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x0
|
[分享] 所知不離能知
所知不離能知
一行禅師: 覺照就是對某事物的覺照。當心安住在山上,心就變成了山。 當心安住在海上,心就變成了海。當我們說“知道”的時候, 能知和所知都包括了。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靜觀的時候,⋯⋯ 我們就是身體。我們一般習慣於把觀察局限在自己的身體上, 即使我們認識到身體同宇宙中其它的事物不可分割。 如果對無限的空間進行靜觀, 那我們就變成了“空無邊(無盡的空間,akasanantyayatana)”。
如果我們對時空意識進行靜觀, 那我們就進入了“識無邊(無盡意的狀態,vijnanantyayatana)”。 如果我們對所有事物的不在場進行靜觀, 那我們就進到了“空無所有的狀態(akincanyayatana)”。 如果我們對能知與所知的無分別性進行靜觀, 那我們就進入了“非想非非想”的狀態 (naivasanjnanasanjnayatana)。
假如每時每刻能夠對心態進行覺照, 那麼這四無色界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達到。
你可以試著去體驗其中的一種狀態,至於哪一種,並不重要。 關鍵在於你千萬不要把你的覺照同被你視為所覺的對象割裂開來。 一旦你覺悟了,身體、山峰乃至流水,所有一切都成了你的心。 ----------------------------------------------------------------------------------------------- 必攀緣外境(客體對象)方能產生作用。 唯識家又稱能緣為見分, 所緣為相分,而以能緣之法分為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三者。 能緣產生作用時,見分緣相分, 自證分須緣見分、證自證分,證自證分緣自證分。 此外,轉識論亦舉出能緣分為果報識(阿賴耶識)、 執識(阿陀那識)、塵識(六識)等三種。 [成唯識論卷二、俱舍論卷七、成實論卷五立無數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