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95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   1   2  下页 >>(共 2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传基居士 手机 葫芦墩家族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头衔: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传基居士-命理问答
推文 x244 鲜花 x14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评分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 谈「空即是色」
谈「空即是色」
澹思居士着



去年七月间,林语堂先生在中副写过一篇「色即是空」,曾经引起不少读者们的反感,如台北的「现代」,台中的「菩提树」,菲律宾的「大中华日报」等,均着文作过批评。林先生是以喜笑怒骂皆文章的手笔,信手拈来,点出他自己心灵中的一点「随感」就好,并未尝诚意扣题着作。因是,也就不免疏忽了问题中的严肃意义。



以前林先生的标题是:「论色即是空」,我现在的标题是:「谈空即是色」。空即是色与色即是空,这本是佛家哲学中的两句术语,在般若心经里,原本有几句这样的话:「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中间的四句,若泛论之,可以说,统括了整个佛教的思想问题。但若专门一点说,当然,它还只是代表佛教般若一系的中心。这一系,产生在印度,成长也在印度。此与禅宗、华严、天台不同。般若一系的思想,如果严格一点说,中国能够了解的,并没有几人。在中国近两千年的佛学史上,被推出足以代表了解般若一系思想的学者人物,只有东晋的僧肇,和隋末的吉藏。然而,他们的了解,是否就真正算得把握了印度集般若大成的龙树的思想,还不免有着疑问。因此,克实地说,以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所养成的意识心态,要以之来了解般若一系的思想,那实在是相当困难的。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话,恰巧又正是代表印度般若一系的中心问题。于是乎,要谈这两句话,求之于中国一般士林学人中,几乎无法可得。这话不是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这么低能,连这两句话,也不能了解。而是说,这两句话是印度般若一系的精华所在,这是代表印度人对人生、宇宙万物了解的一个重点。他们的了解,是根据他们哲学传统的心传;我们的了解,则根据我们固有思想的意识。任何一件事物,由于各个立场(包括环境、教育)与思想训练的方法不同,其认识的程度,亦必定有异。即使程度无异,也很难得求其一致的真相。要有所谓「一致」,也只能设是相似的「一致」,而无纯然相同的「一致」。此所以自古以来,所有的哲学家们,在其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上,都不免有着或大或小的种种差异。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一向就不大注意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理解,只着重主观上浑融的认识。能够把着主观上的浑融,这就够了。一切都可以归纳于太极,而太极又是什么?那可以不用问,要问,那还不是我们明明朗朗的一颗「心」(宋儒就是这个主张)。所以佛教空宗的般若思想,自始就无法为中国人所接受。要接受,便来些什么即色义、心无义、识含义、缘会义(请参看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九章有关般若学之记述。或出三藏记集第八)。不偏唯物,就要倾向唯心,始终无法直透入般若的「毕竟空」义。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话,也就一直没有人把它好好的讲清楚。相反地,有些文人墨客们,还喜欢误解着拿它来跟和尚们开开玩笑;把「色」看做女人,把「空」看做虚无或乌有。说什么和尚看破了红尘,就是把女人看做乌有,所以出家当了和尚。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玩笑,不过,开的比把「色」看做女人,稍为高了一点,可惜,把「空」仍是当作乌有。这不知是方块文字的「空」,本义上就只有「虚无、乌有」义,还是现代的读书人,就只知道「空」是虚无、乌有义呢?如果「空」只有虚无、乌有义,那当然要怪鸠摩罗什那些翻经大师,当时一时糊涂,未曾虑及于此,而致被后人误解的。



但是,即使「空」只有虚无或乌有义,我们也要知道,佛教不是中国产生的。佛教经典的原本,不是中国文字写的。我们必须要问问,那个「空」的原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色」的原字是什么意义?查清楚了这两个字的原义,我们才能够勉强谈谈这两句话的问题。这里所谓勉强谈谈,是因为这两句话涉及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问题,不把空宗的思想,有一全面的了解,只知道两个字的原义,那还是不够资格深谈的。笔者不敏,对梵语 Sanskrit 的佛学,已有若干时间的薰习,今特在此提出,以便聊助某些喜谈内典的读友们,稍稍增加一点认识。



