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84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數位命理街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
推文 x 鮮花 x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中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 Posted:2005-10-29 22:16 |
牛奶牛 手機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天佑台灣☆☆天佑台灣☆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修行&武術, 中醫研討
推文 x24 鮮花 x72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四)陰陽轉化
  轉化即轉換、變化,指矛盾的雙方經過鬥爭,在一定條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陰陽轉
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
陰。陰陽的對立統一包含著量變和質變。事物的發展變化,表現為由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
到量變的互變過程。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那麼「陰陽轉化」便是一個質變
過程。
  陰陽轉化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在陰陽消長過程中,事物由「化」至「極」,即
發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陰陽正常消長的閾值,事物必然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陰陽的轉
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種條件中醫學稱之為「重」或「極」。·故曰:「重陰必陽,重陽
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陽之理,極則生變。
  但必須指出的是,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有條件的,不具備一定的條件,二者就不能各自向
相反的方向轉化。陰陽的消長(量變)和轉化(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全過程密不可分的兩
個階段,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的必然結果。
  以季節氣候變化為例,一年四季,春至冬去,夏往秋來。春夏屬陽,秋冬屬陰,春夏秋
冬四季運轉不已,就具體體現了陰陽的互相轉化。當寒冷的冬季結束轉而進入溫暖的春季,
便是陰轉化為陽;當炎熱的夏季結束轉而進人涼爽的秋季,則是由陽轉化為陰。
  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理上,物質與功能之間的新陳代謝過程,如營養物質
(陰)不斷地轉化為功能活動(陽),功能活動(陽)又不斷地轉化為營養物質(陰)就是陰
陽轉化的表現。實際上,在生命活動中,物質與功能之間的代謝過程,是陰陽消長和轉化的
統一,即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轉化常常表現為在一定條件下,表
證與裡證、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陰證與陽證的互相轉化等。如邪熱壅肺的病人,表現
為高熱、面紅、煩躁、脈數有力等,這是機體反應功能旺盛的表現,稱之為陽證、熱證、實
證:但當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人體正氣,在持續高熱、面赤、煩
躁、脈數有力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脈微欲絕等一派陰寒
危象。這是機體反應能力衰竭的表現,稱之為陰證、寒證、虛證。這種病證的變化屬於由陽
轉陰。又如咳喘患者,當出現咳嗽喘促、痰液稀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等脈症時,其
證屬寒(陰證)。常因重感外邪,寒邪外束,陽氣閉郁而化熱,反而出現咳喘息粗、咳痰黃
稠、口渴、舌紅苔黃、脈數之候,其證又屬於熱(陽證)。這種病證的變化,是由寒證轉化
為熱證,即由陰轉為陽。明確這些轉化,不僅有助於認識病證演變的規律,而且對於確定相
應的治療原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也是易學哲學體系中的最高哲學範疇。中
國古代哲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範疇和命題都是以陰陽這一範疇為基礎而展開討論和闡釋
的,把陰陽當成事物的性質及其變化的根本法則,將許多具體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含義。事
物的對立面就是陰陽。對立著的事物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運動變化的。陰陽是在相互作用
過程中而運動變化的。陰陽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陰陽交感」,又名陰陽相推、陰陽相感。交
感,交,互相接觸;感,交感相應。互相感應,交感相應,謂之交感。陰陽交感表現為陰陽
的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
  陰陽的對立、互根、消長、轉化,是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不是孤立的,而是
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瞭解了這些內容,進而理解中醫學對陰陽學說的運用,
就比較容易了。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陰陽學說貫穿於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
變化,並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陰陽學說在闡釋人體的組織結構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陰陽
對立統一體,人體內部充滿著陰陽對立統一現象。人的一切組織結構,既是有機聯繫的,又
可以劃分為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部分。所以說: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
論》)。
  陰陽學說對人體的部位、臟腑、經絡、形氣等的陰陽屬性,都作了具體劃分。如:
  就人體部位來說,人體的上半身為陽,下半身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
屬陽,腹部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按臟腑功能特點分,心肺脾肝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五臟之
中,心肺為陽,肝脾腎為陰;心肺之中,心為陽,肺為陰;肝脾腎之間,肝為陽,脾腎為
陰。而且每一髒之中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胃有胃陰、胃陽
等。
  在經絡之中,也分為陰陽。經屬陰,絡屬陽,而經之中有陰經與陽經,絡之中又有陰絡
與陽絡。就十二經脈而言,就有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之分、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別。
  在血與氣之間,血為陰,氣為陽。在氣之中,營氣在內為陰,衛氣在外為陽等等。
  總之,人體上下、內外、表裡、前後各組織結構之間,以及每一組織結構自身各部分之
間的複雜關係,無不包含著陰陽的對立統一。
  (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應用陰陽學說分析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理論。陰
陽勻平謂之平人。機體陰陽平衡標誌著健康。健康包括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的陰陽
平衡。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使陰陽處於動態
平衡狀態的結果。
  陰陽學說在生理學的應用主要是:
  1.說明物質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可概括為陰精(物質)與陽
氣(功能)的矛盾運動。屬陰的物質與屬陽的功能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體
現。營養物質(陰)是產生功能活動(陽)的物質基礎,而功能活動又是營養物質所產生的
機能表現。人體的生理活動(陽)是以物質(陰)為基礎的,沒有陰精就無以化生陽氣,而
生理活動的結果,又不斷地化生陰精。沒有物質(陰)不能產生功能(陽),沒有功能也不
能化生物質。這樣,物質與功能,陰與陽共處於相互對立、依存、消長和轉化的統一體中,
維持著物質與功能、陰與陽的相對的動態平衡,保證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2.說明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氣化活動是生命運動的內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
征。升降出入是氣化活動的基本形式。陽主升,陰主降。陰陽之中復有陰陽,所以陽雖主
升,但陽中之陰則降;陰雖主降,但陰中之陽又上升。陽升陰降是陰陽固有的性質,陽降陰
升則是陰陽交合運動的變化。人體陰精與陽氣的矛盾運動過程,就是氣化活動的過程,也是
陰陽的升降出入過程:死生之機,升降而已。氣化正常,則升降出入正常,體現為正常的生
命活動。否則,氣化失常,則升降出人失常,體現為生命活動的異常。由於陰·陽雙方是對立
統一的,所以兩者之間的升與降、出與人也是相反相成的。這是從陰陽運動形式的角度,以
陰陽升降出入的理論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的。
  不論是物質與功能的矛盾運動,還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都說明在正常生理情況下,
陰與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處於一個有利於生命活動的相對平衡的協調狀態的。如果陰
陽不能相互為用而分離,陰精與陽氣的矛盾運動消失,升降出入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
結了。



