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牛
☆天佑台灣☆
|
分享:
▼
x0
|
中醫基礎理論-氣的概念
中國古代哲學的物質觀,從五行的多元論到陰陽二氣的二元論,最終統一於氣的一元論 誠如《河洛原理》所說,「太極一氣產陰陽,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萬物」。 陰陽五行始終被置於中國古代哲學的最根本最高的氣範疇之內,即使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極盛 時代,也沒有成為宇宙觀的主體,往往是氣一元論宇宙觀的構成部分。所以天地萬物「本是 一氣,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又就陰陽中細分之則為五行。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宋·吳 澄《答人問性理》)。天地萬物皆本於氣,人亦因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以及人類生命的 共同的本始物質,人的生死、物之盛毀,都是氣聚散變化的結果。故曰:「人之生,氣之聚 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萬物一也」(《莊子·知北遊》)。人與天地之氣通為一氣, 「人之生也,因陰陽五行之氣而有形,形之中便具得陰陽五行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性」(吳 澄《答田副使第二書》)。總之,中國古代哲學用氣一元論的單一物質概念,說明了世界的物 質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質(氣)的不同形態,世界上一切現 象都是根源於物質(氣)的,這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 總之,氣一元論是中醫古代哲學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學思想,是一種動態的、有機的宇 宙觀,濃縮地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特有傳統。 一、氣的基本概念 中國古代哲學的氣一元論應用於中醫學領域,成為中醫學認識世界和生命運動的世界觀 和方法論,與醫學科學相結合,形成了中醫學的氣一元論。 (一)氣的哲學含義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標示物質存在的基本範疇,是運動著的、至精至微的物質實體,是 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標示著佔有空間、能運動的客觀存在。氣是 中國古代對世界本原的粗淺認識,從雲氣、水氣到量子、場,無不涵蓋其中,可謂「至大無 外」,「至小無內」。 但在中國古代哲學上,氣又是一個涵蓋物質與精神、自然與社會的哲學範疇,其內涵既 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又是主觀的道德精神,兼容並包,錯綜複雜。 哲學的物質概念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是世界上一切現象(自然和社會)的根本 特性的最高概括,是指不依賴人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自然界 和社會的一切現象,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各種不同表現形態。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 哲學的物質概念是一個抽像的概念,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學中關於物質的特殊屬性、結構和形 態的學說相混淆。哲學的物質概念是永恆的,既不會陳舊也不會改變,只會隨著實踐和科學 的發展而不斷豐富。但是,對具體科學的物質的概念、屬性、結構和形態的認識,則是隨著 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和深化著的。 氣作為哲學範疇是人們對世界物質本質及其現象的高度概括,是天地萬物統一的基礎, 是生成萬物的本原,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它不是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而是一個抽像的、 一般的範疇。限於古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水平,中國古代哲學對氣的認識便不可避免地帶有樸 素直觀的特性,以具體物質形態的氣體為模型,構想了氣的聚散、絪縕、升降、振蕩等運動 形式,把氣又規定為具有動態功能的客觀實體,氣又成為一種具體的特質形態,從而把自然 科學的具體物質概念與哲學的物質概念並用。因此,氣範疇具有抽像與具體、一般與個別的 雙重意義,此為中國古代哲學氣範疇的重要特點之一。此外,氣範疇是一種整體的本原性的 概念而不是結構性的物質概念,這又是其另一特點。 中國古代哲學氣一元論學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完善、豐富和發展的。及至近 代,鴉片戰爭之後,隨著西學東進,中國哲學氣範疇的發展表現出與古代不同的特色,氣范 疇被賦予了近現代科學的說明與規定,視氣為光、電、質點、原子、量子、場等,現代理論 物理學界更趨向以「場」釋氣。因此氣由抽像的物質概念,越來越趨向於某種特定的具體存 在,其抽像性、普遍性的程度越來越低。其所包含著的抽像性與具體性、普遍性與個別性的 內在矛盾更加明顯。這種變化反映在中醫學中,氣範疇的哲學功能不斷地淡化,並傾向於被 陰陽五行學說取而代之。 (二)氣的醫學含義 中醫學以氣一元論為其宇宙觀和方法論,因此,中醫學理論體系也必然體現出中國古代 哲學氣範疇的特點。中醫學在闡述生命運動的規律時,往往是抽像的哲學概念和具體的科學 概念並用,注重整體生理功能的研究而忽視人體內部結構的探討,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和模糊 ,性。 中醫學的氣具有抽像的哲學範疇和具體的科學概念雙重意義。在中醫學氣一元論中,氣 作為哲學範疇的含義已如上述。作為醫學科學中具體的科學的物質概念,在中醫學理論體 系,就生命物質系統——氣、血、精、津、液而言,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 活力很強、運動不息、極其細微的物質,是生命物質與生理機能的統一。在生命物質系統的 各種具體的物質概念中,氣是最大的概念。 