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小孩] 小兒氣喘的中醫治療
概論
本病是一種帶有過敏性質,常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疾病,有些學者認為是哮喘在嬰幼兒期的特殊表現,臨床上有部分患幾率嬰幼兒期後,發展為典型的支氣管哮喘,故本病稱為哮喘性支氣管炎較合適。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屬難治之症。
本病多發生於三歲以內的嬰幼兒,尤以肥胖者多發,患兒以往常有濕疹史,家族中
也見變態反應性疾病。部分患兒繼發於毛細支氣管炎之後。
本病的臨床表現,多數於發病時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有些患兒可有低熱,開
始時以刺激性乾咳為主,不咳時喉部常聽到痰鳴音,伴有氣促,夜晚及清晨咳喘加劇。
似哮喘樣,但單用支氣管擴張劑後喘息不易緩解。聽診呼氣延長,有哮鳴音,吸氣時有
些患兒可有濕囉音。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可輕度升高,嗜酸球直接計數升高。
T-淋巴細胞轉化率多數降低。X光肺部檢查,肺紋理增粗或模糊,肺實質未見病變。
西醫治療上控制感染,結合袪痰,鎮咳、抗過敏。解痙。喘甚煩躁者用氨茶鹹,苯巴比
妥,麻黃鹹等。
歷史
哮喘性支氣管炎,在中醫臨床中屬咳喘範疇,隋‧巢元方等撰《諸病源候論‧呷嗽
候》有詳細論述。中醫學認為咳喘雖然以肺為主,但與脾有密切關係。小兒形氣未充,
臟腑嬌嫩,肺臟尤嬌,脾常不足,肌膚疏薄,衛外功能較差,每因正氣不足,則外易為
六淫所侵,內易為生冷水濕或乳食積滯所傷,特別是嬰幼兒,寒暖不知自調,飲食不能
自節,常於春秋氣候多變季節,受外邪所侵,触而發病,肺受邪束,清肅失司,肅降無
權,致使氣上逆而作咳,著失於疏理。肺氣不宣則喘。小兒脾常不足,一旦受損,則運
化失常,水穀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釀成痰濁,成為“夙根”,上貯於肺,塞阻氣道,一
旦受外邪觸動,則咳喘反復難愈。
咳喘發作時,病變主要在肺,感受風寒,內傷生冷。素體陽虛,氣不化律而寒痰內
伏者,表現為寒性咳喘;感受風熱,或素體陰虛,過食甘肥積熱生痰,或寒痰化熱者。
則表現為熱性咳喘;有時則出現寒熱鍺雜的局面,若反復發作,由肺及脾,臨床上可出
現肺脾氣虛的虛象,咳喘症狀雖輕,但持續難癒。
本病著反復遷延日久,必損傷腎氣,腎主納氣,受損則攝納無權,致使氣浮於上。
咳喘難平,終成哮喘病疾。
一般兒童氣喘,必須區分寒熱虛實, 通常熱性氣喘較多,寒性次之, 新病屬實,久病必虛, 當氣喘久發不癒,必然引起腎虛為主的虛象, 治療上可以適時加入補虛攝納之品, 溫補使用局方黑錫丹 涼補使用都氣丸 平補使用參蛤散 氣喘的發作多少與過敏體質有關, 可以在處方中加入抗過敏的藥物,例如:防風、烏梅、蟬蛻、僵蠶、 紅棗。
氣喘是反覆發作的病症,必虛抓緊「緩解期」扶正固本的治療, 運用中藥內服、穴位敷貼、冬令進補,以達到減少發作次數, 減輕發作程度,甚至不發作的目的。
治療
一、分型治療
(一)寒喘型(此型主要由於感受風寒或過食生冷所致)。
主証:咳喘痰嗚,痰白清稀,形寒無汗(喘促甚者則頸背出汗),面色晦滯,鼻塞
噴嚏,納呆不渴,或渴喜熱飲。大便時清,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白膩,脈
象浮緊或浮滑,指紋浮紅帶青。
治法:溫宣肺氣,化痰平喘。
方藥:寒喘方。
麻黃3克、北杏仁8克、甘草3克、前胡8克、桔梗7克。橘紅3克、法半夏8克。
白殭蠶7克(上述劑量為2~3歲量,隨年齡和病情而增減)。每日一劑,必要時可每日
2劑,水煎服。本方以麻黃,北杏仁宣肺平喘止咳,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宣返肺氣,
本病多有“夙根”,乃伏痰為患,故佐以二陳燥濕法痰,咳喘劇作之時,必氣憋痰鳴而
煩躁,故配以白僵蠶袪風化痰,解痙鎮靜。
加減法:病初風寒表証甚者加細辛3克;喘甚加蘇子6克;,氣逆作嘔者加柿蒂6
