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74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圖 1.

圖 2.

圖 3.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 譯語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
經文
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
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
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
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
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云何離聲,無分別性。
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
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阿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
云何無還。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
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應諦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
阿難: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耀。
中夜黑月,雲霧晦暝,則復昏暗。戶牖之隙,則復見通。
牆宇之間,則復觀壅。分別之處,則復見緣。頑虛之中,
遍是空性。鬱孛之象,則紆昏塵。澄霽斂氛。又觀清淨。
阿難:汝咸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云何本因。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以故。
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暗還黑月。通還戶牖。
壅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鬱孛還塵。清明還霽。
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汝見八種見精明性,
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
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諸可還者,自然非汝。
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
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
見於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
如觀掌中菴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
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
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
分別留礙。汝應於此,分別自他。今吾將汝,擇於見中,
誰是我體,誰為物象。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
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諦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
漸漸更觀,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
咸物非汝。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
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
此精妙明,誠汝見性。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
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
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
物亦見汝。體性紛雜,則汝與我,并諸世間,不成安立。
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見性周遍,非汝而誰。
-----------------------------------------------------------------------------
白話
如來告訴阿難:
你們還只是以攀緣之心來聽我宣示佛法,
那麼,我所說法對於你們,仍然只是緣物而已,
你們並沒有獲得對於佛法真體的覺知。
就像有人向人指示月亮,這人就應當依著這指示去看月亮,
如果只以手的指示就以為是月亮,
那麼這人不僅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那手的指示了。
為什麼?因為這人以指向月亮的手為月亮,
這又不僅是看不到手的指示,這也是不能識別明和暗。
為什麼?因為這人以手的指示為月亮的明亮性質,
雖然手的指示和月亮的明與暗是孑然分明的,
可是這人卻不能了解這些。你也是這樣。
如果你以聽我說法的心為你的本心,
那麼這個心就是與我所說的法音有分別的心,
這個心自此就有了分別性。
譬如客人寄宿旅店,住了又走了,不會常住不走,
可是旅店的主人卻不會走,因為他是掌持人。
心也是這樣,你的真實之心沒有地方可去,哪還說什麼,
離開了聽說的聲音這心就沒有了分別性?
這哪裡只是聽到聲音使這個心生出分別性,就是其它,
比如能分別我的容顏的心,離開了所見容顏,
也沒有分別性。離開一切形質世界,就沒有心的分別性,
心沒有分別,那麼一切分別都沒有了,
既沒有住在形質器物世界,也不是住在空無所有之上。
像拘舍離那些外道,並不能明瞭這個真理。
其實離棄一切認知緣物,心就不生分別,
而你的心就會返還到本來的地方,這時,你的心就是主人了。
*********************************************************************
經文
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當知如是精覺妙明,
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於中措心。
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
如以手掌撮摩虛空,祇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執捉。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
世尊云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
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云何。
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阿難。
吾復問汝。諸世間人,說我能見。云何名見。云何不見。
阿難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
若復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
阿難若無明時,名不見者應不見暗。若必見暗,此但無明,
云何無見。阿難。若在暗時,不見明故,名為不見。
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
若復二相自相陵奪,非汝見性於中暫無。如是則知二俱名見,
云何不見。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
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
見非是塞。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吾今誨汝。
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
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
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伏願弘慈,施大慧目,
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
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
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諦聽。
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
阿難。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
