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任職台北市衛生局的王正雄(現任衛生署環境衛生研究所副所長),接到一通十萬火急的電話,說大醫院的嬰兒室裡,剛出生的寶寶突然集體腹瀉,懷疑可能感染了傷寒傳染病。
王正雄徹底檢查了醫護人員、奶瓶消毒等工作,都找不出原因。直到後來才發現,是醫院裡的蟑螂,悄悄地污染了奶瓶導致。
細數蟑螂罪狀
然而,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環境衛生大幅提升,台灣的蟑螂問題還未完全解決。
環保署1999年委託台大醫學院的調查發現,台灣70%的居家深受蟑螂困擾,且必須使用專業環境衛生用藥,才能殺除。
以為「看不見蟑螂就沒有蟑螂」的錯誤觀念,輕忽防治蟑螂的重要性是主因。
蟑螂不像蚊子會直接傳播大規模的流行疾病如登革熱,但有種說法是,蟑螂會攜帶沙門氏菌、肝炎病毒、大腸桿菌、鏈球菌等140多種病菌,造成食物餐具的污染,間接引起腹瀉等腸胃系統的疾病。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做的《1997年高雄地區餐盒工廠報告》,發現近一半的餐盒店有蟑螂入侵的情形。
曾經做過商家蟑螂數目調查的蟑螂專家,台大昆蟲系教授徐爾烈並不諱言,有些麵包店「看起來只有幾隻蟑螂」,但是,認真追查捕捉,一晚上卻可捕捉到約5000隻蟑螂。
科學家發現,蟑螂是次於塵ㄇㄢˊ的第二大過敏原,一隻蟑螂便帶有8~13個引起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國泰醫院過敏免疫科主任蔡肇基,曾針對1070個氣喘患者做研究,發現77.9%的病人對塵ㄇㄢˊ過敏、40%對德國蟑螂過敏;最常發生蟑螂過敏的年齡層是21~30歲間的年輕人,約佔55.4%。
甚且,台灣居家常見的美洲蟑螂(一般稱大蟑螂),最易引發氣喘。
「因為美洲蟑螂的過敏球蛋白強度是德國蟑螂的5倍,毒性更大,」蔡肇基主任提醒。
蟑螂的勢力範圍,近來已由餐廳、居家延伸到了辦公場所,可惡的德國蟑螂(一般稱為小蟑螂)躲在電器、電話、電腦內,不時引起電腦當機、電線短路,防不勝防。而在蟑螂種類中,最難防治的就是繁殖力強的德國蟑螂。
偏偏蟑螂敏捷耐命、繁殖迅速,且從食物碎屑、書本紙張到鞋子皮革,甚或嬰兒睫毛,無所不吃,使牠們榮登最難防治的害蟲寶座。 美國防治蟑螂產品的銷售金額,估計一年超過10億美元。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擾人安寧的蟑螂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除惡務盡?
防蟑產品,誰最有效?
●捕蟑屋
來自捕蟬黏膠的創意概念,1973年日本人大塚正士, 利用蟑螂群聚特性,發明以食物加上黏膠板的蟑螂屋,有效捕捉為數不少蟑螂。
因為使用方便,沒有污染,推出後大受好評,蟑螂屋一年的銷售金額超過37億日圓(約台幣1億元)。
但蟑螂屋因面積有限,僅適用於蟑螂較少的地方,如住家、辦公室等。
且放置蟑螂屋後,附近區域的食物要密閉及收拾乾淨,蟑螂才會受到蟑螂屋的誘癮。
放置的地點也很重要。
「一定要放在靠牆邊的隙縫處,才能達到效果,」具有豐富捕捉蟑螂經驗,著有《住家蟑螂生物學與防治》專書的王正雄指出。
利用蟑螂分泌的性費洛蒙(此分泌物會吸引聚集其他蟑螂),來誘引蟑螂,效果 也不錯。
但不要將此類捕蟑用品放在快速流動的空氣中。比方使用電扇時,強風會將費洛蒙的味道吹散,便達不到誘蟑功效。
此外,蟑螂屋與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