蒲公英飛揚計畫

* 來讓我騙點支持度吧 ~!! *
還是那句老話... 打注音文的..都去死吧...

我的部落格
獻花 x1 回到頂端 [1 樓] From:APNIC | Posted:2005-10-29 22:17 |
牛奶牛 手機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天佑台灣☆☆天佑台灣☆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修行&武術, 中醫研討
推文 x24 鮮花 x72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三)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和機體內在環境的平衡協調,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礎。機體陰陽
平衡是健康的標誌,平衡的破壞意味著生病。疾病的發生,就是這種平衡協調遭到破壞的結
果。陰陽的平衡協調關係一旦受到破壞而失去平衡,便會產生疾病。因此,陰陽失調是疾病
發生的基礎。
  陰陽學說在病理學上的應用主要是:   ,
  1.分析邪氣和正氣的陰陽屬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邪氣。所
謂邪氣,就是各種致病因素的總稱。二是正氣。正氣泛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常與邪氣對稱。
邪氣有陰邪(如寒邪、濕邪)和陽邪(如六淫中的風邪、火邪)之分。正氣又有陰精和陽氣
之別。
  2.分析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就是邪正鬥爭的過程。邪正鬥爭導
致陰陽失調,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理變化。無論外感病或內傷病,其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不
外乎陰陽的偏盛或偏衰。
  (1)陰陽偏盛:即陰盛、陽盛,是屬於陰陽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平的病變。
,· 陽盛則熱:陽盛是病理變化中陽邪亢盛而表現出來的熱的病變。陽邪致病,如暑熱之邪
侵人人體可造成人體陽氣偏盛,出現高熱、汗出、口渴、面赤、脈數等表現,其性質屬熱,
所以說「陽盛則熱」。因為陽盛往往可導致陰液的損傷,如在高熱、汗出、面亦、脈數的同
時,必然出現陰液耗傷而口渴的現象,故曰「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是指因陽邪所致
的疾病的性質;「陽盛則陰病」,是指陽盛必然損傷人體的正氣(陰液)。
  陰盛則寒:陰盛是病理變化中陰邪亢盛而表現出來的寒的病變。陰邪致病,如納涼飲
冷,可以造成機體陰氣偏盛,出現腹痛、洩瀉、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等表現,其性質
屬寒,所以說「陰盛則寒。」陰盛往往可以導致陽氣的損傷,如在腹痛、洩瀉、舌淡苔白、
脈沉的同時,必然出現陽氣耗傷而形寒肢冷的現象,故日「陰盛則陽病」。「陰盛則寒」,是
指因陰邪所致疾病的性質;「陰盛則陽病」,是指陰盛必然損傷人體的正氣(陽氣)。
  用陰陽消長的理論來分析,「陽盛則熱」屬於陽長陰消,「陰盛則寒」屬於陰長陽消。其
中,以「長」為主,「消」居其次。
  (2)陰陽偏衰:陰陽偏衰即陰虛、陽虛,是屬於陰陽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變。
  陽虛則寒:陽虛是人體陽氣虛損,根據陰陽動態平衡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
必然導致另一方相對的偏盛。陽虛不能制約陰,則陰相對偏盛而出現寒象:如機體陽氣虛
弱,可出現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蜷臥、自汗、脈微等表現:其性質亦屬寒,所以稱
「陽虛則寒」
陰虛則熱:陰虛是人體的陰液不足。陰虛不能制約陽,則陽相對偏亢而出現熱象。如久
病耗陰或素體陰液虧損,可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舌乾燥、脈細數等表現,其性質
亦屬熱,所以稱「陰虛則熱」,
  用陰陽消長理論來分析,「陽虛則寒」屬於陽消而陰相對長,陰虛則熱屬於陰消而陽相
對長。其中,以消為主,因消而長,長居其次。