克、代赭石10克;喘而喉間痰聲重者加葶歷子6克。薏苡仁15克;寒痰凝結,胸脅滿
痛者加白芥子5克。病情緩解後,則改用杏蘇散加減,並逐漸轉以陳夏六君子湯加減,
培土生金,燥濕化痰,以善其後。
(二)熱喘型(此型主要由於感受風溫,或寒從熱化,痰熱內阻所致)。
主証,咳喘氣促,呼氣延長,咳聲高亢,痰稠色黃,發熱面紅,咽紅,有汗、渴喜
冷飲,大使於結,小便黃短,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數或滑數,指紋色紫。
治法,宣肺清熱,化痰平喘。
方藥,熱喘方。
麻黃3克,北杏仁8克、黃芩6克或魚腥草10克、桑白皮10克、葦莖12克、瓜萎
皮8克、地龍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本方以麻黃、北杏仁、桑白皮宣肺平喘止咳;
黃芩或魚腥草清瀉肺熱;佐以瓜萎皮。葦莖清熱化痰;地龍解痙除煩。
加減法:若由於感受風溫,熱盛煩渴者,加生石膏20克、連翹7克;舌質紅且絳
者加青天葵7克:大便秘結易瓜萎皮為瓜萎仁,必要時加用大黃7克(後下);咽充血
加上牛七根10克、板藍根、浙貝母各7克;痰鳴、喘甚加葶歷子7克、薏苡仁15克;
夜煩多痰加天竺黃6克。
(三)寒熱夾雜型(此型既有風寒塞肺,又有痰熱蘊肺,互相夾雜)。
主証:反復惡寒發熱,有時出汗,咳喘痰嗚,痰白而稠,納差,渴不多飲,咽紅、
大便時結,小便淡黃,舌質邊紅,苔白微黃,肺浮滑數,指紋紅紫。
治法:疏宣清熱,化痰平喘。
方藥,疏宣平喘方。
牛蒡子7克、蘇子8克、麻黃3克、北杏仁8克、甘草3克、射干6克、白殭蠶9
克、浙貝母7克、桑白皮7克、桔梗6克、前胡7克、魚腥草8克,每日一劑,水煎
服。本方用牛蒡子、桔梗、前胡疏宣肺氣;蘇子、麻黃、桑白皮宣肺降氣平喘;魚腥
草、射干清熱利咽喉,白殭蠶解痙化痰。
加減法:肺熱較甚,舌紅略絳,加青天葵8克;畏寒甚加防風6克;
喘甚加葶歷子6克,並可酌加炙麻黃3克,以增強平喘之力,反復纏綿,
喘而多痰加冬花6克、紫苑5克。
(四)肺實脾虛型(本型乃本虛標實,虛實並見之証型)。。
主証:咳嗽痰多,痰稀起沫,喉間痰鳴,晨早氣促,面白欠華,納呆,大便不實,
小便清長,倦怠乏力,舌淡紅、苔白,脈浮滑元力,指紋淡紅微青。
治法:宣肺扶脾,化痰順氣。
方藥:宣肺扶脾方。
蘇梗8克、麻黃3克、北杏仁7克、甘草3克、桔梗6克、前胡7克、茯苓8克、
白朮6克。橘紅3克。穀芽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本方以蘇梗、麻黃宣肺順氣;
北杏仁、桔梗、前胡宣通肺氣止咳:佐以茯苓、白朮。橘紅扶脾燥濕化痰:穀芽、甘草
補脾養胃。
加減法:夾嘔者加柿蒂6克。法半夏7克;體弱乏力加黨參7克;大便稀清加砂仁
3克(後下)、神曲6克。
(五)肺脾虛型(此型多見於素體不足,平素脾虛氣弱,或咳喘遷延多日,由肺及
脾)。
主証:面色黃白少華,倦怠怕冷,自汗,咳嗽多痰,氣稍喘促,食少,大便清,小
便清,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元力,指紋淡紅。
治法:益氣候脾,化痰止咳。
方藥:益氣健脾方。
黃耆6克、黨參6克、茯苓7克、白朮5克、甘草3克、橘紅3克、法半夏7克、
桔梗5克、穀芽15克、大棗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本方以黃耆、黨參、茯苓、白
朮益氣健脾;橘紅、法半夏燥濕化痰;桔梗載諸藥上浮,升提肺氣;穀芽,大棗、甘草
益脾養胃。
加減法:汗多加五味子4克;便清加砂仁3克(後下);痰多氣促加冬花6克。
其他療法
一、針灸療法
(一)體針穴位療法
取穴,定喘、孔最、肺俞、膻中、琁璣。
治療方法:先刺定喘。孔最、肺俞,捻轉1~5分鐘。如哮喘不緩解。再刺琁璣。
膻中,每天1~2次。
(二)耳針穴位療法
取穴:定喘、內分泌、平喘。
治療方法:用耳針在耳殼穴位上進行針刺。
(三)艾條懸灸法
取穴,天突、膻中、肺俞。
治療方法:用藥艾條點燃後,交替懸灸上述穴位10~15分鐘,每天1~2次。
三、貼敷療法
主証:寒喘緩解期,面色欠華,問有疏咳,有痰,動則氣促,納差,大便溏爛。
藥物,白芥子3克。細辛0.6克、胡椒1克。白附子1克共研細末備用。
治療方法:用生薑汁調均後敷於肺俞穴上,每於夜間敷上,次晨取下,如局部反應