二、氣一元論的基本內容 氣一元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觀體系,其蘊含的內容極其豐富。在此,僅就其中與 中醫學關係密切者簡介如下。 (一)氣是構成萬物的本原 寰宇茫茫,生物吐納,有一種有形無形而存在的東西,中國古代哲學稱之為氣c在中國 傳統哲學中,宇宙又稱天地、天下、太虛、寰宇、乾坤、宇空等等。氣通常是指一種極細微 的物質,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本原。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氣」是世界的物質本原。東 漢·王充謂「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論衡·自然》)。北宋·張載認為「太虛不能無氣,氣不 能不聚而為萬物」(《正蒙·太和》)。氣是一種肉眼難以相及的至精至微的物質。氣和物是統 一的,故曰:「善言氣者,必彰於物」(《素問·氣交變大論》)。氣是世界的本原,是構成宇宙 的元初物質,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基本元素。「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 布氣真靈,摁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日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 生生化化,品物鹹章」(《素問·天元紀大論》引《太始天元冊》語)。《內經》稱宇宙為太虛, 在廣闊無垠的宇宙虛空中,充滿著無窮無盡具有生化能力的元氣。元氣(即具有本原意義之 氣)敷布宇空,統攝大地,天道以資始,地道以資生。一切有形之體皆賴元氣生化而生成。 元氣是宇宙的始基,是世界萬物的淵源和歸宿。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始物質,氣本為一,分為 陰陽,氣是陰陽二氣的矛盾統一體。「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 出地氣,雲出天氣」(《素問·陰陽應像大論》)。「天氣」是自然界的清陽之氣,「地氣」是自 然界的濁陰之氣。陰氣濁重,降而凝聚成為有形的物體,構成了五彩繽紛的大地;陽氣清 輕,升而化散為無形的太虛,形成了蒼莽的天宇。天地陰陽之氣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 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 物化生矣」(《素問·至真要大論》)。總之,氣是物質性的實體,是構成自然萬物的最基本元 素。 , 人類是整個世界的特殊組成部分,是自然的產物。人與自然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中國哲 學史上,周、秦以前稱「天」或「天地」為自然,從《淮南子》始方有宇宙的觀念,「往來 古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淮南子·齊俗訓》)。宇宙便是物質世界,便是自然界,宇 宙觀即世界觀。天人關係問題是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內經》時代哲學領域激烈爭論的重大 問題之一。中醫學從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統一性出發,用氣範疇論述了天地自然 和生命的運動變化規律。 中醫學從氣是宇宙的本原,是構成天地萬物的要素這一基本觀點出發,認為氣也是生命 的本原,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故曰: 「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素問·寶命全形論》),「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人類伊始,氣化之也。兩間 (指天地間——作者注)既有人類,先由氣化,繼而形化,父精母血,子孳孫生」(《景景室 醫稿雜存》)。人體是一個不斷發生著升降出入的氣化作用的機體。人的生長壯老已,健康與 疾病,皆本於氣,故曰:「人之生死",全賴乎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 死」(《醫權初編》)。 氣是絪縕運動,至精至微的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這 種「氣」相對於天地之氣而言,是人體之氣,故又稱「人氣」。人類只要認識人氣的運動變 化規律,就能夠認識生命的運動規律,故曰:「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素問『氣交變 大論》)。血、精、津液等亦為生命的基本物質,但它們皆由氣所化生,故稱氣是構成人體和 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人之有生,一氣而已……氣以成性,而內焉則為人之心,外焉則為人之體。體者氣之 充,而心者氣之靈」(吳廷翰《古齋漫錄》)。人的形體和人的思想精神都是氣的產物。中醫 學在古代哲學氣論的基礎上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認為「人之生死由乎氣」,「惟氣以成形,氣 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醫門法律》),即人的形體是由氣構成的,而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 動也是由物質機體產生的一種氣的活動,故曰:「形者生之捨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 制也。形以氣充,氣耗形病,神依氣位,氣納神存」(《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人有五臟 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素問·天元紀大論》),「氣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 論》)。 總之,氣是連續性的一般物質存在,充塞於整個宇宙,是構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統一 性的物質基礎。氣是構成萬物最基本的物質要素,萬物是氣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氣規 定萬物的本質,氣的內涵揭示了氣的物質性和普遍性、無限性和永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