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9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eoFish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創作大師獎
頭銜:李李頤    李李頤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7 鮮花 x75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其他] 《發現我的天才》
Subject: 《發現我的天才》

  文●王志鈞
  這是一場「呼之欲出」的盛會:二○○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音色優美的單簧管樂音將在東京歌
    劇城的音樂廳裡迴盪開來。來自全球的數千位大前研一書迷,靜靜的聆聽這位剛滿六十歲的日本趨
    勢專家在舞台上獨奏著單簧管樂器。
  上述是一場想像場景,這場「大前研一六十大壽音樂會」雖然訂在未來,但大前研一卻肯定他一定
    會演出。他在今年初日本甫出版的新書《想做的事就去做!》的新書上寫著:「我在兩年前就宣稱
    六十歲時要舉辦一場音樂會,逼自己平常不得不稍做練習,因此這場盛會應該會如期舉行。」「萬
    一我不幸未活到六十歲,家人會將我練習時錄的CD代替邀請函寄贈各位。」大前研一甚至已經和
    讀者簽好承諾書。想做的事就去做!這是大前研一的人生觀、工作觀,也是他人生長樂的秘訣。
  但是全球有多少人能像大前研一一樣樂在工作,樂在自己想做就去做的事情上頭呢?大部分的人不
    是覺得工作無趣,就是覺得在職場上擺錯了位置,沒有辦法做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特別是經濟景
    氣低迷,職場上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情況比比皆是。
  蓋洛普:全球僅二○%員工適才適所
  卓越來自於天賦的發揮,非後天訓練
  大前研一:想做的事往往是天賦所在
  
 
  《發現我的天才》闡述一個中心主題:每個人都有天才!只是大部分的天才不是被擺錯了位置,就
    是沒有努力或沒有正確的方法發掘自己的內在天才。
  為什麼像你、我這樣的一般上班族,會被職場埋沒掉?「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認為,因為大多數
    的組織都建立在兩項錯誤看待員工的前提之上,他們以為:
  一、每個人經過學習幾乎都能勝任每件事。
  二、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
  事實不盡然。許多公司花大錢訓練員工,彌補其能力的缺陷。但改善員工的缺點只是「損害控制」
  (damage control),卻不是能力開發。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作法無助於讓員工或組織達到世界級的
    水準。也因此,蓋洛普提出的正確職場訓練原則是:
  一、每個人的天賦都是持久而獨特的。
  二、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於他最擅長的領域。
  天才不是IQ高,是發揮個人特質
  只要擺對了位置,就可以變天才
  巴菲特:我只是有機會做我想做的事
  有的人反應不快,但很有耐心;有的人拙於言詞,但長於策略性思考;有的人天生就有迷人的特
    質,這都是一種天賦。
    換言之,你的天才不是來自你的智商,而是你的天賦禮物。只要找到自我天賦,並將之在正確的地
    方發揮到極大值,你、我都可以是快樂天才!
  當然,尋找自我天才絕非一紙問卷測驗這麼簡單的事情,每個人探索、發掘的過程可能都不一樣︰
    有些人可能了解自己的天賦,卻因為內心的不安或環境的攔阻,沒有將之發揮到極致;有些人努力
    追尋,但可能經歷數年迷惑曲折的過程才發現;有些人甚至是「困而知之」,經歷人生意外的打
    擊,卻赫然遇見自己的天才。
  侯文詠在醫生與作家間掙扎
  總覺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花了四年時間探索心底的聲音
  知名作家侯文詠正是屬於第一種探索的類型。在今年七月出版他的新書《我的天才夢》裡,透露了
    他這些年來探索「天才」的心路歷程︰
