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94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傳基居士 手機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傳基居士-命理問答
推文 x244 鮮花 x14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 談「空即是色」
談「空即是色」
澹思居士著



去年七月間,林語堂先生在中副寫過一篇「色即是空」,曾經引起不少讀者們的反感,如臺北的「現代」,臺中的「菩提樹」,菲律賓的「大中華日報」等,均著文作過批評。林先生是以喜笑怒罵皆文章的手筆,信手拈來,點出他自己心靈中的一點「隨感」就好,並未嘗誠意扣題著作。因是,也就不免疏忽了問題中的嚴肅意義。



以前林先生的標題是:「論色即是空」,我現在的標題是:「談空即是色」。空即是色與色即是空,這本是佛家哲學中的兩句術語,在般若心經裡,原本有幾句這樣的話:「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中間的四句,若泛論之,可以說,統括了整個佛教的思想問題。但若專門一點說,當然,它還只是代表佛教般若一系的中心。這一系,產生在印度,成長也在印度。此與禪宗、華嚴、天台不同。般若一系的思想,如果嚴格一點說,中國能夠了解的,並沒有幾人。在中國近兩千年的佛學史上,被推出足以代表了解般若一系思想的學者人物,只有東晉的僧肇,和隋末的吉藏。然而,他們的了解,是否就真正算得把握了印度集般若大成的龍樹的思想,還不免有著疑問。因此,剋實地說,以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所養成的意識心態,要以之來了解般若一系的思想,那實在是相當困難的。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恰巧又正是代表印度般若一系的中心問題。於是乎,要談這兩句話,求之於中國一般士林學人中,幾乎無法可得。這話不是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就這麼低能,連這兩句話,也不能了解。而是說,這兩句話是印度般若一系的精華所在,這是代表印度人對人生、宇宙萬物了解的一個重點。他們的了解,是根據他們哲學傳統的心傳;我們的了解,則根據我們固有思想的意識。任何一件事物,由於各個立場(包括環境、教育)與思想訓練的方法不同,其認識的程度,亦必定有異。即使程度無異,也很難得求其一致的真相。要有所謂「一致」,也只能設是相似的「一致」,而無純然相同的「一致」。此所以自古以來,所有的哲學家們,在其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上,都不免有著或大或小的種種差異。中國人的思想方法,一向就不大注意對客觀事物的分析理解,只著重主觀上渾融的認識。能夠把著主觀上的渾融,這就夠了。一切都可以歸納於太極,而太極又是什麼?那可以不用問,要問,那還不是我們明明朗朗的一顆「心」(宋儒就是這個主張)。所以佛教空宗的般若思想,自始就無法為中國人所接受。要接受,便來些什麼即色義、心無義、識含義、緣會義(請參看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九章有關般若學之記述。或出三藏記集第八)。不偏唯物,就要傾向唯心,始終無法直透入般若的「畢竟空」義。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也就一直沒有人把它好好的講清楚。相反地,有些文人墨客們,還喜歡誤解著拿它來跟和尚們開開玩笑;把「色」看做女人,把「空」看做虛無或烏有。說什麼和尚看破了紅塵,就是把女人看做烏有,所以出家當了和尚。林語堂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一種玩笑,不過,開的比把「色」看做女人,稍為高了一點,可惜,把「空」仍是當作烏有。這不知是方塊文字的「空」,本義上就只有「虛無、烏有」義,還是現代的讀書人,就只知道「空」是虛無、烏有義呢?如果「空」只有虛無、烏有義,那當然要怪鳩摩羅什那些翻經大師,當時一時糊塗,未曾慮及於此,而致被後人誤解的。



但是,即使「空」只有虛無或烏有義,我們也要知道,佛教不是中國產生的。佛教經典的原本,不是中國文字寫的。我們必須要問問,那個「空」的原語,是什麼意思?那個「色」的原字是什麼意義?查清楚了這兩個字的原義,我們才能夠勉強談談這兩句話的問題。這裡所謂勉強談談,是因為這兩句話涉及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問題,不把空宗的思想,有一全面的了解,只知道兩個字的原義,那還是不夠資格深談的。筆者不敏,對梵語 Sanskrit 的佛學,已有若干時間的薰習,今特在此提出,以便聊助某些喜談內典的讀友們,稍稍增加一點認識。



