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11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平常心的般若观行
平常心的般若观行

胡春业:
古德从圆满究竟佛法的果位证量上,开示平常心者甚多。
如禅宗南泉指示赵州为「平常心是道」。平常心亦名妙宝心,
它是临济的「佛法无多子」;六祖慧能指出之「正与么时」;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楞严经的「如幻三摩地」;
永嘉禅师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密教噶举派冈布巴大师教人要证悟明空本性时,亦指出平常心是道。
他说:「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前显而空,⋯⋯
空而显,空显(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
毫无功用地凭内证智自己觉知」。

人们心地不平,强作分别,憎爱攀缘,放阖家珍,出外乞讨,
逐风尘,迷归途,染污平常心,执有实我实法而起分别计度,
不明妄心中的真心,成为终身不解的大惑。时时为诸缘所痴,
终日被诸境所惑。背离解脱之中道实相。

大乘菩萨所讲般若瑜珈之学、中道实相了义之教,
是如来亲证法界平等流出的至教,
如何取教理的精华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体力行,真参实悟,
如实体现如《华严经》所说:「以少方便,速证菩提」,
《坛经》所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的圣言,
将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去,大彻大悟而自在解脱,
受用广大法乐,应是学佛至当至要的生活大事。

《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维摩法经》云:「不舍妙道行凡夫事」,即是禅修。
觉醒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成大菩提的圆满开悟。
何谓本心?本性?人各有心,此心的具体表现即外而根身器界,
即内而意识分别以及身心活动所表现于生活上的一切法,
如是诸法缘生如幻,相有体无。色受想行识五蕴缘生法,
空即有,有即空,这就是心的本来面目,谓之「本心」;
如是诸法无实自性,不可说它是个什么,
离诸言诠分别而清静寂然,谓心之本性。理事一如的本心本性,
人人常如不变的真如自性,是无修、无整、无散乱的本体。
在日常生活的一切法上,勤修「不取不舍」的般若观行,
虽终日不离一切事,历尽一切境缘,但能念念鉴觉到本心清静,
污染即不得的寂静光明本性,心境一如,灵明寂照,无我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荡荡无着,照而不住。
能使一念无明法性中的贪、瞋、痴、慢、疑、
自性见在日常动静中得以止息而回复到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的
平等觉时,就是禅修的功用,就是平常心的般若观行:
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由日常动静,衣食住行,举手投足,
乃至士农工商等一切生住异灭的当下通达人生宇宙的实相,
实证现观不生不灭如不动的自性涅槃。

诸法实相是无相,种种相都是缘起无自性的一种,
是观一切缘起无自性。故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一切相都无相、假相。种种相都了不可得。当然也不能落入断灭空、
邪见空的执着。
佛为了破除众生的执迷而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一切有为法的世俗谛都是因缘所生,因缘生就是无自性,空。
《中论》有一段话:「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使假名,
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般若心经也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一心所摄的八识及其所变所摄的种种法皆从缘生,无实自体,
故其性本空;当下缘起无所生,虽因缘正合时有一定的相显,
但能生此法的因缘亦是缘生法,性不坚牢,时时变异,
故其所生之相,亦会随之变异生灭,因而此相唯是幻相。
一心所变所摄之法是相有体无,故于见性必须根据「瑜珈」的相应义,
以般若观照,随法之相有而不舍,随法之体无而不取,
由般若不取不舍的两两兼观,妙契中道,乃得明心见性。
《坛经 · 般若品》所说可明之:「用自真如性,以般若观照,
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六祖有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庞女深得此修道要妙,才有「饥来吃饭倦来眠,直指修行玄更玄」之谓。
吃饭睡觉皆做梦幻如是空观,无实有能吃能眠之者而无我相;
亦实无饭眠可得,而无法相。食睡如是,生活的一切动静亦复如是,
就是生活中的禅修,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见了便作,作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不离世间觉,于相而离相,见性成佛道。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郁郁黄花尽显般若。若觉诸法本性空寂,
当下既得「无生法忍」;若于法上远离分别,当下即入「不二法门」。

以前有一位禅师顿悟这无生法忍之不二法门,说了一句绝世名言:
「真如界内觉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象」——
解脱的境界中超越了众生与诸佛这种圣凡的假名概念,
在真如平等得实相解脱的一真法界中没有自他、
你我的形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千佛万佛共一体。

在日常生活中,「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是定慧等持,亦正是福慧双修。
刚布巴大师十分强调只有以平常心为根本的般若观行,
才是真正的修行。曾在《大印讲义》中云:「平常之心既名为修。
为令平常心,自然安住;倘于彼心有取舍破立,则不名平常心矣。
故曰:境无微尘许可修,心无刹那许散乱。平常心不散乱者,
亦名修自然住心,是以只要自证念不乱,其余不论如何,
仍是修行」。当以不立不破不取不舍之平常心住于明体,
内有能持平常之心,外有所持平常之境,观照到能所双忘,
心无能所,心境一体,即达到不思议之实相解脱境,
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 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作为以平常心修般若行者,
观照自己介尔当下一念心的功夫,正是用功处和要紧处。
不论此心落于何种境界,心都要自然安住于明体而无刹那散乱,
于第一义而不动并就此一念观其实相既空既假既中,
此正是决断离染通达实相的捷径。这即动即静的「般若三味」,
六祖称之为「无念」。无念即是湛然常寂,妙用无边的平常心,
此心的境界即是念念不住,万法无滞的「无住涅槃」。

六祖说:「言无念者,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
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是明般若三味」。
《金刚经》云:「无我人众生寿者相,修一切善法,
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我人众生寿者相,是不取,
属于修慧。福慧修积圆满,就成就了「两足尊」的佛果。
所以说「即得阿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圆明寂然之无上大涅槃。

如来法身不增一法,不减一法。临济云:一念清静心光,即法身佛,
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
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所谓一念清静心光,
须当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心一时脱落,迥脱根尘,能所双亡之时,
方是。这就是法身。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东西。

般若中观修空就是直接承当——一切境界当下就是空,
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平常心修般若观行,
一定要超越「能所的相对待」,而作等量齐观。

像六祖所说的「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我们的念头落入邪正的能所相对待的名相中,就不能解脱。
观一切法无自性,平等性,无相性。观照念头缘生缘灭,
念念无自性,过去心、观在心、未来心都是了不可得,
才是真正修行到家。又且,唯有在这般若空慧的观照之下
才容易长养菩提心,在日常生活中修大士行,自会常生四无量心,
「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大乘提倡不二法门,
修诸法实相观,是因为菩萨的悲心观众生不净,
观众生是苦而不舍众生,
菩提心鞭策大士要在这个世界里广度众生,福德才能圆满。
慈悲与喜属大悲,是不舍;常于其中安住上舍,无我相、
人相、众生相,即属大智,是不取。这不取不舍的两相结合,
恰是悲智等运。一念大悲即观世音,一念净智即妙吉祥。

学佛修行是心灵的净化,生命的解脱,福慧的圆满。佛法的修证,
只有合乎不二的中道,才能理事无碍,事事圆融,
修行亦才能安心坦然。在修不取不舍的般若观行中,
当下即证无生灭本寂的自性涅槃。
《心经》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起到梦想,究竟涅槃。

作者简介:胡春业男 ,1968年生 。中医硕士 。
1994年受聘于河北禅学研究所,从事禅学研究。
1996年创办《菩提心》,任责任编辑(创刊号始)。
现聘于山东省青岛湛山佛学院.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02 20: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07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