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6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月蝶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1 鮮花 x14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認識罕見疾病
認識罕見疾病

資料提供/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罕見疾病的臨床表徵

除了少數罕見疾病有頭顱、顏面、肢體缺陷容易診斷外,大部分的新生兒出生時外表是正常。有時病患可能到兒童時期,或晚發型疾病到中年才患病。臨床表徵與罕見疾病遺傳基因缺陷,侵犯何種組織器官而分。

1.代謝異常疾病:新生兒時期出現餵食困難、嘔吐、腹瀉、呼吸窘迫、疑似敗血症,血液檢驗出現貧血、肝、腎功能受損、酸鹼失調、酸血症、高血氨症,如未能正確診斷治療嚴重者死亡,或後遺症變成腦傷、抽痙、發育嚴重遲緩的孩子。

最常見的代謝異常疾病有苯酮尿症、楓漿醣尿症、半乳糖血症、有機酸血症、尿素循環異常。這些疾病多數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由父母雙方攜帶變異的基因遺傳,在子代重複發生的機率1/4。

2.遺傳性器官病變:遺傳性疾病只侵犯特定器官,造成骨骼畸形或軟骨缺損,如先天軟骨發育不全,及顱顏畸形的疾病。神經肌肉病變的罕見疾病,在嬰幼兒時期正常,漸進至兒童時期才發病,肌肉無力、行走困難,稱裘馨型肌肉萎縮症,或脊髓肌肉萎縮症。

皮膚病變的罕見疾病,如遺傳性表皮分解水泡症(泡泡龍)、魚鱗癬,輕重型臨床差異性大。重型海洋性貧血,有嚴重貧血、肝脾腫大、生長嚴重遲緩。

3.晚發型罕見疾病:帶有缺陷基因的病患到成年後才出現手、腳、軀幹不自主的舞動、認知減退、憂鬱、易怒、神經症狀。常見有亨丁頓舞蹈症、小腦萎縮症。這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會遺傳下一代的機率高過1/2。

4.發展遲緩或智能障礙:小孩發展嚴重落後、學習遲緩、智能障礙都需要評估排除罹患罕見疾病。

‧ 罕見疾病的診斷

1.臨床表徵:醫師經由詳細臨床表徵來判定須進一步檢驗。

2.一般檢驗:血液生化檢驗、肝、腎、心臟功能評估。

3.特殊檢驗:新生兒代謝疾病篩檢、串聯質譜儀檢驗針對氨基酸、有機酸異常、染色體檢驗、高解析染色體分析、螢光原位雜交法、基因DNA分析。

4.核磁共振及斷層掃描:腦、腹部掃描診斷罕見疾病,是否侵犯腦部、肝臟、脾臟、腎臟等。

5.心智評估。

‧ 罕見疾病的治療

在過去罕見疾病一旦診斷常發現無藥可醫,近幾年因醫療科技進步、DNA診斷技術提昇、藥物研發,對醫療相關的治療助益不少。

1.藥物的治療:苯酮尿症、氨基酸、有機酸、脂肪酸、代謝異常已有藥物幫忙代謝毒物的排除。

2.飲食的治療:特殊飲食、奶粉的調配,對每一種代謝異常的病童極為重要。

3.急性時期的治療:可以改善病情,緊急處置有輸液治療、輸血、酸鹼矯正,有時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排除有毒的產物。

4.特殊酵素治療:利用基因合成特殊酵素,來治療特殊的罕見疾病,如龐貝氏症、黏多醣症、法布瑞氏症

5.骨髓或器官移植:對重型海洋性貧血或黏多醣病童的骨髓移植,Wilson病童肝臟移植。

‧ 罕見疾病的防治

1.有家族史或不明原因早夭、流產,須詳細的遺傳諮詢。
2.家族成員的追蹤
3.產前遺傳診斷:罕見疾病的病因已明瞭者,可以藉由產前遺傳診斷,施行羊膜穿刺、檢驗基因。


△ 回TOP


健康



藍色蜘蛛網.靜脈曲張

文/國泰醫院內湖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梁宏碩

談到靜脈曲張,許多人會不約而同的回想起,小時候某一位大腹便便的準媽媽站立時的小腿,浮脹著粗粗的青筋,一付快要爆開的樣子。然後這些青筋就伴隨著這位媽媽一輩子,變成媽媽的烙痕。輕則小腿有「藍色蜘蛛網」;重則整條腿後側都是佈滿一顆一顆的靜脈瘤。靜脈曲張成了孕婦揮之不去的夢魘!

‧ 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靜脈運作的生理。靜脈在我們身體是用來運送血液回心臟,所以在下肢的靜脈是往上逆流性的運送。因此,需要下肢肌肉的收縮來擠壓,並且靜脈內有瓣膜來防止血液回流。懷孕時由於下腔靜脈受到壓迫,靜脈血管內的壓力大增。血管會往外洞開,所以特別容易形成靜脈曲張。

打個比喻來說,當大家頭下腳上倒立時,血液灌注到頭部,那種臉紅脖子粗的感覺,就是類似靜脈曲張最初發生的情形。如果靜脈浮起的部分太大,就會看起來一顆顆的,叫做靜脈瘤。而多數孕婦在週數較大時,下肢水腫也與此有關係。