空、在梵文里叫做 Sunyata(音译舜若多),事实上, Sunyata 一语,不能简称为「空」,而应称为「空性」。ta在此是一个接尾词,Sunya是一个语根。当然我们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这句话里的「空」,原文并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里与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区别了。ta的意思有性质、实在、形态等义。空与空性是有着不同的意义的,这特别是在龙树的思想里。单讲「空」(Sunya),梵文里本也有虚无、非有等义,但同时也可解做空寂、空净等义。就境界说,空寂并非「虚无」,空净也不是「非有」的。讲到「空性」,Sunyata这问题就更大了。「空性」这句话,在龙树的中观论里,原是指缘起性的实义而言。缘起,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原则,任何一事物的组成,都不可能脱出这个原则。这就是说: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一种互相依待的关系。这种关系,佛教的术语便把它叫缘起。从这种缘起法则来观察宇宙间一切事物,我们就可发现,原来所有存在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可以单独自立的,所有能够感觉的或者不能感觉的,它只要是存在的,它便必需要依赖一种条件,始可以存在。甚至于耶苏所讲的神,他是最绝对,而独一无二,自有自成的了,然而他还是要藉创造万物,乃至他的独生子耶苏的关系,才可以显示他的存在。龙树基于这种对一切事物相依相待关系的观察,于是乃提出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的一种否定实在本质的主张。这种主张的术语,就叫做「缘起性空」。简言之,就是「空性」。空性是指一切事物的本质言,而不是指一切事物的现象言。从现象言,这个术语,就叫做色。色,在古代的翻译家,是取其有「变坏、质碍、显形」等义,因此把它来移译这个字。那时,大概没有「物质」或「现象」这两个字眼,要不然像鸠摩罗什这样的大翻译家,不会不懂得采用的。即使不采用,也会懂得拿它来当一种注脚的。我们现在这些读书人,养成了一种懒得查根问底的习性,加上一向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雅士式的传统观念,于是乎,那些翻译家们的一片苦心,也就给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糟蹋了!



这且不去管它,且问:从一切事物相依相待的关系来看它的本质,为什么就会叫做「空」?而这种「空」,与「色即是空」一语,又有什么关连?



话要详细说来,当然很长,现在为了节省篇幅,祇好拣着一、二点谈谈。



凡存在的事物,哲学家们的解释说:都必有一种本质。或者总起来说:在现象的背后,必有一种本体。可是印度佛教的哲学家们,特别是龙树一系的,却绝不承认现象的背后有一绝对的本体,或实在的本质。龙树只承认,凡存的现象,都是假藉着关系、条件(即所谓「缘」)和合生起的。在此种关系、条件的背后,要说有一种本质,这本质便是「空性」。这「空性」你要说它是实在的,也未尝不可;不过你不能把它沾在概念上,一沾着概念,那就不成为「实在」了,也就不是「空」了。这就是龙树的否定之否定法,也就是佛教般若系思想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它的术语,便叫做「空空」,意思就是空也空,一沾着概念便不是「空」,所以必须连这个「空」的概念也要空(否定)去。以龙树的思想说,盖唯有「空性」,才可以产生一切事物,成立种种现象。例如说:当读者们读到这篇文字的时候,看起来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但是细察起来,它却不是独立的。它之所以能够映现在读者们的眼前,是因为透过编者的编排,又透过了检字工友的排版,印刷机上的滑动。尤其还有这篇文字背后的作者,而作者本身能够完成这篇文字,还必须假藉一支笔,多少张纸。把这些因素统统归纳起来,才有这篇文字存在的现象。而每个因素的背后,又有无限无限的各种存在条件的关连。例如读者能看这篇文,能看的「看」,就不是马上突显的,而是经过了多少年的知识教育,父母的培植,才养成一种能读能看文字的能力。推之知识教育的本身,授教者与受教者,其间能够结合,能够构成一种教育的事象,这内中又有多少多少难以言计的条件。推之父母之培养,父母之存在,父母之生我,又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织着无限的条件关连。同样的,推之于编者本身,编者认为这篇文字可登,或者不可登,这又不是杳然具有一种判断能力。他的背后又织着不知需要凡几的「判断能力」的因素。推之于工人之检字,作者之写此文,亦复如是,具有不可言计的种种条件关系。华严经对此即喻之为「因陀罗网」的缘起关系。因陀罗网,意即重重无尽,重重相关。从重重无尽,重重相关的存在关系去看,不用说,每一件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的。(注:这种讲法,原本是华严的法界缘起观,与龙树的空观缘起,还稍有一点差别;空观缘起,从事物的当下,即可以观到当体即空,不需要从事物的连锁关连性去看其本质皆空。但为说明上的方便,今特从此事物构成因素的连锁关连上,来解答「缘起性空」的意义。)而此种「空性」,又并非是「乌有」的,因此与纯粹的「空」又不同。事物的本身,若不具此空性的「空义」(即空性之原理原则),则亦即难显现事物存在的价值和作用。此种作用在梵文里即叫做「空用」。基于这种存在现象的起成、作用之观察,于是龙树乃指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见中论观四谛品)。这是一种最客观、理性的观察法。所有的思想家们都可以提出他自己对客观存在事物的认识,各种认识尽可各各不同,但是对龙树此种认识法,你不能否定他是错误的。他不承认事物本身有着实在的本质,这是他基于对事物「本然」的理解。因此,他的空义,又解做「无自性」,即事物的本然没有自性(自存自生之性)。佛教之所谓空,就在从一切事物之无自性处安立「空」,而不是瞪着眼睛看到山水人物,硬说那不是山水人物,而是幻觉幻影。



