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汉传佛教宗派
维基百科/汉传佛教宗派, 是对佛教传入汉地后经本土化过程, 演变成对教义、 经典及仪轨的不同解释定义 而形成的主要几个宗派, 普遍说法共有十宗。汉传佛教发展到隋唐时期, 佛教已进入鼎盛时期, 主要宗派也于此时形成,并得以发展壮大。 汉传佛教十宗的说法大致起源于 清末杨仁山居士 整理日僧凝然《八宗纲要钞》, 但亦有不同说法, 有说应分为十一家的,有说是十三家, 但今天普遍的说法为十宗。 汉传佛教十宗中包括了两个部派佛教 (昔称「小乘佛教」,具贬义)宗派, 分别为俱舍宗、成实宗;八个大乘佛教宗派, 分别为天台宗、三论宗、律宗、 净土宗、法相宗、禅宗、华严宗、 密宗。此外还有毗昙宗等。 毗昙宗,又称毗昙学派, 为汉传佛教早期的学派, 为讲习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义学而着名。 研习、讲授相关学问的僧人,被称为毗昙师。 部派二宗 俱舍宗 为部派佛教(昔称「小乘」)宗派, 又称小乘有宗,以《俱舍论》 为根本依据。 其前身为毗昙宗并于此演变而来。 唐朝以后, 由于汉传佛教僧团更加重视大乘佛法, 俱舍宗因而衰败。不过,在唐朝时期, 由于随日本遣唐使被派遣往 大唐的僧侣多从俱舍宗, 俱舍宗在日本发展相对比在中国发达, 并延续至今。 成实宗 为部派佛教宗派,又称小乘空宗, 以《成实论》为根本依据。 与三论宗有紧密联系, 所以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小乘宗派, 而是一个兼顾大小乘佛法的综合性教派。 成实宗同俱舍宗一样有传至日本, 并在其中得以发展, 并在奈良时期成为日本的南都六宗之一。 大乘八宗 天台宗 主条目:天台宗 发源地为光州大苏山净居寺, 因其创始人智顗常驻浙江天台山说法, 故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依据,也称法华宗。 天台宗在朝鲜半岛及日本传习甚多。 三论宗 主条目:三论宗 以《中论》、《十二门论》、 《百论》为根本依据,又称不真宗。 律宗 主条目:律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毗奈耶及传持佛教戒律、 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为唐朝高僧道宣所创, 因其以《四分律》为根本依据,也称四分律宗。 也因道宣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山宗。 净土宗 主条目:净土宗 净土宗在日本、朝鲜半岛及越南多有很大发展, 以《弥陀经》为根本依据。 法相宗 主条目:法相宗 又名唯识宗、慈恩宗, 以《解深密经》为根本依据。 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 相宗则是属于唯识宗,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以描述宇宙何以森罗万象 的心识理论为主要课题。 禅宗 主条目:禅宗 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 以《坛经》为根本依据。 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与天台、华严二宗为三大本土宗派。 其核心思想为开悟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江南地区, 如今在国际当中也有不错的发展, 尤其在欧洲地区。 华严宗 主条目:华严宗 以《华严经》为根本依据,故称为华严宗。 以杜顺和尚为始祖,智俨法师为二祖, 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 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 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 实际创始人是法藏, 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 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同天台宗一样在朝鲜半岛及日本有大批信众。 密宗 主条目:密宗 四世纪时出现在印度。 以《大日经》为根本依据。 