當處發生,當業輪轉。云何二見,
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
云何名為別業妄見。阿難,如世間人,目有赤眚,
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於意云何。
此夜燈明所現圓光,為是燈色,為當見色。
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而此圓影。
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
名為何等。復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
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應非眼矚,
云何眚人目見圓影。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
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
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不應說言,
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
目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
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
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
祇有兩國。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
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
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
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
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
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
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
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似現前境。
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并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
非見眚者,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
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
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
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并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
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
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
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難。
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
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
則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
為與通和,為與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觀明,
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何形像。若非見者,
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必見圓滿,何處和明。
若明圓滿,不合見和。見必異明。
雜則失彼性明名字。雜失明性,
和明非義。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復次阿難。
又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合,為與暗合,為與通合,
為與塞合。若明合者,至於暗時,明相已滅,
此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若見暗時,不與暗合,
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
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
及心念慮,非和合耶。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
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和,
為非塞和。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
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阿難。
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
畔云何成。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又妙見精,
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
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如耳與明,了不相觸。
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
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
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
白話
阿難,雖然你曾悟解到妙明覺見的本性不在因緣,
亦不是自在自為,但是,你仍然沒有明白這個妙覺的根本,
既不在妄念的因緣和合,也不在妄念的非因緣和合。
阿難,我再以面前境象問你。
你現在仍然以為世間一切都是妄念的因緣和合,
從而自己已是迷惑不已,
甚至要証明那菩提妙心都是因緣和合而生。
那麼,你那妙明本心到底是與光明和合而生,
還是與昏暗和合而生?是與通闊和合而生,
還是與堵塞和合而生?如果是與光明和合而生,
那麼你觀看光明,光明即現示面前,哪裡會摻雜著觀見?
如果觀見是可以分辨出來的,那它會是什麼形象?
如果分辨不出觀見,又說什麼看見了光明?
如果那就是觀見本身,又說什麼看見了觀見?
觀見一定是圓滿不可分的,那麼它在哪裡與光明和合?
如果光明是圓滿不可分的,就不會與觀見和合,
如果與觀見是和合而生,則這個觀見一定是另外一個光明。
兩個光明相雜相混就失去了原本所說的一個光明的本義,
如此一來,說觀見與光明因緣和合而生並不正確,
這個道理,對於說與昏暗和合,與通闊和合,
與堵塞和合等等,都是一樣的。
另外,阿難,你現在認為那妙明淨見的根本,
在於其與光明和合,與黑暗和合,與通闊和合,
與堵塞和合等等。如果是與光明和合,
那麼在與黑暗和合時,光明的相就應消逝了,
而觀見不能與種種黑暗和合,還說什麼看見了黑暗呢?
如果看到黑暗時又不能與黑暗和合,那麼與光明的和合,
就不能看見光明,既然如此,又說什麼與光明和合而生?
看到光明就看不到黑暗,這個道理,對於說與黑暗和合,
與通闊和合,與堵塞和合等都是一樣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
如果我認為這個妙明覺心本來就不與種種
世間事物和種種識心妄念和合而生呢?
如來說:你現在又說妙明覺心不是因緣和合而生,
那麼我再問你,這個妙明覺心的根本不是因緣和合,
它是不與光明和合,還是不與昏暗和合?
是不與通闊和合,還是不與堵塞和合?
如果是不與光明和合,觀見和光明就處在對立兩邊,
你仔細觀察,哪邊是光明?哪邊是觀見?
光明和觀看以什麼為邊界?阿難啊!
如果在光明這邊沒有觀見,那麼觀見就沒有涉及到光明,
自然也就看不到光明在哪裡。如此說來,
邊界怎麼能安立呢?這個道理,對於說不與昏暗和合,
不與通闊和合,不與堵塞和合等等,都是一樣的。
說妙明覺心的根本不在因緣和合,不與光明和合,
也不與黑暗和合,不與通闊和合,亦不與堵塞和合。
那麼,如果不與光明和合,觀見與光明就是相抵相乘的,
就像耳朵與光明毫不關聯。觀見已然不知道光明在哪裡,
還去辨明什麼和合與不和合的道理?這個道理,
對於說不與黑暗和合,不與通闊和合,
不與堵塞和合等等,都是相同的。
阿難啊!你仍然沒有明悟到,世間一切浮物,
一切幻化物象,它們在哪裡出現,隨即就在哪裡滅盡。
幻象妄念只是外相,它們的本性原來都是妙覺清淨本體。
像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所有的因緣和合,
虛妄事物,因緣離合,虛妄滅絕等等,
都不知一切的生起滅去,原來都是如來藏,
都是常住圓明妙覺之中,都是如來真如自性。
要在這如來真性常住不動之中,
尋求生死、去來、迷悟、生滅等等,是永遠不可能得到的。
