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句偈语出自“六祖坛经” 的首段,于禅宗的顿悟法门,
可以说是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唐代初年六祖驻锡曹溪,
即现今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寺, 大开顿悟法门。
从六祖开示的众多法语当中,后人选了这句偈语,
与六祖的画像一同刻在石上,安奉于寺内的六祖殿前,景仰参拜.
可见这四句偈在禅宗的思想体系当中,确有着崇高的地位。
六祖: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
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
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
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
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
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
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