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Toe-in:
內八字,兩個前輪相互往內推,直行穩定性佳,方向盤回正的力量較大,車開起來感覺很穩,高速公路上直行時覺得車定在軌道上似的,稍一點點轉向的動作就有回推的力道回到中央。
看的微觀一些,我們開的市售車,為了減少噪音和增進舒適性,其懸掛系統的軸襯都是採用橡膠材質,所以有一定程度的順服性,在激烈操作時,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形,這個變形就直接改變了懸掛幾何,雖然微量,但對要求操控性的熱血男兒來說還是很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高檔的避震器要採用魚眼上座,而捨棄原廠的橡膠上座,國外還有許多人將橡膠軸套改成硬質塑膠甚至賽車用的金屬製品,為的就是減少、或徹底消除這個微量的懸掛幾何改變。
再看回Toe-in,穩態時是內八,當急加速時,兩個前輪強大的力量往前帶動(假設是前驅車),在懸掛軸襯的順服性之下,內八會變的更內八,原本往正前方帶動的力量就有更多部分分到了兩輪相互往內推上,造成對加速性不利。
反過來說,急減速時,兩個前輪往後扯,內八就變成趨向於平行,再加大的負荷下造成輪胎對地的接觸面最大(因為沒有側向力的成分讓輪胎往單側變形),所以煞車性能較好。
過彎時,大部分的力量都落在外側輪,但兩輪相互內推的情況仍在,所以相對之下,當外側輪努力的將車帶進彎時,內側輪還在跟它互推,雖然只是一點點的角度,但仍然會抵銷掉一些往內拉的力。所以Toe-in設定不利於過彎。
Toe-out:
外八,所有的情況剛好和Toe-in相反:直行穩定性較差、加速優(外八拉成平行)、減速遜(外八扯得更外八)、過彎輕鬆(內側輪更加往彎內拉,形成助力)。
綜觀全部,最理想的應該還是不Toe-in也不Toe-out,大部分的原廠設定應該都是趨近這樣,或是非常微量的Toe-in。因為不管Toe哪邊,都會造成輪胎加速的磨耗。若為安全、穩定的行車,微量的Toe-in能在直行和煞車時有些幫助;若要加速快、殺彎爽,一點點Toe-out是可以的。
對99%的人來說,不管Toe哪邊,應該是一點點就夠,角度大了,只會肥了輪胎店和加油站,你的軸承也可能壞的快。若要下場比賽,那就另當別論了,大角度的負外傾角和Toe-out會較適合於高密度的激烈過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