  過去,侯文詠兼具醫生與業餘作家兩種身分。在醫學界,侯文詠在一九九三年就升任台大主治醫
    師。那一年,他也開始攻讀台大博士班,研究的主題是用基因治療來控制過敏性神經疼痛。這項生
    技新領域,讓侯文詠討了便宜,先行發表的研究報告很快獲得國際性學術刊物的肯定。
  但快速的成功,讓侯文詠內心開始產生懷疑。「我這一生從事的研究,除了展示學術權威或是升等
    外,是不是只累積了更多為了領先而領先的虛榮?」侯文詠那時候雖然在醫學與文學之路上名利雙
    收,「但整個人卻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沒有踏實的感覺。」
  侯文詠內心掙扎著,也告訴他的太太想要脫離醫界。但他的太太反問:「萬一真的有那麼一天,你
    的書不再暢銷,或者是沒有收入了,你會甘心嗎?」侯文詠的腦袋中浮現起一個潦倒怨艾、又不太
    可愛的過氣作家,忽然變得詞窮。
  獨自到西藏荒原旅行
  拿掉文明世界的坐標,放手做自己
  離開醫界,寫出狂賣二十萬本的小說
  一直到有一天,侯文詠獨自到西藏荒原旅行,那個無邊無際的廣闊天地,文明競爭世界的相對坐標
    統統消失了。在緩慢流動的雅魯藏布江邊,侯文詠沉思了一個下午。「如果我一直那麼想要寫作,
    為什麼不趁著生命最好的時光,放手好好的去寫呢?」「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無非
    也就是發現自己,並且勇敢的成為自己。」
  三十六歲生日那個晚上,侯文詠再度鼓起勇氣向妻子提出放棄醫生的打算。沒想到他的妻子告訴
    他:「我一開始就支持你寫作,我提出那麼多問題只是要確定你都考慮過了。」
  就這樣,從一九九七年夏天開始,侯文詠與外界投射給他的「虛幻天才」正式畫清了界線,離開醫
    界專心寫作。他厚達四百頁的長篇小說《白色巨塔》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出版。出版前一天,皇冠出
    版社發行人平鑫濤不安的來電說:「文詠,你的書我看了很感動,但你知道這幾年文藝圈流行的是
    輕薄短小的短文,說實在,這本書實在太厚了……。」沒想到,這本描繪醫界權力鬥爭的小說,出版
    後竟然成為當年度金石堂書店賣得最好的一本小說,迄今該書已賣出二十多萬本。
  侯文詠認為,其實醫生與作家都是他喜歡的工作,只是如果要他由一個虛浮又美麗的空中落下,他
    寧願選擇落點是在後者。即使作家的收入不高,但是那裡卻有一個值得侯文詠無怨無悔去探索的神
    秘心靈世界,也是他小時候所夢想當的「天才」。
  一九九七年夏天,侯文詠勇敢選擇了內心的真實呼喚。而這一年的夏天,前民視新聞主播王泰俐也
    選擇離開了曾經奮鬥五年的新聞圈,忐忑的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在「發現我的天才」過
    程,她屬於第二種類型。
  王泰俐無法認同浮誇的速食新聞
  摸索六年,一趟洛杉磯之旅
  讓她決定走上孤獨的學術路
  王泰俐描述她離開台灣的心情:「那是我人生的低潮期,當時民視剛開辦,我也順利由台視轉換跑
    道,成為民視的線上記者兼晨間新聞主播。」對電視新聞從業人員來說,坐上主播台無疑是光彩與
    榮耀,但王泰俐卻無法滿足。「我希望做新聞主持人,而不僅僅是一位主播。我希望能做深度的新
    聞雜誌性節目,但這對只要求提供每日即時新聞報導的國內新聞圈來說,相當的困難。」
  王泰俐是在一九九三年拿到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廣電新聞碩士後,便進入《時報周刊》擔任
    記者。九四年她考上台視記者,成為台視第一位社會組的女記者。有一次王泰俐報導一則台北縣永
    和古墓裡被關了七天的小孩新聞。大部分的男社會記者只浮光掠影的報導了小孩的受虐經過,王泰
    俐說,她卻鍥而不捨的追蹤報導小孩的後續心理復健過程,展現了女性細膩的新聞思考。
  不過,也正因為王泰俐在工作上不願意追隨國內快速而浮誇的新聞報導步調,讓不少新聞同業認為
    她可能不適合當電視新聞記者。從台視轉到民視,王泰俐更是深陷矛盾之中。她常常早上播完新聞
    就呆呆的坐在那邊思索未來。
  王泰俐困惑著自己到底還適不適合走下去?她甚至偷偷跑去諮詢過兩位命理大師,結果一位命理師
    看了她的命盤後說:「你的人生將走入無法突破的死角,但當你開運後,你一輩子都要靠口、手及
    筆來做事情,而且影響別人深遠。」
  當時走不出人生死角的王泰俐,還是搞不清她的未來是什麼?便決定先當新聞逃兵,給自己一年的
