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狂牛病 新法快又準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長久以來,狂牛病 (BSE)和人類狂牛病變異庫賈氏症(vCJD)一直沒有簡單、迅速又精確的檢驗方法,以致無法治療,9月號「自然醫學」期刊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已有重大突破,找出迅速發現人類和動物血液中致病普里昂蛋白 (PrPSc)的檢驗法。
報導說,這項偵測利器「對牛肉業、血庫安全、血漿產品,以及vCJD的預防、診斷與治療,都將帶來重大影響」。
狂牛症是因血液中普里昂蛋白變異,在腦中增生,導致腦部出現海綿狀病變而引起。由於普里昂蛋白太小,血液中含量極少,生化檢驗根本無從偵測,因此迄今只有待人或動物死後解剖大腦和淋巴組織,才能知道有無染病,但驗出來已經過遲。
德州大學醫學部研究小組研發的血液檢測程序,與警方辨識人員用來增殖微量DNA 樣本、製造嫌犯「基因指紋」的技術「聚合鏈連鎖反應」(PCR)相當類似,研究人員取出變異普里昂蛋白,將其與正常的普里昂蛋白放在一起培養,製造出一團新的蛋白質,接著將這團新的蛋白質樣本增殖以增加檢測機率,而後以音波分解,再重複培養過程直到找出變異蛋白為止。
研究小組用18隻倉鼠測試,約48小時就得到結果,偵出率達89%。下一步將把這套檢測法應用於自然感染的動物,一旦證明有效,將擴大檢測規模,研究人員有信心,此法不但能檢出已致病者,還能檢出已感染但尚未出現症狀者。人類狂牛病迄今已造成約180人喪生,大多在英國。
【2005/08/29 聯合晚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