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er1124
|
分享:
▲
▼
4题 其他三委员表明态度已经表明啰: 因为 "不赞成也不反对" 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表示啦。
11题 次文化指除了社会共有的文化外,社会中的次级团体会依社会阶层、种族、职业、宗教、年龄、性别等因素形成不同的次级文化。 流行文化(又称普及文化、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的文化。 针对 "台湾" 近年来的韩流现象<--- "台湾" 是地区,重点是关注在社会共有的文化,所以是流行文化。
21题 「立法委员不可兼任官史」,指的是 "立法权" 与 "行政权" 的关系, 只有总统制具有行政权与立法权系分立(separation)的关系。
(以下为宪政体制之典型,有空有兴趣的人请自行选读。) 有关几个宪政体制之典型,不外乎总统制、内阁制(议会制)、双首长制(半总统制)、委员制。 有关总统制,总统既为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亦为最高行政首长(head of government)。总统制的行政权与立法权系分立(separation)关系,总统直接或间接由民选产生,任期固定,不会因国会不信任去职,故其不对国会负责,而对全民负责。国会亦由民选产生,拥有立法权且任期固定,总统不得解散国会。国家政策由总统制定,部会首长由总统任免。总统公布法律无需部会首长副署,部会首长为总统之幕僚,奉命执行政策。 有关内阁制,其总统或国王是国家虚位元首,不是最高行政首长,统而不治,故其公布法律须经总理或首相及部会首长副署。国家元首表面上具有解散议会之权,实际上此权系在总理或首相。内阁制的行政权与立法权系融合(fusion)关系,内阁总理或首相由总统或国王任命,但须以议会的信任为标准,故可谓系间接由国会产生,为最高行政首长,拥有国家政策制定实权与国会解散权,任期不固定,随国会的不信任或解散而去职。部会首长或阁员表面上由国家元首任免,实际上由总理或首相任免。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国会由民选产生,对行政权可因不信任而行使倒阁权,任期不固定,随国会的解散而去职。 双首长制则介于内阁制与总统制之间,又称为半总统制。依学者杜弗杰(M. Duverger)之见,双首长制之构成要件有三:第一,总统由人民普选产生﹔第二,总统拥有相当的权力﹔第三,内阁握有行政权并向国会负责。学者萨扥利(G. Sartori)更进一步指出,双首长制必须具备以下属性:第一,总统即国家元首,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有固定任期﹔第二,总统与内阁总理共同分享行政权,形成二元的权力结构,而此又有三个判准可资依循:第一,总统独立于国会之外,无权直接单独治理,必须藉由内阁传达意见﹔第二,内阁总理及其内阁独立于总统之外,其去留取决于国会的信任﹔第三,以上二元权力结构必须赋予内阁拥有自主的潜能(autonomy potential)。此外,双首长制的政府运作除受宪政规则影响外,尚会随政党政治而变迁,呈现一种总统制与内阁制交替摆荡(oscillation)之面貌。斯时总统权力大小乃取决于其能否控制国会多数,倘总统与国会多数一致,其即可任命同党者为总理,并居于国家政策主导地位,此时权力运作即偏向总统制﹔倘总统与国会多数不一致,其可选择放弃国家政策主导地位,而任命与国会多数同党者为总理而形成左右共治,此时权力运作即偏向内阁制﹔倘总统在与国会多数不一致时仍执意任命同党者为总理以获国家政策主导地位,行政权将会与立法权形成一种权力冲撞的局面,导致政治僵局频频发生。 有关委员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但不是最高行政首长。国家政策由联邦行政委员会决定,并以行政委员会名义执行。行政委员会虽为最高行政机关,但须听命于议会。总统仅为行政委员会之主席,并无实权。
[ 此文章被miller1124在2008-01-21 20:52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