    時間嘗試學術之路,跑到離好萊塢很近的南加大去讀網路新媒體。這個和新聞傳播有點關係又沒有
    那麼直接的領域,很符合王泰俐想離開新聞傳播圈,又有點忐忑不安的心境。
  一九九七年底,王泰俐租房子住在洛杉磯黑人區附近的宿舍裡。她經常一個人抱著書本踽踽的走過
    黑人區,徒步二十分鐘到南加大校區上課。洛杉磯的冬天並不比台北冷,但她的內心卻是茫然、孤
    獨又寒冷,隨時有回國再當記者的最壞打算。
  直到一九九八年春天,她與班上同學一起到加拿大溫哥華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會議結束後,一天
    上午,她獨自走到溫哥華的舊書攤翻書,赫然發現六○年代撰寫《Understandin g Media》的加拿大
    新媒體教父麥克魯漢(McL uhan)的原版書,就原封不動的躺在書架上。
  書報攤上與新媒體教父心靈交會
  就像看到了值得嚮往的背影,
  勇於追尋,兩年獲頒兩項國際論文獎
  麥克魯漢在三、四十年前就斷言電子化世界將帶來資訊革命,並具體描繪了今天的網路新世界。王
    泰俐看到新媒體教父的原版書,裡頭還附有原版插畫。與學術界泰斗在舊書攤上穿越時空的相遇,
    震撼了王泰俐的心靈。她說:「第一次發現找到一本值得讀的經典名著,是這麼讓人興奮的事情,
    也讓我重新思考書本的永恆意義。」
  那一刻起,王泰俐彷彿在學術這條孤獨的路上,看到了一個值得嚮往的背影。回到美國之後,她毅
    然決然申請轉回奧斯汀分校攻讀博士,並且花了兩年的時間,就以「網路互動性對傳播模式的影
    響」為研究主題,拿下博士學位。
  仔細計算,王泰俐從一九九三年到九八年,這一段從迷茫到領悟的自我探索過程,總共花了她長達
    六年的時間。而她喜歡深度、不喜歡速食而膚淺的個性,在這一次生涯轉折後,的確讓她在學術領
    域找到了比過去更大的成就感。
  去年春天,王泰俐到世新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這一年的八月,她以大膽又創新的研究方法,贏得新
    聞暨大眾傳播學會(AEJMC)的傑出論文獎,並遠赴美國華盛頓特區領獎。今年七月,她再度
    獲得國際傳播學會(ICA)的傑出論文獎,到韓國漢城發表專題演講。
  今年九月,王泰俐順利爭取進入國內新聞傳播學者渴望進入的政大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擔任起助理
    教授。王泰俐說:「新聞工作的成就容易獲得掌聲,而學術是一條沉寂又孤獨的路。但我喜歡追尋
    恆久的價值,即使這條路要和孤獨作戰……。」
  別把人生當「跳棋」,玩「西洋棋」才聰明
  龔遵慈從家庭主婦變珠寶設計師
  潛力如摩天樓,多數人仍在地下室
  《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說,過去職場玩的是跳棋的遊戲,每一個人都依循相同的訓練與走法,一
    步一步向升遷前進。不過現在是西洋棋的時代,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這顆棋子最厲害的走法,「你
    不能把城堡誤以為騎士,或把騎士誤當城堡,否則就會在效率不如人下輸掉比賽。」
  例如,王泰俐可能是學術界孤獨的「皇后」,但一旦要把「皇后」當新聞「士兵」來下,走下去的
    結局並不難想像。相反的,只要找到自己天賦最好的擺放方式,即便是最卑微的工作,都能讓一個
    人自信發光,而且能週而復始、樂此不疲,並表現傑出。
  迪士尼「最佳客房清潔人員」貝蒂娜,在同一家飯店打掃同一區域房間長達二十一年,工作完美的
    程度一直都無人能及,因為安排細節、照顧他人,是上帝給她很大的天賦,雖然沒有讀過書,她卻
    能樂在工作,且沒有人能忽視她的成就。
  可惜的是,許多人都沒有發現他們擺錯了位置。《發現我的天才》書中說,「大多數的組織(或員
    工)猶如在暗室裡拼湊起來的拼圖,每塊拼圖都是邊緣被磨掉、勉強拼湊上去的。但是,讓一點兒
    光線進入室內之後才發現,十之八、九的圖塊都擺錯了地方。」
  作品登上國際拍賣會的珠寶設計師龔遵慈則屬於《發現我的天才》第三種類型。她在四十八歲以前
    就一直被擺在「家庭主婦」的位子上,要不是驚覺丈夫外遇,她可能永遠不會走出家庭,更沒有機
    會發現自己藝術的天賦。歷經生命的沉澱後,她說:「人是滿可憐的,擁有摩天大樓,但只用到地
    下一樓的樓梯,人的潛力是非常大、非常大的。」
  走入珠寶設計領域後,龔遵慈的內心忽然開了一扇窗,她對珠寶師傅的手工不滿意,還自己買了機
    器來磨玉石,學習的過程中連指甲都磨掉了。龔遵慈發現了自己的設計天才時,還不太清楚自己的
