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豬皮做實驗 低成本 高效果
【記者林進修/專題報導】
如果說,膠原蛋白膜是牙周再生手術的一大突破,那麼豬皮無疑是個關鍵。
回想起把腦筋動到豬皮的那段往事,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呂炫堃一臉得意之色。他說,當時美國已從牛隻身上萃取出膠原蛋白了,如果還照著做,不僅了無新意,且從國外進口的牛皮價格不低,怎麼說都不划算;反觀台灣是養豬大國,豬皮要多少、有多少,來源無虞,做起動物實驗來簡單多了。
那一陣子,他們一大早就到北醫附近的吳興街菜市場,固定向一家豬肉攤買豬皮,且一買就買4斤,出手之明快大方,常讓肉攤老闆笑得合不攏嘴。一大袋豬皮買回實驗室後,先是稱重、打碎,並以生理食鹽水洗過一遍,再將表皮及脂肪濾除,只留下真皮層。
接下來,加入醋酸充分攪拌,以酵素pepsin將抗原性較高的終端胜月太片段切除,降低抗原性,再經急速冷凍乾燥過程,把製得的膠原蛋白塑形為海棉薄膜狀,最後再透過特殊化學製劑,讓這些膠原蛋白「交鏈化」,據以掌握這些膠原蛋白被吸收的時間。
呂炫堃解釋,這一片片才0.1公分厚的膠原蛋白再生膜,如果用在牙周再生手術上,只須維持6週即可,若用在齒槽骨的骨質再生手術,非得維持6個月不可。一旦再生膜早早就被吸收掉,手術技術再好也沒用,牙周膜及齒槽骨長不到應有的高度,牙周病治療效果,當然大打折扣。
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處理步驟後,從菜市場拎回來的4公斤豬皮,最後萃取出100公克的膠原蛋白,剛好夠一次動物實驗使用,算一算成本,還真低得可以。更何況,從些從豬皮萃取的膠原蛋白,不管彈性係數、半滲透性及膨脹係數等物性,或是手術時的可操作性,都比牛皮萃取的膠原蛋白好,難怪一提及此事,呂炫盡是得意之色。
【2005/08/16 民生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