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17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 Lee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一般] 白馬非馬

圖 1.

圖 2.

圖 3.



白馬非馬 維基百科*
白馬非馬,中國春秋時期由名家提出的哲學辯論問題。
其中最著名的論據由公孫龍提出,
根據離堅白的思路而建立。
馬非馬,這個論證,在公孫龍之前可能已經存在。⋯⋯
《戰國策》中,蘇秦曾提到刑名家以白馬非馬立說。
《韓非子》記載,宋人兒說,以白馬非馬,辯贏齊國稷下學者。
白馬是不是馬呢?
白馬非馬的論證,被收錄在《公孫龍子·白馬論》中。
公孫龍首先建立了「白馬非馬」這個命題,
主要的理由是,「馬」是用來描述外形,
而「白」是用來描述顏色,顏色與形狀屬於不同範疇,
所以白馬不能說是馬。白馬是由顏色(白色)與外形(馬),
兩種特徵結合而成。如果不具備顏色(白色)這個特徵,
單單只有外形(馬),就不能說是白馬。
他接著強調,黃馬、黑馬皆是馬,但白馬不是黃馬、黑馬。
如果白馬是馬,那黃馬、黑馬不是白馬,
所以也不是馬,與命題矛盾,所以不成立。
公孫龍的論證白馬有兩個特徵:
1.有馬的特徵2.白色的
而馬只有一個特徵:
1.有馬的特徵
因此擁有兩種特徵的白馬不等同馬,所以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不是詭辯
公孫龍的說法是以不同觀點出發,
要用兩點特徵來定義的事物不等同於用一點特徵就能定義的事物。
只是人們思考語意的方式通常是白馬是馬的「一個種類」,
就如同黑貓是貓的「一個種類」,男人是人的「一個種類」
和蘋果是水果的「一個種類」一樣,
這個故事表達了另一種語意的邏輯。
從集合論的觀點來看,馬的概念可以看作所有馬的集合。
白馬的概念可以看作所有白色的馬的集合。
白馬的概念從屬於馬的概念。
1.「白馬非馬」的觀點應該如此解釋:
白馬的集合和馬的集合是不相等的。
2.「白馬是馬」的觀點則是如此解釋:
每一匹白馬都是一匹馬。就是說,
白馬的集合是馬的集合的一個子集。
白馬和馬的集合不相等。這個意義上說,「白馬非馬」。
白馬是馬的子集,即白馬屬於馬的一種。則「白馬是馬」。
孫龍依此觀點巧妙的展現了「白馬是馬」的不同解讀方式。
1.^ 《戰國策》〈趙策〉:「夫刑名之家,皆曰:白馬非馬也」
2.^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
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
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
3.^ 〈白馬論〉:「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4.^ 〈白馬論〉:「馬固有色,故有白馬。
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
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5.^ 〈白馬論〉:「求馬,黃、黑馬皆可致;
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
所求一者,白馬不異馬也;所求不異,
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
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
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是」和指稱闡明「是」字的一些用法,並解「白馬非馬」之爭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白馬論參見離堅白合同異烏鴉悖論殺盜非殺人

辯士學派(sophists),亦稱智者學派、詭辯學派,
為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教師、
哲學家之統稱。其基本主張善良、真理、
正義都與人本身需要的利益相關,
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即「相對主義」。
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希庇亞斯
(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之子)、高爾吉亞等人。
自梭倫與克里斯提尼改革後,雅典的民主出現。
但是自伯羅奔尼撒戰爭(B.C431-B.C404)左右開始,
公民大會開始逐漸喪失機能。這是因為由於戰爭的恐懼,
執政者只要能抓住演說技巧,便可以順利獲得廣泛支持。
為了牟取權力,在上位者不惜重金禮聘演說家為顧問,
以獲得政治控制權,造成辯士流行。
辯士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希臘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
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
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因為其不追求絕對真理與正義的看法,
受到反彈,從而導致新的哲學思想家出現,如蘇格拉底。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12-02 16:07 |
Adam Lee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辯士學派(sophists),亦稱智者學派、詭辯學派,
為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教師、
哲學家之統稱。其基本主張善良、真理、
正義都與人本身需要的利益相關,
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即「相對主義」。
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
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因為其不追求絕對真理與正義的看法,
受到反彈,從而導致新的哲學思想家出現,如蘇格拉底。


[ 此文章被Adam Lee在2015-12-09 09:43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12-02 16:4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574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