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圖 1.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 茲依《大乘起信論》泛講一心。真如一心,萬法之源 此“真如一心”:攝用歸體,則是一切即一,法界一切萬象, 不離真如一心:由體起用,則是一即一切, 如幻顯現法界情世間、器世間、時世間。 更可開出二門、三大、四身、五智。 真如一心“一”,非表數量、相對, 乃表絕待之意;非比較、思慮、知覺之心。 “真如一心”即法界之體性,絕對、平等、不二, 無相對、無差別,故名“一心”。 真如一心又名“真如”、“實相”、“自性”、“法性”、“心性”、 “佛性”、“涅槃”、“圓覺”、“涅槃妙心”、“如來藏”、“本來面目”等。 阿賴耶識,迷悟關津 一心二門 真如一心,義具二門: (1)心真如門(一心之體):為絕對、無限的體性, 無染淨、真妄之別,無佛、凡之別,亦無心、物之別,乃絕待一心。 (2)心生滅門(一心之用):為相對境界、差別的現象, 有真妄、染淨之別,心、物之差別相。 生滅門之一心,即是人類的第八識,又名“阿賴耶識”。 覺與不覺“阿賴耶識”又分“覺”、“不覺”二義: (1)覺:即真如,亦即絕待平等的法介一相。 (2)不覺:即“根本無明”,不知真如平等、法界一相。 “阿賴耶識”,就是由不生不滅的真如體性, 因不覺無明而起的妄念、妄動,而有生滅。 這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的“心”,名之為“阿賴耶識”。 不變與隨緣 覺又分“不變”與“隨緣”二義: 不變:心之體性常無念故,名為不變。 隨緣:即“不達法界一相故”,不知法界乃真如平等一相, 故心不能與法性相應,忽然念起稱為“無明”。 “根本無明”即“根本不覺”,為迷昧真理的無明。 由根本無明,而生起“枝末無明”,為執著世間妄相的無明, 又稱“迷妄無明”。 真如與無明,無始以來同時存在,為一體之兩面, 猶如手背與手心。以不如實知真如法性,忽然念起,名為無明。 由無明而幻顯開展三千大千世界,乃由絕待的法界體性, 虛妄分別為個體的相對精神。 薰習 真如又有“妄法薰習”與“淨法薰習”: 妄法薰習:此無明薰習真如,則生妄心、妄境, 能所對立,執著「我”、“所”,以致造業輪迴,相續不斷。
淨法薰習:此真如薰習無明,令妄心壓生死苦,求涅槃樂。 知由自心妄動,而有身心世界,故修遠離法, 隨順真如而修無相、無念、無住。恆時如是而修,心念漸趨寂滅, 直皮無明妄心,一切身心世界、山河大地, 亦隨之而滅,心、物悉歸清淨,名為涅槃境界。 還滅與流轉 阿賴耶識具“向上還滅”與“向下流轉”二門: (1)向上還滅門:乃淨覺向上還滅,入佛境界。 “覺”的力量強大,則清淨覺薰習不覺妄心,返妄歸真, 向上發展而成三乘聖賢、無上涅槃之果位,謂之“還滅門”, 即還歸本來真如寂滅之門。 (2)向下流轉門:真如心體,因不覺故,向下流轉, 成為眾生輪迴境界。不覺力量強大, 則不清淨之不覺薰陶於覺性中,遂成迷界,向下墮落, 而現六道輪迴境界,謂之“流轉門”,亦即在六道中流轉之門。 故知,由阿賴耶識之二門,出生迷悟、染淨諸法, 無論凡夫輪迴境界,乃至三乘聖賢、菩薩與佛之無上涅槃果位, 悉皆不出心之還滅、流轉二門。 總結綜觀阿賴耶識: (1)覺與不覺二義:乃佛與眾生之分野。覺即佛;不覺即眾生。 (2)不變與隨緣二義:乃真如產生無明之緣因。 心性恆寂為佛;忽起妄動(念),遂至無明。 (3)淨法、染法薰習:為成佛與輪墮之方法。 隨順真如(覺),得入涅槃;妄心妄境,執著我所,造業輪迴。 (4)向上還滅與向下流轉:為能否成佛或繼續輪迴之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