空、在梵文裏叫做 Sunyata(音譯舜若多),事實上, Sunyata 一語,不能簡稱為「空」,而應稱為「空性」。ta在此是一個接尾詞,Sunya是一個語根。當然我們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這句話裏的「空」,原文並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裏與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區別了。ta的意思有性質、實在、形態等義。空與空性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這特別是在龍樹的思想裏。單講「空」(Sunya),梵文裏本也有虛無、非有等義,但同時也可解做空寂、空淨等義。就境界說,空寂並非「虛無」,空淨也不是「非有」的。講到「空性」,Sunyata這問題就更大了。「空性」這句話,在龍樹的中觀論裏,原是指緣起性的實義而言。緣起,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原則,任何一事物的組成,都不可能脫出這個原則。這就是說: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一種互相依待的關係。這種關係,佛教的術語便把它叫緣起。從這種緣起法則來觀察宇宙間一切事物,我們就可發現,原來所有存在的東西,沒有一件是可以單獨自立的,所有能夠感覺的或者不能感覺的,它只要是存在的,它便必需要依賴一種條件,始可以存在。甚至於耶蘇所講的神,他是最絕對,而獨一無二,自有自成的了,然而他還是要藉創造萬物,乃至他的獨生子耶蘇的關係,才可以顯示他的存在。龍樹基於這種對一切事物相依相待關係的觀察,於是乃提出了「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的一種否定實在本質的主張。這種主張的術語,就叫做「緣起性空」。簡言之,就是「空性」。空性是指一切事物的本質言,而不是指一切事物的現象言。從現象言,這個術語,就叫做色。色,在古代的翻譯家,是取其有「變壞、質礙、顯形」等義,因此把它來迻譯這個字。那時,大概沒有「物質」或「現象」這兩個字眼,要不然像鳩摩羅什這樣的大翻譯家,不會不懂得採用的。即使不採用,也會懂得拿它來當一種註腳的。我們現在這些讀書人,養成了一種懶得查根問底的習性,加上一向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雅士式的傳統觀念,於是乎,那些翻譯家們的一片苦心,也就給我們這些後世子孫糟蹋了!



這且不去管它,且問:從一切事物相依相待的關係來看它的本質,為什麼就會叫做「空」?而這種「空」,與「色即是空」一語,又有什麼關連?



