對立統一。 (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應用陰陽學說分析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理論。陰 陽勻平謂之平人。機體陰陽平衡標誌著健康。健康包括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的陰陽 平衡。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使陰陽處於動態 平衡狀態的結果。 陰陽學說在生理學的應用主要是: 1.說明物質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可概括為陰精(物質)與陽 氣(功能)的矛盾運動。屬陰的物質與屬陽的功能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體 現。營養物質(陰)是產生功能活動(陽)的物質基礎,而功能活動又是營養物質所產生的 機能表現。人體的生理活動(陽)是以物質(陰)為基礎的,沒有陰精就無以化生陽氣,而 生理活動的結果,又不斷地化生陰精。沒有物質(陰)不能產生功能(陽),沒有功能也不 能化生物質。這樣,物質與功能,陰與陽共處於相互對立、依存、消長和轉化的統一體中, 維持著物質與功能、陰與陽的相對的動態平衡,保證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2.說明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氣化活動是生命運動的內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 征。升降出入是氣化活動的基本形式。陽主升,陰主降。陰陽之中復有陰陽,所以陽雖主 升,但陽中之陰則降;陰雖主降,但陰中之陽又上升。陽升陰降是陰陽固有的性質,陽降陰 升則是陰陽交合運動的變化。人體陰精與陽氣的矛盾運動過程,就是氣化活動的過程,也是 陰陽的升降出入過程:死生之機,升降而已。氣化正常,則升降出入正常,體現為正常的生 命活動。否則,氣化失常,則升降出人失常,體現為生命活動的異常。由於陰·陽雙方是對立 統一的,所以兩者之間的升與降、出與人也是相反相成的。這是從陰陽運動形式的角度,以 陰陽升降出入的理論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的。 不論是物質與功能的矛盾運動,還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都說明在正常生理情況下, 陰與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處於一個有利於生命活動的相對平衡的協調狀態的。如果陰 陽不能相互為用而分離,陰精與陽氣的矛盾運動消失,升降出入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 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