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82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麒雲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1 鮮花 x3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農藝] 番薯的小知識

番薯
                             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紅薯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見的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草本,其蔓細長,莖匍匐地面。塊根,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皮色發白或發紅,肉大多為黃白紅,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還可以製糖和釀酒、製酒精。
                                                                                        
表情  歷史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地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藷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藷傳至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由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農政全書》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方式,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甘藷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
食用方法

甜番薯一些品種塊根生吃也很有甜味,基本上加熱即可食用,也可曬製成乾。
  • 煮地瓜(也可以和米一起煮,煮成地瓜飯)
  • 考地瓜(烤紅薯、烘山芋)
  • 地瓜乾
  • 番薯糖水
除塊根外葉也可以食用、同時也被視為健康食品;因為用過去大多用作豬飼料,地瓜葉又叫豬葉。

  表情 品種
番薯花
  • 百花番薯

  表情 諺語
  • 「時到時擔當,無米再來煮番薯湯」:臺灣俗諺,意思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多慮,到了危急的時候,自然會出現應變的方式。
  •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表情 特殊用法
  • 二次大戰後,臺灣本省人因白米價格較貴,常以番薯果腹,且台灣的地形輪廓類似「番薯」之形狀,故台灣本省人往往以「番薯」自稱;而以芋仔稱呼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遷居來台的外省人。
  • 近年來由於油價上漲,台灣也跟著世界潮流發展生質能源,而蕃薯剛好是適合台灣的能源作物。
  • 部份紫色的紫心番薯,會與芋頭混合製成餡料,來模仿香芋的顏色和味道。




麒麟雲
獻花 x3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9-03-24 19:02 |
leochen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06 鮮花 x474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怎到台灣來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3-24 20:28 |
麒雲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1 鮮花 x3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番薯來台的歷史。
番薯的由來
根據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市所藏的一份古文書,十七世紀台灣南部的平埔族原住民把煙草叫作"tamako",把蕃薯叫作"tamamy"。1763年冬天,擔任鳳山縣教諭的朱仕玠請下淡水社(今高、屏一帶)的原住民學生整理了一份詞彙,上頭則載明地瓜讀作「監家密」。

地瓜就是蕃薯;「監家密」用閩南話來唸也相當接近"tamamy"。不過,現今台灣南部的人把蕃茄叫作「柑仔蜜」,讀起來更像「監家密」。要從語言的來歷去探討事物的起源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我們倒不必這麼費事就已經知道煙草、蕃薯與蕃茄都不是中國固有的植物,也不是台灣的原生種。

大約在十六世紀末以後,台灣開始栽植這些外來的農作物。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蕃薯。一直到最近二、三十年前,蕃薯都是台灣常民主食的一部份。這麼重要的東西,在我們追懷歷史的時候,實在不應該加以漠視。可是多少年來,市面上竟然沒有一本專著講這件事情。

《台灣蕃薯考》從很多方面切入,既著眼於世界,也立足於台灣:不但追本溯源,更且落實到當下。其中的趣味,有勞讀者慢慢品味,不待我來細說。

很多文獻都說外來的人介入之前,台灣原住民(至少某些族群吧)拿芋頭當主食。這應該是真的,因為一直到現在,蘭嶼的達悟族不都是吃飛魚和芋頭嗎?所以芋頭即使不是台灣原生種,也一定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被原住民採集、並且加以利用。蕃薯的栽培則要等到十七世紀初年以後才普遍。就先來後到的相對關係來說,顯然芋頭是「在地的」,而蕃薯是「外來的」。不過,大家都很清楚,過去五、六十年間,我們已經改用蕃薯作為在地的象徵,反而賦予芋頭外來者的想像。這種事物意涵的變遷,頗值得費心思量。

無論如何,小小的一顆蕃薯,背負著複雜的身世。據說它和它的親戚馬鈴薯都出身自南美洲的安地斯山高原。在高寒少雨的惡劣環境中,它們依然茁壯成長。在被西班牙人摧垮之前,印加人曾經在高原上建立起一個東西三百公里、南北三千公里的帝國,帝國子民就靠馬鈴薯為生。地球另一頭的中國,在明末以前,人口最多的時候大概有兩億人;經過兩百年,又增加了兩億多。人口快速成長,靠的是糧食快速增加,貢獻就來自蕃薯:它不佔稻米之地,它的成長期又短。於是,中國在對日抗戰前夕,每一年生產一千八百五十萬公噸左右的蕃薯,平均每個人分到六、七十台斤!當時中國是世界上生產蕃薯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大概也是吃最多蕃薯的人民。

其實蕃薯的用處還真的不少。除了它的塊根可以作成多種食物之外,有些人也拿它的葉子佐食,把這種葉子叫作「過溝菜」。會爬過溝的是它的莖,蕃薯莖可以拿來飼養家畜。蕃薯的花比較沒有用,長得很樸實,很像牽牛花。就靠著這個沒有什麼用的花,植物分類學家把蕃薯與牽牛花歸作一起,稱作「旋花科牽牛花屬」。

看似不起眼的蕃薯,牽連著五花八門的小故事。兩位作者現在經過細心的研究,把這本美麗的小書呈現給讀者。但願你喜歡!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資料 http://www.readingclub.com.tw/modul...hp?storytopic=7 

PS:此文章歷史是由{龍哥老師}的資料中查詢到的。PS:希望您滿意。



[ 此文章被麒雲在2009-03-25 13:55重新編輯 ]


麒麟雲
獻花 x2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3-24 21:07 |
peddy116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0 鮮花 x70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熱地瓜
冰地瓜
都好好吃
呵呵頭腦都是吃的


~~~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25 02:06 |
shokoben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6085 鮮花 x274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花蓮的紫色地瓜是屬於那個品種?應該算台灣自行交種的嗎!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和信超媒體寬帶網 | Posted:2009-03-27 18:28 |
wyenchi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瓜是個好東西 表情
不但營養對調整身體機能也很有幫助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23:1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968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