*****************************************************************
經文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譬如有人,
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迴無所有。其人無故,
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
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狂華,
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從空來,
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空若非空,
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若目出者,
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
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
旋當翳眼。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睛空,號清明眼。
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
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
其人無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於二手中,
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幻觸,
不從空來,不從掌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
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若從掌出,應非待合。
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
應亦覺知入時蹤跡。必有覺心,知出知入。
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
要名為觸。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
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酢說,
不從梅生,非從口入。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
何待人說。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
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懸崖,與說相類。是故當知,
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白話
阿難,為什麼說五蘊原來都是如來自性妙明真如呢?
阿難啊!譬如有人用澄明之眼觀看晴明的天空,
只看到那晴空虛廓,並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這時那人不會徒然去轉動眼睛。等到瞪視已久,
眼有煩勞時,眼才有所動作,
於是就會在虛空之中看到搖動的光華,
隨即就會生出種種搖蕩狂亂的妄相。色蘊也是這樣產生的。
阿難,這種種搖蕩光華,既不是從虛空之中生出,
也不是從眼睛產生出來的。
阿難,如果光華是從虛廓的空中產生,就應當既能出來,
又能進去,但是,有光華的出來進去,天空就不會是虛廓的,
如果天空不是虛空,
自然也就不會有虛妄的光華在那裡生起滅去,
這就好比已有的阿難軀體不會再容載另一個阿難一樣。如
果這些光華從眼睛產生出來,就應當既能出來,又能進去。
由於光華從眼睛裡產生,就應當能夠被看見。
如果有能看見的東西,這東西被除去時,
那光華就應當不在,隨即就只看得到眼睛。
如果眼睛沒有可以看到的東西,那這眼睛是長翳膜,
但是,當眼睛又看到光華時,
說明這眼睛應當是沒有長有翳膜的。如此說來,
還說什麼晴明虛廓的天空,說什麼清明無礙的眼睛呢?
所以,色蘊只是虛妄,
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
經文
阿難。譬如瀑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
行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流性,
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離空水。
如是阿難。若因空生,
則諸十方無盡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自然俱受淪溺。若因水有,
則此瀑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若即水性,
則澄清時,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
是故當知,行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缾,塞其兩孔,滿中擎空,
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當知亦復如是。
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如是阿難。
若彼方來,則本缾中既貯空去,於本缾地,應少虛空。
若此方入,開孔倒缾,應見空出。是故當知,識陰虛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白話
阿難,譬如激流波浪前沖後湧,
前浪後浪相繼相續,不相逾越,行蘊也是這樣的情形。
阿難,水流的狀態,既不是從空無中產生,
也不是從水自身裡產生,
它既不是水的自然本性,也不是能夠離開空無和水自身的。
那麼,阿難,如果它是從空無中產生,
十方世界無涯無際的虛空裡,就會湧流著漫無涯際的水流,
十方世界自然就會被淹沒。如果它是從水自身裡產生出來,
那這些激流的本性就不會是水,而有它自己的相狀,
現在就應該能夠現示出來。如果它就是水的自然本性,
那麼,當水平靜澄清時,這水就不是水的自身。
如果它又是離開空無和水自身而存在的,那麼,
空無自身之外並不另有東西,水自身之外也沒有流水,
除此而外還有什麼激流呢?所以,應當知道,行蘊亦是虛妄,
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6-10-22 10:31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10-22 09:0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人子」明還篇
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鹿橋(吳訥孫)小小孩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孩,因為跟他一起玩的孩子們都比他大,
別人就管他叫『小小孩』」
「大小孩們也不喜歡他,就說他太笨。
可是大小孩們又偏愛拉他一起玩。
尤其是做遊戲的時候,若是人不夠就更非把他拉進來不可」
小小孩有一種親近自然的異稟,當他玩水的時候,
「水裡的魚就來輕輕咬他的手指頭」。當他伸出小手時,
「螢火蟲就落在他的一個小手指頭尖上」。
有一次小小孩的母親帶他上街,
看到路邊一個藝人耍一顆大紅球,讓他極為讚羨,
但是他沒有球可耍。那天晚上,天特別黑,
小小孩的母親走到他房門口,看見半開著的門縫裡很明亮。
他母親推開門一看,小小孩正在屋裡玩一個大球,
那光亮就是這球發出來的。「那柔和的光,淡淡黃黃,
清明潔淨極了」。小小孩看見母親走進來,嚇了一跳,
一下子放開了手,「那個球就慢慢從他手裡昇起來,
飄到開著的窗口,就從那裡出去了」。原來,那是月亮。
母親責罵小小孩:「你怎麼可以把月亮拿下來玩?答應我,
下次一定不敢了!」小小孩滿腹委屈,只是不說話。
過了幾天的上午,小小孩的媽媽到菜市場去買菜,
突然天變黑了,市場上一片混亂。
她知道又是小小孩惹的禍,趕回家一看,
小小孩正在耍兩個大球,一個黃的,一個白的。
「他的兩手只輕輕推送著,
那兩個球好像是懂事一樣繞著他玩」、
「他的小臉照得通紅,眼裡耀著歡喜的光芒」。
他以為媽媽會稱讚他把球耍得這麼好。
「你怎麼又去偷球玩?怎麼又這麼不乖!」、
「快伸過手來!我要打了!」
小小孩眼眶裡充滿了淚水,無限委屈。
「慢慢地,他把兩隻手高舉過頭。
那兩個球就帶著他慢慢昇起。
小小孩就隨著他們從窗子飛出去,一直飛到中天」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10-22 12:47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返聞自性的途徑
性是體,心是用;
猶如明月,月亮是體,月光是用,
雖清輝遍照,月體本一。
更當照了一切有形有相之外境
及無形無相之心念,
皆由自性本體所現而不住著;
如鏡花水月,非有非無。
真覺悟此心者為佛,迷此心者即是眾生。
返聞自性就是將眾生無始以來,追逐外境,
向外馳求的心,返轉來觀照本覺本淨的真心。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10-22 12:48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八還辨見/佛光大辭典
還者,復之義。世間諸變化相,
各還其本所因處,凡有八種,稱為八還。
辯,為分別之義;見,即能見之性。