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 有很多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 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因而又被称为密教; 而相对于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 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则被称为显教。 它的别名甚多,又称为怛特罗佛教、秘密教、 秘密乘、密乘、金刚乘、 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大乘五宗 大乘佛教也说教、律、禅、密、净五宗。 教:教谓讲经说法,注重经教发展, 即天台、华严、三论和唯识四宗 律:律宗 禅:禅宗 密:密宗 净:净土宗
毗昙学说的要点是,根据有部诸论的义旨, 特别是依法胜《阿毗昙心论》 及法救《杂阿毗昙心论》的纲领, 以四谛组织一切法义, 并阐明我空法有及法由缘生而有自性之义。 我空亦作"空无我", 所谓"阴(即'蕴'的另一种译名──引者)非是我, 名为无我;阴非我所,说之为空"。 毗昙师即以此为第一义谛。所谓法有, 不但指色、心一切诸法各有自性,常恒不变, 且肯定三世之实有。而三世有中, 过、未二世有的建立,必归根到因的上面, 因此它又用六因四缘之说, 论证三世一切法有。 中土毗昙师弘传此义, 在南北朝时代也有"因缘宗"之称。 但毗昙之学,始终未有一定的宗祖, 没有传统的师承,也没有独自的教判, 只是风行一时的义学。(游侠) 《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缘觉或因缘觉,佛教术语, 是观修因缘法(如十二因缘法) 而成就辟支佛果的人。 他们烦恼的现行已断尽, 可于舍报后入无余涅槃界, 永不受三界生死轮回之苦。 《大智度论》将辟支佛区分 「独觉」和「因缘觉」。 缘觉乘 大乘佛教认为, 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可比喻为「乘」 即载运修行的人车子, 辟支佛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 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缘觉乘行者观察十二因缘等法而觉悟, 而声闻乘弟子听闻佛陀教 说四圣谛而思惟修证觉悟, 二者合称为二乘或小乘。 大乘为要觉悟解脱成佛的菩萨乘, 菩萨要修行六度波罗密,累积声闻、 缘觉所没有的智慧、福德、 和能力如「如来十力」, 三者总称为三乘。 也有再加上一般世间善法善行的人乘、天乘, 统称为「五乘共法」, 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 缘觉与独觉之差别 汉传佛教天台宗区分缘觉和独觉: 出生于无佛之世, 但因过去世亦是闻佛开示因缘法的道理, 而于此世开证得解脱,成就辟支佛果证者, 称为独觉。 而这样虽然经过许多劫亲闻佛说法, 却不在佛世开悟者, 不愿在有佛在世为自己之师, 不愿有佛在世时胜于自己, 一心想要在无师及无敌的情况下而开悟, 称作是独觉种姓的人。 出生于佛世, 在佛座下听闻佛开演因缘法的道理, 观察思惟而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一般而言, 佛世时的佛弟子由于皆听闻佛说法而得觉悟, 但许多声闻弟子也都同样 听闻了佛开示的因缘法的道理, 所以也都算是缘觉。
佛学大辞典/二无我(名数) 一、人无我,自主自在之我为我。 凡夫不了五蕴假合和之义, 固执实有自主自在之人体, 曰人我, 今了五蕴假和合之义, 达实无人体,曰人无我, 是为小乘之观道, 以断烦恼障,而得涅槃者也。 二、法无我,固执诸法有实体, 有实用,曰法我, 今了诸法因缘生之义, 达实无自性,曰法无我, 是为大乘菩萨之观道, 以断所知障,而得菩萨者也。 小乘唯悟人无我, 菩萨则二无我皆悟。 楞伽经一曰: 「大慧菩萨摩诃萨 善观二种无我相, 云何二种无我相? 谓人无我,及法无我。」
法无定法 出自《 金刚经 》: “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 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六祖《金刚经口诀》开示: “阿耨多罗。非从外得。但心无能所即是也。 只缘对病设药。随机宜为说。何有定法乎。 如来说无上正法。心本无得。亦不言不得。 但为众生所见不同。 如来应彼根性。种种方便。 开诱化导。俾其离诸执着。指示一切众生。 妄心生灭不停。逐境界动。于前念瞥起。 后念应觉。觉既不住。见亦不存。若尔。 岂有定法为如来可说也。 阿者。心无妄念。耨多罗者。 心无骄慢。三者。心常在正定。 藐者。心常在正慧。 三菩提者。心常空寂。 一念凡心顿除。即见佛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