話要詳細說來,當然很長,現在為了節省篇幅,祇好揀著一、二點談談。



凡存在的事物,哲學家們的解釋說:都必有一種本質。或者總起來說:在現象的背後,必有一種本體。可是印度佛教的哲學家們,特別是龍樹一系的,卻絕不承認現象的背後有一絕對的本體,或實在的本質。龍樹只承認,凡存的現象,都是假藉著關係、條件(即所謂「緣」)和合生起的。在此種關係、條件的背後,要說有一種本質,這本質便是「空性」。這「空性」你要說它是實在的,也未嘗不可;不過你不能把它沾在概念上,一沾著概念,那就不成為「實在」了,也就不是「空」了。這就是龍樹的否定之否定法,也就是佛教般若系思想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它的術語,便叫做「空空」,意思就是空也空,一沾著概念便不是「空」,所以必須連這個「空」的概念也要空(否定)去。以龍樹的思想說,蓋唯有「空性」,才可以產生一切事物,成立種種現象。例如說:當讀者們讀到這篇文字的時候,看起來是一種獨立存在的,但是細察起來,它卻不是獨立的。它之所以能夠映現在讀者們的眼前,是因為透過編者的編排,又透過了檢字工友的排版,印刷機上的滑動。尤其還有這篇文字背後的作者,而作者本身能夠完成這篇文字,還必須假藉一支筆,多少張紙。把這些因素統統歸納起來,才有這篇文字存在的現象。而每個因素的背後,又有無限無限的各種存在條件的關連。例如讀者能看這篇文,能看的「看」,就不是馬上突顯的,而是經過了多少年的知識教育,父母的培植,才養成一種能讀能看文字的能力。推之知識教育的本身,授教者與受教者,其間能夠結合,能夠構成一種教育的事象,這內中又有多少多少難以言計的條件。推之父母之培養,父母之存在,父母之生我,又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織著無限的條件關連。同樣的,推之於編者本身,編者認為這篇文字可登,或者不可登,這又不是杳然具有一種判斷能力。他的背後又織著不知需要凡幾的「判斷能力」的因素。推之於工人之檢字,作者之寫此文,亦復如是,具有不可言計的種種條件關係。華嚴經對此即喻之為「因陀羅網」的緣起關係。因陀羅網,意即重重無盡,重重相關。從重重無盡,重重相關的存在關係去看,不用說,每一件事物的本質,都是「空性」的。(註:這種講法,原本是華嚴的法界緣起觀,與龍樹的空觀緣起,還稍有一點差別;空觀緣起,從事物的當下,即可以觀到當體即空,不需要從事物的連鎖關連性去看其本質皆空。但為說明上的方便,今特從此事物構成因素的連鎖關連上,來解答「緣起性空」的意義。)而此種「空性」,又並非是「烏有」的,因此與純粹的「空」又不同。事物的本身,若不具此空性的「空義」(即空性之原理原則),則亦即難顯現事物存在的價值和作用。此種作用在梵文裏即叫做「空用」。基於這種存在現象的起成、作用之觀察,於是龍樹乃指出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見中論觀四諦品)。這是一種最客觀、理性的觀察法。所有的思想家們都可以提出他自己對客觀存在事物的認識,各種認識盡可各各不同,但是對龍樹此種認識法,你不能否定他是錯誤的。他不承認事物本身有著實在的本質,這是他基於對事物「本然」的理解。因此,他的空義,又解做「無自性」,即事物的本然沒有自性(自存自生之性)。佛教之所謂空,就在從一切事物之無自性處安立「空」,而不是瞪著眼睛看到山水人物,硬說那不是山水人物,而是幻覺幻影。



講「色即是空」,就要從龍樹的「空」義講起,因為龍樹是印度般若系的代表者。般若心經是六百卷般若經的精華,這句話,在般若心經裏所佔的份量,的確很重,也即是說,這句話在般若系的思想裏,所佔的份量極重。因此,當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就不容許我們用開玩笑的口吻,隨便輕率地來談它。明白了事象的本質不實在,沒有自性,那麼說「色即是空」(色—事象)這句話就當然是擲地有聲的。可是問題是,如果只懂得「色即是空」,這還只是從存在到本質,從現象到實用這個過程的解答。般若系的思想卻不止是如此的,它不特要解答從存在到本質的問題,還須要解答從本質到現象的問題。這就是心經上緊跟著第二句說「空即是色」的真正意義。「空即是色」這是一個最有建設性和積極性的命題。從「空即是色」這個肯定的命題看,般若系的思想,比起今天西方存在主義的哲學家們,是更懂得把握存在的意義和認識存在的。不過這其間,當然有著許多不同意趣的地方。本文不在對西方的存在主義作比較,暫不需往這方面多說。



但是,讀者們必定會問,何以見得「空即是色」是一個最富有建設性的肯定命題呢?它的形式是肯定的,可是它的內容是否也是肯定的呢?我的回答,不用說,也是肯定的。正如剛才引徵龍樹菩薩的話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般若系思想的最大特點,就在它懂得,不把形式和本質割裂為二。



