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19:00 廖學賢 林志輝 徐培薇 雲林報導
至於台灣的武術,發源地就在雲林西螺,清朝年間,當時的西螺人,為了抵抗盜匪,群起學武,在濁水溪和虎尾溪一帶,有所謂西螺七崁,七崁裡的族人,個個武功高強,其中阿善師赤手空拳,帶領七崁地區的民眾,擊退土匪,現在武術傳到了第七代,他的五爪金鷹拳更能不費一刀一劍輕鬆打敗對手。連續劇中飛簷走壁武功高強的就是阿善師。沒有任何兵器。卻能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節節敗退。絕非隨便筆劃雙刃。大刀一來一往。刀光劍影誰也不讓誰。西螺七崁傳到第七代。傳說中不用刀劍也能打敗敵人的。還有傳了一百多年的五爪金鷹拳。金鷹拳拳勁剛猛,把把不離鷹爪,手腳並用,無人能擋。這種硬底子功夫,學的人越來越少。只有老雲林人手癢時會來兩下。怕武藝會失傳老人家現在都要孫子學。繼續傳承。國小學童練武強身棍棒對打武術切磋。同樣叫好。台灣正宗功夫西螺七崁不只靠電視劇出名。在國際盛事典禮表演項目同樣少不了。以前雲林人靠武功對付土匪。練的不是三腳貓功夫。赤手空拳奠定了台灣的武術。
資料來源: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010353061.html 華視新聞
【記者李鋅銅/西螺報導】西螺鎮公所日前配合東市場重新開市舉辦武術表演,推廣傳統武術,熱鬧一陣後又恢復平靜。金鷹拳師傅程世寶說,西螺武術漸式微,看了實在難過,本周六日下午4至6時,將在西螺大橋免費教授金鷹拳。
民國61年,華視播出的台語連續劇「西螺七劍」,讓西螺武術爆紅,當時劇中人的「阿善師」聲名大噪,西螺地區一度出現習武熱潮,但30多年後,武術式微。西螺鎮廣興里的鄉間小路旁,10多公尺的高大紅磚牌樓,寫著「振興社」3個大字,大字下方有一踢腿狀武者,正是被奉為振興社祖師、大名鼎鼎的開山祖師劉炮(阿善師)。距離牌樓不遠處,有1座雕塑公園,公園裡7尊雕像,或出拳收掌,或抬腿挪移,各具武姿,好不威風。但無論是牌樓或公園,如今雜草叢生,一片冷清。
「那個都沒人看了啦!你沒看,都沒人整理,差很多了啦!」附近小販說,以前「西螺七劍」紅的時候,每天都有人來看「西螺七崁」,現在少年人,根本不知什麼是「西螺七崁」。小販說著說著,還想起以前常來此地的觀光客。
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何美慧說,清朝時期械鬥不止,盜匪威嚇,治安敗壞,習武應運而生,後因環境改變,武術式微,直到華視連續劇「西螺七劍」上演,讓西螺武術打響名號,但事過境遷,又漸冷淡。
來源:
http://blog.udn.com/y.../3555743 聯合報雲林地方新聞部落格
2007/10/14 15:17 記者邱韶昕、江志男/雲林報導
說起台灣的少林武術,相傳發源地就在雲林西螺,大約清朝道光年間,當時的西螺人,為了抵抗盜匪,群起學武,在濁水溪和虎尾溪間一帶,有所謂西螺七崁,七崁裡的族人,個個武功高強,當時就盛傳,習武之人來到西螺,過得了濁水溪,也過不了虎尾溪,就是形容西螺七崁的武術傳奇。年輕的大學生們跟著師父程世寶紮起馬步、揮出拳頭,他們正在練的是金鷹拳的基本拳法。程世寶說:「『拳母』就是每天都要練的,有人說拳母就是三戰拳,三戰拳就是在練精、氣、神。」金鷹拳是從清朝道光年間流傳下來的,是當時西螺七崁的武術拳路,同樣是西螺人的程世寶,再親自示範一套拳法,說當時的七崁武術堪稱全台第一。程世寶說:「過得了濁水溪,就過不了虎尾溪,過得了虎尾溪,也過不了濁水溪,因為濁水溪和虎尾溪的流域,就是過去的西螺七崁,裡頭武術人才濟濟,所以才說,功夫練得再好,進來(西螺七崁)大部分也無法打贏。」當年的七崁族人為了抵抗盜匪,平常務農,有空就練拳,程世寶拿出鐵槌,說祖先的武術千變萬化,程世寶說:「像鐵槌或鎌刀,那些都是兵器,所以手拿得到的都是兵器。」不過日據時代,日本人嚴禁台灣人練武,七崁武術發展了60年,漸漸式微,程師父細心地教著這批大學生,一個一個嬌正動作,這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心願,要將西螺七崁的武術傳奇流傳下去。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
這是台灣祖先留下來最珍貴的至寶,應該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