八還辯見,即以所見八種可還之境,
而辯能見之性不可還。
據楞嚴經卷二載,阿難不知'塵有生滅,
見無動搖'之理,而妄認緣塵,隨塵分別,
如來遂以'心'、'境'二法辨其真妄,
若言'心',則謂'今當示汝無所還地';若言'境',
則謂'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用以顯示'所見之境可還,
能見之性不可還'之理,
故以八種變化之相辯之。

(一)明還日輪,以日出則明,無日則暗,
是則明因於日,故復還於日。
然明為所見之塵境,非能見之性。
以塵境則有生滅,見性原無生滅,
故所見之明可還,而能見之性不可還。

(二)暗還黑月,以白月則明,黑月便暗,
是則暗因黑月,故復還於黑月。
故知所見之暗可還,而能見之性不可還。
若能見之性亦可還,則不暗時,無復見其明。

(三)通還戶牖,以有戶牖,則見通,
若無戶牖,則不見通,是則通屬戶牖,
故復還於戶牖。故知所見之通則可還,
而能見之性不可還。若能見之性亦可還,
則不通處,無復見其壅。

(四)壅還牆宇,以有牆宇,則見壅,
若無牆宇,則不見壅,是則壅屬牆宇,
故復還於牆宇。故知所見之壅則可還,
而能見之性不可還。若能見之性亦可還,
則無壅處,不復見其通。

(五)緣還分別,緣者,系之義。
謂有分別所對之處,則有所緣之相,
若無所對五塵之境,則無緣相而可分別,
是則緣屬分別,故復還於分別。
故知所緣分別之相可還,
而能分別之性不可還。
若能分別之性亦可還,
則不緣境時,無復知其無分別。

(六)頑虛還空,頑者,無知之義。
頑虛,謂無形相,頑然無有知覺。
謂無形相之礙,則遍是虛空,
若有形相,則不見其虛,是則頑虛即空,
故復還於空。故知所見之虛則可還,
而能見之性不可還。若能見之性亦可還,
則不虛時,無復見其形相。

(七)郁袝還塵,郁者,滯之義。
袝者,氣盛貌。以有塵象,則見郁袝,
無塵則不見其昏滯,是則郁袝屬於塵象,
故復還於塵象。故知所見郁袝之象則可還,
而能見之性不可還。若能見之性亦可還,
則無塵時,不復見其清明。

(八)清明還霽,以澄霽則見清淨,
昏暗則不能見其明淨,是則清明屬霽,
故復還於霽。故知所見清明之象可還,
而能見之性不可還,若能見之性亦可還,
則不明時,無復見其昏暗。
[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法匯之一)、

楞嚴大義今釋(南懷瑾)]辨見.
佛在《楞嚴經》上說,
障礙還給牆壁,光明還給太陽…
等等這八個現象都還完了,有一個還不掉的。
比如我們生病,知道痛苦、難過,把痛苦還給身體;
我知道痛苦的,朱醫師講一定是腦的反應,
那我又歸給腦;能夠知道腦有反應的那個東西,
是還不掉的,還到哪裡去啊?
《楞嚴經》七處征心、八還辨見,
最後什麼都還完了,有個東西,
沒有辦法還給虛空,也沒有辦法還給什麼。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千萬背來喲!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真的喲,比什麽咒語都厲害!
佛都告訴我們了,這叫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就在這一段。你們聽《楞嚴經》,
這一段最重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汝還者」,汝就是你,
你的生命裡頭有一個無法歸還的那個東西;
「非汝而誰」,佛當時就那麼科學地指出來,
那個不是你的生命根本是什麼啊?就問阿難,
你懂不懂。不汝還者,有個還不掉的,
不是你能夠還得掉的,你想要送給人家也送不出去,
就在你生命根本裡頭;非汝是誰,那個不是你是誰?
念佛是誰,就是這個,你還不掉的那個是什麼?
阿難就是阿難啦,事非經過不知難,
他好像懂了,好像沒有懂。

後來有個禪師讀到這裡懂了,
八還辨見,有個還不掉的,
不汝還者,非汝是誰,
這個禪師悟道了,做了一首偈子:
不汝還兮復是誰,殘紅落滿釣魚磯。
日斜風動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19-04-19 12:24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19-05-26 12:1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255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