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指示藥不給付 醫界多贊同 【記者詹建富/報導】
中央健保局積極為健保財務開源節流,擬年底前把指示用藥全面改列不給付範圍,對此,多數醫界人士多持正面看法,認為此舉既可節省健保成本,也可讓民眾多注意平日的保健之道。不過,包括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及台灣女人連線等民間團體則認為,健保局應先透過民眾教育,而不是一下子就讓民眾自己判斷那些疾病可自我療護或自行吃藥。
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指出,在美國,民眾都可直接在超市或藥局買到指示用藥或成藥,不需經醫師處方,為了讓健保來負擔其他更重大疾病患者的醫療支出,他認同健保局的做法。
林芳郁也強調,目前不少民眾一有小毛病就找醫師,反而忽略自我保健的責任;事實上,民眾應學習某些自我療護的觀念,例如在感冒流行季節就應少去公共場所,一旦染病要多休息、多喝水,也許不必吃藥就可康復。一成的感冒病患會有持續發燒、咳嗽或有其他併發症,這時才需要求醫,若小病也要到醫學中心,健保豈能維持長久?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也指出,健保每年支付治療感冒的費用高達1、2百億,徒增健保財務沈重的負擔。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也舉胃乳片為例,只有一至二成的藥物如阿斯匹靈、抗風濕性關節炎用藥,才需搭配胃藥,其餘八成用藥其實可不必配服胃藥。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質疑,這種做法能否真正節省醫療費用?她說,一旦比較便宜的指示用藥排除健保給付,有的醫療院所為了賺藥價差,就改開其他較貴的處方藥,豈不更為浪費?健保局應有配套措施,避免此一弊端。
【2005/03/10 民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