離開形式而言本質,這不是唯神派的形上哲學家,那就是唯心派的獨斷主義者。般若系的思想卻不如此的,它不認為離開了形式會有本質,離開了本質會有形式,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形式,空=本質。)。不只是不異,且更積極地說,就正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這個問題的重要點,就在命題上的兩個「即」字(註:梵文的原文上,沒有兩個單語的「即」字,只在語尾的變化上含有中文的「即」義。),由「即」始給我們解釋清楚了為什麼「空性」的本質,而會有形式的事物存在;而形式的事物,為什麼又會具有一種空性的本質。這種講法,表現了般若系一種特有的方法論,也樹立了它對這宇宙解釋的一個中心觀點。可是把這個觀點,再作深一層的推究,這畢竟只是對客觀事物作單純的解釋呢?抑對我們人生本身也有其規範的定律作用呢?如果只是一純對客觀事物的解釋方法,那麼佛教般若系的思想,也就只如西方哲學的知識系統,純是一種對客觀事物的分析、認識,與人之生活本身或價值問題,並無多大關連。但是從般若系整個的思想看,乃至整個的佛教思想的體系去看,無不是重視一個人生本身的實踐問題。所有的理論和分析,即使是純講事物的、認識的,最後仍得歸納於人生的本身來。這或者是東方哲學的所有的共同點,如儒、墨、老、莊諸家,莫不重視人生本身的「力行」。不過「力行」各有其意義與目的不同罷了。般若心經上這兩句話亦復如是,它雖是剖析客觀事象的方法理論,而最後仍得回到人生本身的實踐與價值問題上來。因為佛教的基本目的,就在叫人如何從平凡到超越(三乘解脫),由超越到完人(成佛)——這是一個價值過程。而完成這個價值過程的方法,就在啟迷開悟,與道德行為(利益眾生)的實踐。這在佛教常稱為「智」與「悲」的兩種方式。智是悟的本質,寬泛一點說,這當然也就是一種認識力,或智慧力(就用說是認識力,就體說是智慧力)。佛教解釋佛的意思,為覺者。覺,也就是一種智慧。人為什麼需要這種「智慧」,就在需要認識人生的自身,和人生所處的宇宙。人,唯有清清楚楚的認識自身和所處的世界,人才能顯出人的價值,也才具有人的意義。人對自身的問題,需要解決,也就必需要先從認識來。而在認識的同時,人需要先肯定自己(這在儒佛有一共同的肯定觀點,即是:一肯定人具有人性,一肯定人具有佛性。此與唯物主義者,均為完全相反),把握自己,始才能向自己所認清的世界去奮鬥。這奮鬥是需要身體力行,而不是徒託空言的。故佛教在整個教義的體系上,稱為「教、理、行、果」。由教入理,由理踐行,由行獲果。「色即是空」這句話,就是從教入理的準則。能觀色即是空,亦即可進一層了解到「我、法皆空」。我、法皆空,是主觀與客觀的徹底透視,這種透視,不是曲意要把人(主觀)、法(客觀)看做「空」,才算是認識一切事象的「實相」,而是從事象的實質或本然去體察它的根本意義。然後,我們才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掌握自己的體性,去安身立命於此一紛亂的世界。這就是佛教從認識到解脫的一個原則步驟。次之,人若只求認識,只求解脫,則人意義,亦只不過是一個「個我主義」。個我主義對自身問題的解決,固然未可厚非,但對他人說,對全體社會說,究有多大意義呢?因此,佛教在這一方面,不僅注意到「智」,而且還必須注意到「悲」。悲就是一種對人群對社會,提貢自己本具的一種德性的實踐,如儒家之所謂「仁」。這實踐,不是因為追求一個什麼目的而來,而是只因體察諸法皆空,萬象共性的一個原則而來。要理解這個原則,便須從「空即是色」這一反過來肯定現實世界的觀點來看。能肯定「空即是色」,才會對萬事萬物真正的關心與同情。這就是般若空宗,把對事物(諸法)的觀察方法,而應用到解除個人的煩惱束縛,和實踐大悲精神的理論上來。雖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祇是短短的八個字,但它所含的義蘊,卻不是一時以數千字的篇幅所可以言盡的。如果可以允許我套用中國儒家兩句話來作註解的話,那就是說,從「色即是空」這個命題去講,便是講的「極高明」的一種理路、境界。而「空即是色」,則是順著「道中庸」這一條方向去講的。統一這兩個命題,既「極高明」而又「道中庸」的,那便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不異」之點了。這在中觀論上的「八不」,更有很深入的解釋。故此,大乘佛法特別著重講「世出世入」的精神。「世出」是極高明的,「世入」則是道中庸的。世之譏佛教為遁世,那即因即不知佛教有「極高明」的一面,也不知佛教更具有「道中庸」的一面。此兩面均不知,那麼不用說,對佛教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更無法了解了。本人今在此特提出「空即是色」一義,也就意在向某些人士點出佛教「道中庸」的一面精神。此一精神,到了中國的禪宗講「搬柴運水,無不是道」,那就更突顯出「空即是色」的具體意義了。儘管中國佛教徒的本身,在實踐上沒有把此一理論精神完滿地表現出來,然其在理路上,則早已徹底地透出,亦實是不可否認的。茲因篇幅關係,有關詳盡的內涵,和具體的史例,在本文中當無法交代得清楚,只好向讀者們道歉,暫略。總之,佛教思想的理路,不管是從總看或別看,如不稍加留意,均很易失去對它的真正認識。雖然一言一偈,覺其不甚重要,而有時卻正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僅僅的一句,殊不料卻正關涉到整個佛教的思想教義。假如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不願把已具有這兩千年植根於中國的佛教文化糟蹋,那麼,我便希望某些有心的人士,不妨好好地把它送到人文科學研究室去,作一番切切實實的整理整理。何必一定要讓洋先生們發現「敦煌」後,再來引起我們的注意呢!



