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金刚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
唐六祖大师惠能口诀
宋天台罗适校刊
河北史凤儒重辑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
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
祇为世人不见自性,是以立见性之法,
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
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
所说道理,各随所见,见虽不同,法即无二。
宿植上根者,一闻便了;若无宿慧者,读诵虽多,不悟佛意。
是故解释圣义,断除学者疑心。若于此经,得旨无疑,不假解说。
从上如来所说善法,为除凡夫不善之心。经是圣人语,教人闻之,
超凡悟圣,永息迷心。此一卷经,众生性中本有,不自见者,
但读诵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经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
方信一切诸佛,从此经出。
今恐世人身外觅佛,向外求经,不发内心,不持内经,故造此诀,
令诸学者,持内心经,了然自见清净佛心,过于数量,不可思议。
后之学者,读经有疑,见此解义,疑心释然,更不用诀。
所冀学者,同见矿中金性,以智慧火镕炼,矿去金存。
我释迦本师,说金刚经,在舍卫国,因须菩提起问,
佛大悲为说,须菩提闻法得悟,
请佛与法安名,令后人依而受持,故经云:佛告须菩提,
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如来所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喻法为名,其意谓何?
以金刚世界之宝,其性猛利,能坏诸物。
金虽至坚,羖羊角能坏;金刚喻佛性,羖羊角喻烦恼。
金虽坚刚,羖羊角能碎;佛性虽坚,烦恼能乱;烦恼虽坚,
般若智能破;羖羊角虽坚,镔铁能坏。悟此理者,了然见性。
涅槃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如来所说金刚喻者,祇为世人性无坚固,口虽诵经,光明不生,
外诵内行,光明齐等,内无坚固,定慧即亡,口诵心行,
定慧均等,是名究竟。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宝,宝亦不知是山,
何以故?为无性故。人则有性,取其宝用,得遇金师,錾凿山破,
取矿烹炼,遂成精金,随意使用,得免贫苦,四大身中,
佛性亦尔。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烦恼喻矿,
佛性喻金,智慧喻工匠,精进勇猛喻錾凿。
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烦恼矿,烦恼矿中有佛性宝,
佛性宝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凿破人我山,见烦恼矿,
以觉悟火烹炼,见自金刚佛性,了然明净,是故以金刚为喻,
因为之名也。空解不行,有名无体,解义修行,名体俱备。
不修即凡夫,修即同圣智,故名金刚也。何名般若,般若是梵语,
唐言智慧。智者不起愚心,慧者有其方便;智是慧体,慧是智用。
体若有慧,用智不愚,体若无慧,用愚无智。祇为愚痴未悟,
故修智慧以除之也。何名波罗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
离生灭义。祇缘世人性无坚固,于一切法上有生灭相,流浪诸趣,
未到真如之地,并是此岸;要具大智慧,
于一切法圆满,离生灭相,即是到彼岸。
亦云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心邪则此岸,
心正则彼岸。口说心行,即自法身有波罗蜜;口说心不行,
即无波罗蜜。何名为经?经者,径也,是成佛之道路也。
凡人欲臻斯路,当内修般若行,以至究竟。如或但能诵说,
心不依行,自心则无经;实见实行,自心则有经。
故此经如来号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