    天賦。一直到這幾年她認真學佛,才慢慢明白,「我的心中總是能清楚浮現珠寶設計的樣式,而我
    只是照著心中的圖像在琢磨珠寶。」這樣的發現,就像一束光線集中照入天賦的領域。龔遵慈天才
    的拼圖一下子擺對位置了,她也從不起眼的家庭主婦、小珠寶商,一躍成為發光、發亮的珠寶設計
    天才。
  挖掘冰山底下的內心特質
  卓越與平庸往往只差一小步
  不怕失敗、勇於嘗試、發現天才
  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r. David McClel land倡導的「職能」概念指出,人的特性就像是浮在海面上
    的冰山,突出在海平面的只是技術(skill)和知識(knowledge);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則好比是隱
    藏在內心的特質,例如自我的想法(self-concept)、特性(traits )以及動機(motive)。龔遵慈
    是無意間觸及了自我冰山的深處,並爆發高度的能量。
  但近年引進「職能」(Competency)心理學來幫助企業做人力資源管理的美商宏智顧問公司執行總
    經理劉師偉則認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有系統幫助員工也要了解自己冰山下的特質,快速找
    到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也屬於企業效率的一環。
  事實上,根據蓋洛普的研究,卓越與平庸的往往只差一小步;例如,職業高爾夫球界,頂尖選手每
    場平均推桿二十七次,普通球員則是三十二次。在職場上,找出每個人的天才,加上專業領域的知
    識訓練,正是工作者從平庸躍升卓越,企業效能大幅提升的關鍵之一。
  最近大前研一在日本為上班族做人生諮詢。面臨經濟景氣低迷環境的日本上班族總是問他:「我該
    怎麼辦才好?」大前研一則會反問:「該怎麼辦要看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來決定。」
  大前研一認為,現在已經是一個為公司鞠躬盡瘁卻不一定有所回報的年代,但是在激烈而偏差的升
    學競爭下成長的一代,卻只會尋找標準答案背下來照章行事。多數的人不是坐待時來運轉,要不就
    是假裝什麼事都沒有,準備熬到退休。而提倡「想做的事就去做」的大前研一,開出的上班族景氣
    救濟良方正是:不怕失敗、多做嘗試,找到讓自我成功的天才。
  你以為自己沒有天才嗎?《發現我的天才》一書中經過許多研究後發現:「成功者很少是全方位人
    才,但必然特質鮮明。」沒有人樣樣都行,但每個人一定都有屬於自己明顯的天賦特質。你了解自
    己嗎?你的天才是否正等著你來發掘?

==
我喜歡這篇文章, 因為這裡面點出了許多社會的迷失.


[ 此文章被LeoFish在2004-11-07 07:40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07 07:34 |
Ivon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個人商品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驗證會員
級別: 榮譽會員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鮮花 x142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LeoFish於2004-11-7 07:34發表的 [其他] 《發現我的天才》:
Subject: 《發現我的天才》

  文●王志鈞
  這是一場「呼之欲出」的盛會:二○○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音色優美的單簧管樂音將在東京歌
    劇城的音樂廳裡迴盪開來。來自全球的數千位大前研一書迷,靜靜的聆聽這位剛滿六十歲的日本趨
.......
有時候天才也是要靠自己努力啦
不會生下來都很厲害的啦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8-12 12:0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02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