重時,亦可敷1~2小時取下,問隔1~2日進行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用於三伏天
貼敷。
難點處理
一、如何能較快的緩解咳喘
當然以急救而言,還是最好送西醫,或是隨身攜帶噴霧劑已備不時之需,如果單就中醫治療方式而言,咳喘是哮喘性支氣管炎的臨床主証,咳喘會使小兒肺氣消耗,如時間持續較久,會出現缺氧,煩躁,對小兒整個機體危害甚大,應積極處理,迅速使咳喘緩解。王烈氏等,報導“小兒治哮靈”(方藥組成:麻黃、蘇子、射干、川貝母、地龍、甘草、側柏葉、黃芩、苦參、白蘚皮、劉寄奴等)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186例,服藥後哮喘症狀緩解的時間平均不足一天。
也可以使用針灸也可以達到快速止喘效果。
我們認為咳喘不論是寒喘。熱喘、寒熱夾雜或肺實脾虛等,察其病因,發病時多由
於外來因素作用於內在因素的結果,究其機理,主要在於痰飲內伏,遇到誘因,一觸即
發,反復不已,故病初應及時給予宣肺達邪,法邪外出,兼挫“夙根”,燥濕化痰,使
咳喘迅速緩解,溫宣肺氣,疏宣肺氣。化痰平喘等治法均為此而設,療效滿意,為提高
療效,寒喘配合艾條懸灸,熱喘配合沖服地龍粉,每次1~3克,每日三次,飯前服。
二、咳喘反復發作的治療
臨床上綴解咳喘較易,但控制其反復發作則難,因本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脾,肺氣
易宣,而脾氣難健,故治療上應把重點放在治本上,當咳喘緩解後,則抓緊時機,以健
脾益氣,培土生金,扶正固本之法,堅持較長時間服藥治療,配合飲食療法,才能使咳
喘發作次數逐漸減少,從而達到治癒目的。
近10多年來,各地曾報導用黃耆、黨參、白朮、黃精等治療肺脾虛型,療效滿意,
如鄭君義氏等報導用黃耆針劑2毫升分雙側足三里注射,每周連續二天,每天一次,三
個月為一療程,共二個療程,每一療程間隔10天。對“痙支”有效率達95%。
在臨床治療中,當病情緩解,以治本為主,即逐漸加用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之品,
給予常眼陳夏六君子湯加減,對於脾虛日久而損及腎氣,病情纏綿,喘息難平者,有發
展成為腎不納氣之哮喘患兒,此時即抓緊時機,採取脾腎兩治之法,在培土生金的湯藥
中,加入固腎納氣之補骨脂6克、菟絲子6克。山藥15克、胡桃仁10克等藥,以上諸
藥補而不燥,其中山藥為治虛勞咳喘之要藥,功能健脾胃,補肺腎,性味甘平,不寒不
燥。近代名醫張錫純盛稱,山藥有救虛脫之功,用於虛甚之喘汗氣短,極有良效。
食療經驗方介紹:
大陸某醫院兒科喘支專科經常用下述藥物和食物治療,曾對76例患兒做治療小結和療
效觀察,總有效率為93.42%。提供給讀者參考。
1. 用山藥20克、吉林紅參5克、大棗10克、精豬肉50 克。
2. 用胡桃仁15克。山藥20克、鮮豬腎一個,交替堡湯或炖食,間隔2~3天一次,
可連續服食10多次。對於脾腎較虛,病情纏綿較久,咳喘難平者,則於緩解期。
3.用吉林紅參或新開河參5克。蛤蚧 1/3 對,山藥20克。川貝母5克、精豬肉50克同炖食,3
~4天一次,連服10多次,亦可與上述二法交替炖食。
4.紫河車,性味甘鹹溫,入肝腎二經,能大補氣血,向為治療體弱。反復咳喘患兒的一種
有效食療良藥。
◎ 簡單調理方
1.地龍粉(蚯蚓),有科學中藥,每次1公克,適於熱性氣喘。
2.人參 25克,蛤蚧1對,僵蠶100克,地龍100克, 研為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 用於緩解期。
另一個觀點:
不過如果以另一個觀點來看,小兒至陽之體,使用過多補腎陽藥,並非長久之計,
應該是真的看到很明顯的先天腎虛見證,再來使用這一些動物用藥,補血肉有情,
但是也要止於所當止,能可只用補脾藥調理,不可便宜行事長期服用,以免造成性早熟。
這是新的中醫兒科觀念,希望大家注意一下。使用過時古老的醫療方式、思維理念,
如果是個人醫術修為有限,那還情有可原,如果是因為眼前有暴利可圖,明知故犯,就顯的不夠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