讲「色即是空」,就要从龙树的「空」义讲起,因为龙树是印度般若系的代表者。般若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精华,这句话,在般若心经里所占的份量,的确很重,也即是说,这句话在般若系的思想里,所占的份量极重。因此,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不容许我们用开玩笑的口吻,随便轻率地来谈它。明白了事象的本质不实在,没有自性,那么说「色即是空」(色—事象)这句话就当然是掷地有声的。可是问题是,如果只懂得「色即是空」,这还只是从存在到本质,从现象到实用这个过程的解答。般若系的思想却不止是如此的,它不特要解答从存在到本质的问题,还须要解答从本质到现象的问题。这就是心经上紧跟着第二句说「空即是色」的真正意义。「空即是色」这是一个最有建设性和积极性的命题。从「空即是色」这个肯定的命题看,般若系的思想,比起今天西方存在主义的哲学家们,是更懂得把握存在的意义和认识存在的。不过这其间,当然有着许多不同意趣的地方。本文不在对西方的存在主义作比较,暂不需往这方面多说。



但是,读者们必定会问,何以见得「空即是色」是一个最富有建设性的肯定命题呢?它的形式是肯定的,可是它的内容是否也是肯定的呢?我的回答,不用说,也是肯定的。正如刚才引征龙树菩萨的话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般若系思想的最大特点,就在它懂得,不把形式和本质割裂为二。



