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75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

圖 1.




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
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
不二法門 :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3〈一切佛語心品〉: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
『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
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
亦不已說、當說,不說是佛說。』」
大慧白佛言:
「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
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
云何二法?
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
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
云何緣自得法?
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增無減。
緣自得法究竟境界,
離言說妄想,離字二趣。
云何本住法?
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
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
法界常住。如趣彼成道,
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正道,
即隨入城,受如意樂。
大慧!於意云何,
彼士夫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耶?」
答言:「不也。」
佛告大慧:
「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
是故說言:
『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
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


自得法,本住法
《宗鏡錄》卷61:
「如楞伽經云。大慧復白佛言。
如世尊所說。
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
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
當說。不說是佛說。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
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是說。
云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
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作如是說。
云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
我亦得之。無增無減。
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
離文字二趣。云何本住法。
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
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
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
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
受如意樂。偈云。我某夜得道。
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
我都無所說。緣自本住故。我作如是說。
彼佛及與我。悉無有差別。」
(CBETA, T48, no. 2016, p. 763, b19-c5)


① 本住法這裡說的本住法,
指世界上客觀存在的真實法界。
這法界,不因人的意識而轉移,
不是佛智所造,更不是凡夫妄識所造。
佛智慧如實知,識心不能如實知。
不要把這個法界與‘法唯心生\’的法混淆。
唯心生的一切法,包括妄法
和正法,妄法是識心所生,
正法是般若智慧觀察所得。
離妄想入正智,
才能如實知這個真一常住的法界。
這本住法界,即是現代哲學界和科學界
共同探求的自然界的現象
及其變化規律,或說是客觀規律。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我和所有的佛緣自己證得的法
為大眾說法,所得的法是世界中原本存在的法,
根據法緣自得和法界本住這兩個根本原理,
我說一切法都不是佛說的。
怎樣才算是緣自己證得的法?
我證得的法和過去
別的如來證得的法無增無減,
如果說到底,離言說妄想相,
離文字相,才是自得的究竟境界。
本住的法界是什麼意思?本住的法界是
自古以來就自然存在了的,
像金銀的性質,常住不變,法界常住。
先聖所證的大道,如實反映這個本住法界,
不論如來出世不出世,法界常住。


經文*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
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
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
不說是佛說。大慧白佛言。
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
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佛告大慧。
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云何二法。
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
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
云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
我亦得之無增無減。
緣自得法究竟境界。
離言說妄想。離字二趣。
云何本住法。
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
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
如趣彼成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
見向古城平坦正道。
即隨入城受如意樂。
大慧。於意云何。
彼士夫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耶。
答言不也。佛告大慧。
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
亦復如是。是故說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
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
亦不已說當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某夜成道 至某夜涅槃   
於此二中間 我都無所說 緣自得法住  
故我作是說 彼佛及與我 悉無有差別


楞伽經(梵語:लंकावतारसूत्र,
轉寫:Lankāvatāra-sūtra),
龍卡眛他啦-修綽啦*
漢譯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本經說明清淨心、
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
是禪宗以及法相宗
(唯識宗)的重要經典之一,
中觀學派論師清辯
亦援引本經解釋中觀空義。
在印度、
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經的主要內容,是五法、
三自性、八識和二種無我。
五法是指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三自性是緣起自性(依他起性)、
妄想自性(遍計所執性)
和成自性(圓成實性);
八識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加上末那識和阿賴耶識;
二種無我是人無我和法無我。
「自覺聖智所行」
阿瑞亞 尖尼爾 帕添恩母 尬踢 尬米雅
(ārya-jñāna-pratyātma-gati-gamya)
為楞伽經眼目之所在.


佛學大辭典/自覺聖智(術語)
大日如來之法界體性智,為無師自悟,
故稱之曰自覺聖智。菩提心義十曰:
「如來第五種智,亦名法界性智。
菩提心論名法界智。
牟利經名法界體性智,又名金剛智。
瑜祇經云:唯一金剛斷諸煩惱,
金剛自性清淨所成,是金剛如來智,
故名金剛智。分別聖位經名自覺聖智,
如法華經自然成佛道。華嚴亦云不由他悟。
今真言宗大日如來自然覺了諸法本初,
非流轉者始修證之。」