  (3)陰陽互損: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機體的陰陽任何一方虛損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
另一方的不足。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陽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陽虛不能化生陰液,而同時出
現陰虛的現象,稱「陽損及陰」。同樣,陰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陰虛不能化生陽氣,而同時
出現陽虛的現象,稱「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或「陰虛及陽」最終導致「陰陽兩虛」:陰
陽兩虛是陰陽的對立處在低於正常水平的平衡狀態,是病理狀態而不是生理狀態.
  臨床上,為了區別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和陽虛則寒、陰虛則熱,把陽盛則熱稱作「實
熱」,把陰虛則熱稱作「虛熱」,把陰盛則寒稱作「實寒」,把陽虛則寒稱作「虛寒」:至於
陽損及陰、陰損及陽乃致陰陽兩虛,均屬虛寒虛熱範疇;陽損及陰, 以虛寒為主,虛熱居
次;陰損及陽.以虛熱為主,虛寒居次;而陰陽兩虛則是虛寒虛熱並存,且暫時處於均勢的
狀態。但是由於這種低水平的平衡是動態平衡,所以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仍然會有主次之
  (4)陰陽轉化: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各
自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陽證可以轉化為陰證,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陽損及陰和陰損及陽
也是陰陽轉化的體現。
  在病理狀態下,對立的邪正雙方同處於疾病的統一體中進行劇烈的鬥爭,它們的力量對
比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邪正鬥爭,是疾病自我運動轉化的內在原因,醫療護理是促使轉化
的外部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由於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陰證和陽證雖然是對
立的,有顯著差別的,但這種對立又互相滲透,陽證之中還存在著陰證的因素,陰證之中也
存在著陽證的因素:所以陽證和陰證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四)用子指導疾病的診斷
  中醫診斷疾病的過程,包括診察疾病和辨別證候兩個方面。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陽學說用於診斷學中,旨在分析通過四診而收集來的臨床資料
和辨別證候。
  1.陰陽是分析四診資料之目:如色澤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語聲高亢洪亮者屬陽,
低微無力者屬陰;呼吸有力、聲高氣粗者屬陽,呼吸微弱、聲低氣怯者屬陰;口渴喜冷者屬
陽,口渴喜熱者屬陰;脈之浮、數、洪、滑等屬陽,沉、遲、細、澀等屬陰。
  2.陰陽是辨別證候的總綱:如八綱辨證中,表證、熱證、實證屬陽;裡證、寒證、虛
證屬陰。在臨床辨證中,只有分清陰陽,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執簡馭繁。所以辨別陰
證、陽證是診斷的基本原則,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臟腑辨證中,臟腑氣血陰陽失調
可表現出許多複雜的證候,但不外陰陽兩大類,如在虛證分類中,心有氣虛、陽虛和血虛、
陰虛之分,前者屬陽虛範疇,後者屬陰虛範疇。
  總之,由於陰陽偏盛偏衰是疾病過程中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所以疾病的病理變化雖然
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但其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陰和陽兩大類。



蒲公英飛揚計畫

* 來讓我騙點支持度吧 ~!! *
還是那句老話... 打注音文的..都去死吧...