离开形式而言本质,这不是唯神派的形上哲学家,那就是唯心派的独断主义者。般若系的思想却不如此的,它不认为离开了形式会有本质,离开了本质会有形式,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形式,空=本质。)。不只是不异,且更积极地说,就正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这个问题的重要点,就在命题上的两个「即」字(注:梵文的原文上,没有两个单语的「即」字,只在语尾的变化上含有中文的「即」义。),由「即」始给我们解释清楚了为什么「空性」的本质,而会有形式的事物存在;而形式的事物,为什么又会具有一种空性的本质。这种讲法,表现了般若系一种特有的方法论,也树立了它对这宇宙解释的一个中心观点。可是把这个观点,再作深一层的推究,这毕竟只是对客观事物作单纯的解释呢?抑对我们人生本身也有其规范的定律作用呢?如果只是一纯对客观事物的解释方法,那么佛教般若系的思想,也就只如西方哲学的知识系统,纯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与人之生活本身或价值问题,并无多大关连。但是从般若系整个的思想看,乃至整个的佛教思想的体系去看,无不是重视一个人生本身的实践问题。所有的理论和分析,即使是纯讲事物的、认识的,最后仍得归纳于人生的本身来。这或者是东方哲学的所有的共同点,如儒、墨、老、庄诸家,莫不重视人生本身的「力行」。不过「力行」各有其意义与目的不同罢了。般若心经上这两句话亦复如是,它虽是剖析客观事象的方法理论,而最后仍得回到人生本身的实践与价值问题上来。因为佛教的基本目的,就在叫人如何从平凡到超越(三乘解脱),由超越到完人(成佛)——这是一个价值过程。而完成这个价值过程的方法,就在启迷开悟,与道德行为(利益众生)的实践。这在佛教常称为「智」与「悲」的两种方式。智是悟的本质,宽泛一点说,这当然也就是一种认识力,或智慧力(就用说是认识力,就体说是智慧力)。佛教解释佛的意思,为觉者。觉,也就是一种智慧。人为什么需要这种「智慧」,就在需要认识人生的自身,和人生所处的宇宙。人,唯有清清楚楚的认识自身和所处的世界,人才能显出人的价值,也才具有人的意义。人对自身的问题,需要解决,也就必需要先从认识来。而在认识的同时,人需要先肯定自己(这在儒佛有一共同的肯定观点,即是:一肯定人具有人性,一肯定人具有佛性。此与唯物主义者,均为完全相反),把握自己,始才能向自己所认清的世界去奋斗。这奋斗是需要身体力行,而不是徒托空言的。故佛教在整个教义的体系上,称为「教、理、行、果」。由教入理,由理践行,由行获果。「色即是空」这句话,就是从教入理的准则。能观色即是空,亦即可进一层了解到「我、法皆空」。我、法皆空,是主观与客观的彻底透视,这种透视,不是曲意要把人(主观)、法(客观)看做「空」,才算是认识一切事象的「实相」,而是从事象的实质或本然去体察它的根本意义。然后,我们才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掌握自己的体性,去安身立命于此一纷乱的世界。这就是佛教从认识到解脱的一个原则步骤。次之,人若只求认识,只求解脱,则人意义,亦只不过是一个「个我主义」。个我主义对自身问题的解决,固然未可厚非,但对他人说,对全体社会说,究有多大意义呢?因此,佛教在这一方面,不仅注意到「智」,而且还必须注意到「悲」。悲就是一种对人群对社会,提贡自己本具的一种德性的实践,如儒家之所谓「仁」。这实践,不是因为追求一个什么目的而来,而是只因体察诸法皆空,万象共性的一个原则而来。要理解这个原则,便须从「空即是色」这一反过来肯定现实世界的观点来看。能肯定「空即是色」,才会对万事万物真正的关心与同情。这就是般若空宗,把对事物(诸法)的观察方法,而应用到解除个人的烦恼束缚,和实践大悲精神的理论上来。虽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祇是短短的八个字,但它所含的义蕴,却不是一时以数千字的篇幅所可以言尽的。如果可以允许我套用中国儒家两句话来作注解的话,那就是说,从「色即是空」这个命题去讲,便是讲的「极高明」的一种理路、境界。而「空即是色」,则是顺着「道中庸」这一条方向去讲的。统一这两个命题,既「极高明」而又「道中庸」的,那便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不异」之点了。这在中观论上的「八不」,更有很深入的解释。故此,大乘佛法特别着重讲「世出世入」的精神。「世出」是极高明的,「世入」则是道中庸的。世之讥佛教为遁世,那即因即不知佛教有「极高明」的一面,也不知佛教更具有「道中庸」的一面。此两面均不知,那么不用说,对佛教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更无法了解了。本人今在此特提出「空即是色」一义,也就意在向某些人士点出佛教「道中庸」的一面精神。此一精神,到了中国的禅宗讲「搬柴运水,无不是道」,那就更突显出「空即是色」的具体意义了。尽管中国佛教徒的本身,在实践上没有把此一理论精神完满地表现出来,然其在理路上,则早已彻底地透出,亦实是不可否认的。兹因篇幅关系,有关详尽的内涵,和具体的史例,在本文中当无法交代得清楚,只好向读者们道歉,暂略。总之,佛教思想的理路,不管是从总看或别看,如不稍加留意,均很易失去对它的真正认识。虽然一言一偈,觉其不甚重要,而有时却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仅仅的一句,殊不料却正关涉到整个佛教的思想教义。假如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不愿把已具有这两千年植根于中国的佛教文化糟蹋,那么,我便希望某些有心的人士,不妨好好地把它送到人文科学研究室去,作一番切切实实的整理整理。何必一定要让洋先生们发现「敦煌」后,再来引起我们的注意呢!



