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進修/報導】
過了立秋,早晚溫差變大,一個不小心,即可能外感風邪而咳個不停,有賴中醫治療。
中醫普遍認為,一進入秋季,「秋燥」當令,常見口唇乾裂、鼻咽乾澀、大便燥結、皮膚乾燥等症狀。其中,秋燥之氣又以中秋為界,而有溫、涼之分,並以「滋陰潤燥」為養生之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許恆壹表示,秋季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感冒咳嗽。中醫認為,秋季燥熱之氣最易傷肺,常出現乾咳無痰、痰黏不易咳出,有則則是痰中帶有血絲,甚至出現胸痛咽燥等症候。
一般說來,秋季咳嗽中藥治療是以滋陰益氣潤肺為原則。常用中藥有沙參、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黃耆、黨參、白朮、人參、茯苓、蒼朮、薏苡仁。至於秋季養生蔬果則有梨子、柿子、甘蔗、枇杷、胡蘿蔔及蓮藕等。
另在藥膳方面,可選擇的有生脈飲、玉合沙參飲、貝母食療方等方。生脈飲是以人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加水適量煎服,可當茶飲,具有潤肺、雙補氣陰兩虛的效果。玉合沙參飲取玉竹、沙參、百合各30克,洗淨後,加水適量煎成湯汁,取汁加冰糖適量調服。貝母食療方則以川貝母3克、冰糖9克,塞入已去籽核的大梨中,綁好後,隔水蒸熟,每天吃二次,每次半顆,連服2~3天,可治初秋溫燥咳嗽,口渴及咽乾等。
【2006/08/15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8/15/N...4703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