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无业行
《无业行》 平常人* 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方名菩萨行,亦名无业行。 现在所受的种种顺、逆诸境,均为过去所造善、恶业所致。 智者应以没有分别的平等心,去接受顺逆诸境。也就是说: 顺境不喜,逆境不忧,一律欣然接受,内心自然觉得泰然安稳。 若能如此,虽受诸受,而感觉无所受,方名菩萨行。 若因顺、逆境诸受,而生爱、憎之心,此心即是未来善、恶业因, 将会结成善、恶之果。善业、恶业都是业,都是轮回的业因, 故六祖坛经曰:不思善、不思恶,还汝本来面目。 为善不欲人知,虽是美德,但内心已分别出善与恶,将结善业, 却种轮回因而不自知。智者为善,却不放在心上, 只认为是顺良知做事,不以为是作善事,自然不执着善。 善之心念,一样有善报,但内心不结善业,而能免轮回。 (因业由心生,心不生则无业) 譬如:帮助一个盲人过马路, 有一种人内心很高兴自己做了一件善事,会告诉朋友这件事; 又有一种人虽然做了善事,但为善不欲人知,也不会告诉别人; 复有一种人,只是顺良知自然而为,也不分别是善、是恶, 此三等人都会有善报,但是前两种人,虽有善报但亦生善业因, 故将种轮回因;第三种人虽有善报,但不生善业因,故无轮回因, 此种人称为无业行人。 人因有心或无心而犯戒律,将结恶业,亦为轮回因。 智者因有心或无心而犯戒律,即悔先罪,决不再犯。 此犯戒律之心亦不放在心上,自然无扰其心。虽受恶果, 内心仍以无所受而受其受,欣然接受,故自然内心无此恶业, 终能免轮回。(因业由心生,心不生则无业)不思善不思恶此法名: 「无业行」。 人于世法中不能避免一切善恶诸事,也不能不作善也不能完全不为恶, 有心无心间或许会犯戒律,若犯戒律则起无相忏悔。 何谓无相忏悔?就是悔过,记取教训,绝不再犯, 此犯戒之心亦不放在心上,不要让它自扰乱清净心, 是为无相忏悔。若无法释怀则积极为善,或做功德回向以弥补即可。 否则,此过已犯,并不能重来,只有徒增罪愆,扰乱一生, 愈有良知则愈受其苦,于事无补,是为有相忏悔。有相忏悔, 不是真忏悔,它将使心茫然不辨前程, 很可能枉然一生,不能自拔。 若能深悟「无相忏悔」则火坑化为白莲池,白莲台上现如来。 是故为摩经曰: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 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 。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 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佛为无业人。此无业行是殊胜法门,一门直入,超越善恶诸法, 善恶诸法是对治法非佛法。若不解此法者,虽已承受其果报, 但自心仍然生其善恶诸业,故轮回不止。佛虽与众生同住于世, 但佛深知业障本空, 故其一切行,均为「无业行」。 七佛通诫偈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其间,「自净其意」即是无业行之法要。 提供参考 平常人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