一九六七年三月廿日于日本京都

(转载自:中央日报副刊)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100 (by t0306894)



传道随天意
基业因缘起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http://cjjs....tw/ ;http://传基....tw/
请点此进入=传基居士广结善缘部落格
传基星相择日馆 。
⊙ 地址:新北市林口区竹林路552号。⊙ 服务电话: 02-26033157
⊙ 服务时间:AM9:00至PM5:00 ⊙请先预约⊙
⊙ 服务项目:命理谘询,八字流年,紫微斗数,合婚择日,公司取名,个人命名,风水地理,阳宅鉴定,五术传授。
E-Mail: chou.joujee@msa.hinet.net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08 11:06 |
James007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如是!如是!却是如是自在无碍!


james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10 20:05 |
shen99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鲜花 x16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传基居士于2005-10-8 11:06发表的 谈「空即是色」:
谈「空即是色」
原来所有存在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可以单独自立的,所有能够感觉的或者不能感觉的,它只要是存在的,它便必需要依赖一种条件,始可以存在。甚至于耶苏所讲的神,他是最绝对,而独一无二,自有自成的了,然而他还是要藉创造万物,乃至他的独生子耶苏的关系,才可以显示他的存在。
.......

没有"因"的存在,万物如何"缘起"呢 ?

我虽非基督徒,但我了解,基督教里所说唯一的真神,

指的是宇宙万物来源的"因",自有永有的存在。

不需藉任何关系、任何人,证明或显示祂的存在。


[ 此文章被shen99在2005-10-30 11:52重新编辑 ]


天山童姥‧悠~悠~闲~闲‧慢半拍‧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11 18:23 |
372137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物质三态
固体时水是冰块
液体时水是水
气体时水是气

一样的水因为温度的变化型态...相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离空
空不离色

本体因条件而变化外相
然而
外相如何的变化
本体并不会变化

众生本有「本体..性净明体」
颠倒
妄想
迷失本有
惑于本无「外相..缘起生灭」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5-10-11 19:39 |
kksrs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能肯定「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离空
空不离色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13 10:59 |
oryang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哪有什么空,哪有什么色 表情
还引经据典 表情 真是污辱了写经译经之人




--惑--
惑人最深者,使人悟至明
无惑而无悟
惑人无期,悟者瞬间
对经典钻牛角尖只会陷入无尽的惑
如何得解(天知道 表情 )转念间


如去亦如来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 台北市 | Posted:2005-10-22 13:47 |
tom_8848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形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救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三称)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三称)


[ 此文章被tom_8848在2005-10-29 09:36重新编辑 ]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献花 x0 回到顶端 [6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29 09:26 |
ASDD432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8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三称)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三称)

(三称)这样子我个人觉得比较不尊重
虽然是美化了版面

你就复制贴上就行了
范例说明: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学佛者不行走捷径滴


献花 x0 回到顶端 [7 楼] From:台湾 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5-10-30 15:45 |
dwjum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空即是色?????竟然都是空了,那何来色?????
色即是空,色既然是空,那色又是什么?
意义是人给的,意念是人想的,如此这般而已吧


献花 x0 回到顶端 [8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30 16:20 |
janyi2004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南无阿弥佗佛
何谓空?何谓色?
文字的解释只是一个意向,犹如楼上大大讲的意义是人给的。
觉得人生犹如梦,修心修身助众生,好好把梦圆好修好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9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07 00:25 |

<<   1   2  下页 >>(共 2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19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