‧ 靜脈曲張發生的部位

一般人常注意到孕婦有靜脈曲張,多是看到小腿肚上面的青筋。其實,在下半身靜脈分布比較密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比如說:大小腿的後側、大陰唇、會陰,而其實痔瘡也是靜脈曲張的一種。另外在骨盆內的血管充血也是靜脈曲張的表現,這些都是容易看到靜脈曲張發生的部位。

‧ 靜脈曲張出現的症狀

發生靜脈曲張的孕婦,剛開始都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但是情況變比較嚴重後,就會有脹痛、抽痛的不適感。像痔瘡就會有肛門破裂、癢、痛的感覺;腿部的靜脈曲張,會有抽痛、脹痛的情況;至於陰部的情形,則會有下墜感,陰部有即將裂開的感覺。最嚴重的,可能有壞死或是血栓這些症狀,不過好在這些都極少發生。但是,這些症狀都沒有外觀上的衝擊大!因為一旦小腿或大腿佈滿了青筋,而且會是一輩子的外觀。

‧ 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

從外觀推斷,像是剛開始發生並沒有不適的症狀,只有皮膚表面會有比較粗的血管出現,但基本上只是看得見。接下來,就會有一兩處浮出青筋,多發生在下肢關節的彎曲面,或是肌肉最發達處。

再來就會整條青筋浮出表面,接著就會隨著靜脈受力的程度、年齡、胎次,外觀的變化會越明顯、越厲害;而有陰部靜脈曲張的孕婦,則因為多發生在久站的人身上,所以發現時靜脈看起來都非常粗大

‧ 造成靜脈曲張的其他原因

一開始就提到,靜脈曲張的形成原因與靜脈內壓力有關。還有其他因為工作或生活方式會引致靜脈內壓升高的孕婦,也容易形成靜脈曲張。例如: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者整天坐著的職業,像是教師、店員、美容理髮師、攤販、護士……等;還有需要比較出力的工作,例如:搬重物,像是工廠內搬運工、清潔工等。

不工作的孕婦則容易發生痔瘡,例如:經常長時間坐著打牌,下肢缺少運動,就容易會有陰部的靜脈曲張或痔瘡。

除了工作或生活習慣,年齡也與靜脈曲張有關係。一般來說,年齡越長則血管壁越沒有彈性,同時靜脈瓣的功能也較差,活動也不如年輕孕婦多,所以下肢發生靜脈曲張的機會也較大。有一種族群,就是經產婦也是容易發生這類毛病的人,而且一旦有靜脈曲張,生越多胎會越嚴重!

‧ 懷孕期靜脈曲張比較嚴重

孕婦在懷孕時,靜脈曲張的情形常常會比較嚴重。生完後就不像懷孕時厲害,所以對於孕婦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不讓靜脈曲張發生,如果發生了也盡量減輕嚴重程度。這樣,在生產後才能還給媽媽一個窈窕的原貌,簡單的說最重要的是「預防」。

‧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

預防靜脈曲張的發生,主要有幾個原則:

1.保持下肢肌肉血液循環通暢,譬如說多做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散步或游泳。

2.避免靜止的姿式保持過久,例如:站立或坐在辦公椅時間過長,如果因工作所需,也要盡量讓自己的肢體尤其是下肢,保持活動,這樣既可活絡循環,又可讓下肢比較不會水腫。

3.如果常常站立或坐辦公室,睡覺時記得墊高雙腿,讓下肢的血液不會滯留。

4.利用彈性襪,下肢的靜脈會保持一定的壓力,可以逼使靜脈血回流心臟,靜脈壓力就會減輕。

5.不要常搬重物。

做到了這幾個原則,自然靜脈曲張就不容易發生。其實,現在的孕婦靜脈曲張的程度普遍不像以前人的嚴重,原因就是需要操勞的工作已經少了許多,程度也不若以往。

‧ 如何自我護理

許多孕婦在不知不覺中有了靜脈曲張,一開始並沒有症狀,細微的外觀變化悄悄與日俱增。等到真正有不適感的時候,已經無法消除了。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讓這些外觀及不適的影響減少到最小,也就是阻止它惡化,所以護理就非常重要。

預防靜脈曲張的護理,就是要循著發生的生理基礎去做,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除了長時間站立的人要使用彈性襪之外,在休息的時間可以稍微抬高下肢。如果能夠躺在床上,稍微將腿抬高,凌空做踩腳踏車的動作,可以讓下肢的血液順利回流心臟,不會滯留在下身的靜脈。這樣除了可以預防靜脈曲張進一步惡化,還可以減輕下肢的水腫。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懷孕時就必須做預防的措施,包括:工作時注意久站就必須休息;坐久了就必須活動,不要讓下肢的血液循環停滯。洗澡時,可以輕輕的按摩下肢的肌肉,一面活動筋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 從懷孕時開始預防

靜脈曲張在孕婦,幾乎不會厲害到需要作外科治療或血管注射的治療。但是往後再懷孕,以及年紀增長時,都會比懷孕時還大,所以應該防微杜漸,在最容易發生的懷孕時開始預防靜脈曲張。



戀戀不忘一個人並沒有錯,錯的只是早該學會了遣忘;
在對的時間裡沒有把握住,那並不能怪罪是誰對誰錯,
只能說當時的我們無緣份;若時空能倒流我會把握住,
把握那對的時間裡的緣份,而不是在現在一再地悔恨;
我會漸漸學會如何地放下,放下那段長久以來的痴戀,
卸下那個沈重不已的包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3-12-12 00:1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42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