我的部落格
獻花 x1 回到頂端 [2 樓] From:APNIC | Posted:2005-10-29 22:43 |
牛奶牛 手機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天佑台灣☆☆天佑台灣☆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修行&武術, 中醫研討
推文 x24 鮮花 x72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五)用於指導疾病的防治
  1.指導養生防病:中醫學十分重視對疾病的預防,不僅用陰陽學說來闡發攝生學說的
  理論。而且攝生的具體方法也是以陰陽學說為依據的:陰陽學說認為:人體的陰陽變化與自
  然界四時陰陽變化協調一致,就可以延年益壽:因而主張順應自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精神內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素問,上古天真論》)。借
  以保持機體內部以及機體內外界環境之間的陰陽平衡,達到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
  2,用於疾病的治療: 由於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因此,調整陰陽。補
偏救弊,促使陰平陽秘,恢復陰陽相對平衡,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陰陽學說用以指導疾
病的治療,一是確定治療原則,二是歸納藥物的性能。
  (1)確定治療原則
  陰陽偏盛的治療原則:損其有餘,實者瀉之。陰陽偏盛,即陰或陽的過盛有餘,為有餘
之證。由於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陽熱盛易於損傷陰液,陰盛則陽病,陰盛則寒,陰寒盛
易於損傷陽氣,故在調整陰陽的偏盛時,應注意有無相應的陰或陽偏衰的情況存在。若陰或
陽偏盛而其相對的一方並沒有構成虛損時,即可採用「損其有餘」的原則。若其相對一方有
偏衰時,則當兼顧其不足,配合以扶陽或益陰之法。陽盛則熱屬實熱證,宜用寒涼藥以制其
陽,治熱以寒,即「熱者寒之」。陰盛則寒屬寒實證,宜用溫熱藥以制其陰,治寒以熱,即
「寒者熱之」。因二者均為實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則為「損其有餘」,即「實者瀉之」。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補其不足,虛者補之。陰陽偏衰,即陰或陽的虛損不足,或為陰
虛,或為陽虛。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治當滋陰以抑陽。一般不能用寒涼藥
直折其熱,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素問·至真要大論》王冰注)的方法,補陰即所
以制陽。「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又稱壯水制火或滋水制火,滋陰抑火,是治求其屬的治法,
即用滋陰降火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如腎陰不足,則虛火上炎,此非火之有餘,乃水之不
足,故當滋養腎水。《黃帝內經》稱這種治療原則為「陽病治陰」(《素問·陰陽應像大論》)。
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治當扶陽制陰。一般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
寒,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素問至真要大論》王冰注)的方法,又稱益火消陰或扶
陽退陰,亦是治求其屬的治法,即用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如腎主命門,為先天真火
所藏,腎陽虛衰則現陽微陰盛的寒證,此非寒之有餘,乃真陽不足,故治當溫補腎陽,消除
陰寒,《黃帝內經》稱這種治療原則為「陰病治陽」(《素問·陰陽應像大論》)。
  補陽配陰,補陰配陽:至於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俱損的治療原則,根據陰陽互根
的原理,陽損及陰則治陽要顧陰,即在充分補陽的基礎上補陰(補陽配陰);陰損及陽則應
治陰要顧陽,即在充分補陰的基礎上補陽(補陰配陽);陰陽俱損則應陰陽俱補,以糾正這
種低水平的平衡。陰陽偏衰為虛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則為「補其不足」或「虛則補之」。
  (2)歸納藥物的性能
  陰陽用於疾病的治療,不僅用以確立治療原則,而且也用來概括藥物的性味功能,作為
指導臨床用藥的依據;治療疾病,不但要有正確的診斷和確切的治療方法,同時還必須熟練
地掌握藥物的性能。根據治療方法,選用適宜藥物,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
  中藥的性能,是指藥物具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四氣(又稱四性),有寒、
熱、溫、涼。五味有酸、苦、甘、辛、鹹。四氣屬陽,五味屬陰。四氣之中,溫熱屬陽;
寒、涼屬陰。五味之中,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益氣,故辛甘屬陽,如桂枝、甘草等;酸
味能收,苦味能瀉下,故酸苦屬陰,如大黃、芍葯等;淡味能滲洩利尿(物質的濃淡對比而
言,濃屬陰,淡屬陽)故屑陽,如茯苓、通草;鹹味藥能潤下,故屬陰,如芒硝等。按藥物
的升降浮沉特性分,藥物質輕,具有升浮作用的屬陽,如桑葉、菊花等;藥物質重,具有沉
降作用的屬陰,如龜板、赭石等。治療疾病,就是根據病情的陰陽偏盛偏衰,確定治療原
則,再結合藥物的陰陽屬性和作用,選擇相應的藥物,從而達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
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的治療目的。



蒲公英飛揚計畫

* 來讓我騙點支持度吧 ~!! *
還是那句老話... 打注音文的..都去死吧...

我的部落格
獻花 x1 回到頂端 [3 樓] From:APNIC | Posted:2005-10-29 22:4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363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