達摩來中國傳法,開示道育與慧可的教授,
如曇林所記。在達摩傳法中,
附有『楞伽經』的傳授,
如『續僧傳』卷一六「慧可傳」
(大正五〇‧五五二中)說:
「初,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
我觀漢地,
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契經(天城體梵語:सूत्र,修綽啦*
轉寫:sūtra;巴利語:sutta),
稱線經、長行,音譯修多羅、素怛纜,簡稱經。
原義為線,原是古代印度的一種散文文體。
印度教、佛教與耆那教,
都有被稱為契經的經典。
印度教中一般是指格言性質的短文。
佛教中是指三藏十二部經典(十二分教)
的一種。表示佛陀所說的法如同絲線,
能貫穿一切義。上契諸佛之理,
下契眾生之機,謂之契;貫穿諸法深義,
攝持所化眾生,謂之經。
在九分教與十二分教中,
修多羅包括經與律,
後世則專指三藏中的經藏。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20-11-23 11:13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不二法門”一語出自
《維摩詰所說經》。
“二”意指相對、相待、差別;
“不二”指超越相對、差別。
《維摩經》第九品叫
「入不二法門品」,
經中舉出世間法裏種種相對性,
例如:生滅、垢淨、善惡、明闇,
以至有為無為、生死涅槃,
等等相對法。
維摩居士與諸菩薩討論怎樣才能
超越這些相對問題之絕對答案,
有人認為不動、無念即入不二法門,
有人認為不著於相、
亦不住無相能入不二法門,
而文殊菩薩以“於一切法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離諸問答,
是為入不二法門。
”最後維摩詰默然無語面對眾人,
以顯示離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乃至離諸概念才能泯絕差別對待,
悟入平等一如的境地。

慧明法師開示錄
佛說諸法空相,又說真空不空;
既說諸有是有,又說諸有非有;說有是幻,說幻亦真;說空是真,說空亦幻;
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說修一切善法,即得正等正覺;方說有為,
又說無為;方說出世,又說入世;既已說法四十九年,又云未曾道出隻字;
既說無量法門,又云不可說。無實無虛,即非即是,佛法道理難如,即在於此。
然佛法真理,真實不虛,豈不可說!如修行人,依法起修,以假修真,
修到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即假成真,以證無為,是名曰體。以真應幻,
現示有為,是名曰用。依體起用,即相離相,即相是用,離相是佛。
本此佛心,隨緣度生,不著有為,不落無為。有為無為,本來不二,
一切一切,皆是如此。只因眾生執著太深,說有著有,說無著無,
說一著一,說二著二,所以佛又說有無不二。真妄兼說,隨說隨掃,
以顯不二。其實皆是權巧方便,引人入勝。說到歸元、不二法門,
亦不可說。所以者何?圓妙一心,尚不可得,豈可說乎?
昔文殊菩薩以不二法門問維摩詰,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歎曰:
「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不二之法,如是如是。
諸同學,禪宗本無言,密法更不可說。慧明自愧悟理不深,
前以大家再四請求,未便拂意,開講之初,即阻記錄,
大家固請,只好隨緣。而遠地同學未來聽講,近復紛函,索求印閱。
本非王膳,大家乃存分食之心,止之不可,更滋慚怍。前後所說一十五次,
不過貢獻大家,作臨時修持參考之用,理非精深,言亦粗俗,大家必欲刊行,
望切勿多印,以免流行於世,益我罪過。一切法門,言貴了義,
大家若能忘言取義,則說等不說,印等未印,此篇言說,即同廢紙;
大家若是執文遺義,亦說等不說,印等未印,此篇言說,亦同廢紙。
大家若了心即是佛,則不待言說。此篇言說,更成廢紙。望諸同學,三致意焉!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20-11-23 11:1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楞伽,梵名Lanka^ ,
巴利名同。
又作■伽山、■迦山、
楞迦山。意譯難往山、
可畏山、險絕山。
相傳此山乃佛陀
宣講楞伽經之處。
據入楞伽經卷一
請佛品所載,
此山係由種種寶性所成,
諸寶間錯,光明赫炎,
猶如百千日共照耀金山。
楞伽山《 佛學大詞典》
山中有無量花園香樹,
微風吹拂,枝葉搖曳,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岩屈曲,處處仙境,
無數眾寶共成靈堂、
龕窟,內外明徹,
不能複現日月之光暉,
此山乃古昔諸仙賢聖
得道入化之處。
另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一所載,
此山位於南海之濱。
慧苑音義卷下
亦謂其位於南天竺南界
之海岸。
大唐西域記卷十一
與續高僧傳卷四
均謂楞伽山系
位於錫蘭之山名;
巴利文大史
(Maha^-vam!sa, i.)
則以楞伽為錫蘭之別名,
然現代學者大多
反對此一說法。
[新華嚴經卷六十二、
華嚴經疏卷五十六、
玄應音義卷七、
東南印度諸國の研究]
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
(1655-1685)
曾號楞伽山人

https://read01.com/MJdenx...spxlUzZdg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20-11-23 11:1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761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