一九六七年三月廿日於日本京都

(轉載自:中央日報副刊)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100 (by t0306894)



傳道隨天意
基業因緣起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http://cjjs....tw/ ;http://傳基....tw/
請點此進入=傳基居士廣結善緣部落格
傳基星相擇日舘 。
⊙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竹林路552號。⊙ 服務電話: 02-26033157
⊙ 服務時間:AM9:00至PM5:00 ⊙請先預約⊙
⊙ 服務項目:命理諮詢,八字流年,紫微斗數,合婚擇日,公司取名,個人命名,風水地理,陽宅鑑定,五術傳授。
E-Mail: chou.joujee@msa.hinet.net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08 11:06 |
James007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如是!如是!卻是如是自在無礙!


james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10 20:05 |
shen99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1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傳基居士於2005-10-8 11:06發表的 談「空即是色」:
談「空即是色」
原來所有存在的東西,沒有一件是可以單獨自立的,所有能夠感覺的或者不能感覺的,它只要是存在的,它便必需要依賴一種條件,始可以存在。甚至於耶蘇所講的神,他是最絕對,而獨一無二,自有自成的了,然而他還是要藉創造萬物,乃至他的獨生子耶蘇的關係,才可以顯示他的存在。
.......

沒有"因"的存在,萬物如何"緣起"呢 ?

我雖非基督徒,但我了解,基督教裡所說唯一的真神,

指的是宇宙萬物來源的"因",自有永有的存在。

不需藉任何關係、任何人,證明或顯示祂的存在。


[ 此文章被shen99在2005-10-30 11:52重新編輯 ]


天山童姥‧悠~悠~閒~閒‧慢半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11 18:23 |
3721372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物質三態
固體時水是冰塊
液體時水是水
氣體時水是氣

一樣的水因為溫度的變化型態...相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離空
空不離色

本體因條件而變化外相
然而
外相如何的變化
本體並不會變化

眾生本有「本體..性淨明體」
顛倒
妄想
迷失本有
惑於本無「外相..緣起生滅」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10-11 19:39 |
kksrs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能肯定「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離空
空不離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13 10:59 |
oryang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哪有什麼空,哪有什麼色 表情
還引經據典 表情 真是汙辱了寫經譯經之人




--惑--
惑人最深者,使人悟至明
無惑而無悟
惑人無期,悟者瞬間
對經典鑽牛角尖只會陷入無盡的惑
如何得解(天知道 表情 )轉念間


如去亦如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 台北市 | Posted:2005-10-22 13:47 |
tom_8848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形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救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三稱)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三稱)


[ 此文章被tom_8848在2005-10-29 09:36重新編輯 ]


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29 09:26 |
ASDD4321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8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三稱)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三稱)

(三稱)這樣子我個人覺得比較不尊重
雖然是美化了版面

你就複製貼上就行了
範例說明: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學佛者不行走捷徑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台灣 和信超媒體寬帶網 | Posted:2005-10-30 15:45 |
dwjum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空即是色?????竟然都是空了,那何來色?????
色即是空,色既然是空,那色又是什麼?
意義是人給的,意念是人想的,如此這般而已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30 16:20 |
janyi2004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無阿彌佗佛
何謂空?何謂色?
文字的解釋只是一個意向,猶如樓上大大講的意義是人給的。
覺得人生猶如夢,修心修身助眾生,好好把夢圓好修好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07 00:25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121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