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4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戒律是人生的蓝图与游戏规则
海云继梦:戒律是人生的蓝图与游戏规则,它不是用来限制人,也不是用来绑人的。真正的佛教戒律有四条,一般所谓五戒,有一条是弹性的,称作「遮戒」,有四条称作「性戒」:第一条「不杀戒」、第二条「不偷盗戒」、第三条「不邪淫戒」、第四条「不妄语戒」。你打妄语欺骗人家、伤害人家,这是一般做人所不见容的,邪淫也一样。古代如此、今天也如此、将来也一样。

人家不愿意,你不能胁迫人家;不偷盗--别人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强占为己有呢?凡是以非法手段所获得的财物,像贪污、偷工减料都属于偷盗;或者明明说的是高山,结果卖的却是平地;说是古董,结果是现代做的赝品;说是正牌的,结果拿仿冒货,这都算是偷盗。我想,凡是仁人君子都不屑这些行为。

不杀人,那就更不用说了。以不偷盗戒为例,我们不会说你去跟动物说谎话、去欺骗动物,所以不杀戒还是针对人而言。台湾的佛教界比较特殊——不杀,从蟑螂到蚂蚁都不杀,这有点本末倒置。有关于公共环境⋯⋯卫生的,在戒律上都要开,这称作「开戒」。像蚊子在那边飞,你没事干嘛跑去追杀它,可是站在公共环境卫生的立场,登革热正在泛滥的时候,你不能让蚊子来杀人。而酒戒则是适可而止,站在基本生活的立场,不光只是酒,所有的毒品、所有会伤害人身的都不可以。我们要了解这是一个基本的人生规范。

至于其他的菩萨戒、其他种种的戒律,都随时有开有遮,如果你想当圣僧或圣人,就得严格秉持那些戒律。简单地这样介绍,目的是要跟各位谈,戒律本身是个游戏规则,就好像足球场上各国好手的比赛,这些世界级的国脚踢来踢去,足球规则就是他们的戒律。如果足球、棒球、篮球这些戒律、规则被球员疏忽了,那么这球赛好看吗?这球赛绝对不精彩。我们发现游戏规则愈严格执行,球赛就愈精彩。而人生的游戏规则也是愈严格,它就愈精彩。

戒律是要辅助我们得到幸福
但是,这些游戏规则不能无谓的延伸,什么叫做无谓的延伸?譬如篮球场上不能带球跑,否则犯规,结果你带球上公车还继续运球,这算什么东西嘛?事实上,这时候必须「带球跑」,而不可以在捷运或公车上继续运球。你说:「这样犯规!」是吗?这就是无限延伸。所以戒律如果是这样持法的话,会让人觉得像是个怪物。

同样的,戒律有一定的范围。没有必要就不打杀蚊子,这是当然的!人家在那边飞,活得很自在,干嘛一定要把它打死?可是登革热正在流行,公共环境卫生就必须弄好,这时就必须要开了。你不能说这样冒犯戒律!不是!此时不开戒,才真的是冒犯戒律。

我们要了解在宗教领域里,基本上是协助我们拥有幸福、快乐、自在、解脱的人生,宗教绝对不会陷害教徒,让人活得既难过又痛苦。各位要知道,如果你生活得很难过、很痛苦,宗教是要协助你的,如果不能协助你,就失去宗教的意义了。

今天全世界任何的宗教都一样,没有一位教主会说,他来这世间是要虐待众生的,任何一位教主都是要引导众生趋向解脱、快乐跟幸福的生活。有哪个宗教会订定戒律来限制你,使你产生痛苦?如果这样,很显然的,这已经跟宗教本身存在和产生的原始动机相违背了。我们应该从宗教当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获得解脱。我们有没有荣幸可以亲临这真正的圣域?有!佛教门中把这个称作「愿解如来真实义」。

因此,戒律的存在对我们而言,真像是一幅人生的蓝图。如同游戏规则的基本架构,人生也有一定的基本架构,那么这架构如何运用呢?我们看到愈是精湛、高水准的球员,对于球场规则的拿捏一定是愈殊胜,愈糟糕的球员就愈容易犯规。今天如果一直觉得这些游戏规则对我们是种障碍的话,可见我们还很生涩、不了解。对于佛法、对于人生,我们应该要有这一层认识。

旧思维让戒律僵化
我们对于佛法所产生的误解,是来自社会与传统历史所累积下来的弊端。譬如说时代已经改变了,台湾的物质建设已经跟上水准,但文化、社会、心理却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因此,旧时代的佛教,一来到这高度文明、资讯频繁的e世纪、来到这教育普及而几乎人人都是大学毕业的时代,那些佛教活动仪式有许多已经不合时宜,不适用了。

想想看,那种倡导君权、神权时代所制定的礼仪,来到民主、自由、个人主义的时代,还能百分百适用吗?当然佛教的真理依然不变,但时代改变了,佛教的活动、礼仪、制度、典章是要跟着时代变的。可是呢,我们却都没变,譬如佛教的寺院。我们在国外看人家的教堂好美,每个教堂都盖得不一样,我问他们的建筑师说:「你们最喜欢盖什么?」他们答说:「最喜欢盖教堂。」我问:「佛教寺院怎么不这样盖?」他说,最不喜欢盖的就是佛教寺院──了无新意,对一位建筑师而言,那是很大的耻辱!

今天我们连寺院的造型都没有办法改,连这身服装都没办法改,这么炎热的天气,我们穿的长袖有几层,哪个人敢倡议说把它改成短袖的?没有人敢!谁敢提出来,一定遭殃!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的颟顸、落后当然无所遁形。

但是我们发觉,不要去在意这些佛教的文化、仪式活动,尽管它们落后,但佛教的真理万古长青;不要因为它穿着破旧、住的破烂就嫌弃它。在这破敝的外表下,它的内涵散发着永恒的青春,洋溢着亘古不灭的生命魅力和芬芳。我们要的是真理的、生命的存在,而不汲汲营营于这些文化和仪式,因为文化、仪式都会随时代而转变。

对戒律认识不足
我们再看看,天主教这几十年来的改革和兴盛,也不过是教宗保禄就任以来所做的兴革而已,他今天能够在三十年的时间内,改变整个天主教世界。我想,只要佛教界有心,三十年同样可以改造整个佛教,因为这是文化和仪式的问题,只要有心一定做得到。可是现在真正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对于佛教真理的体验,包括对戒律的认识,远远不足。

今天台湾佛教的戒律大概只剩两条,一条要吃得少,一条要穿得破烂,这就表示修得好吗?那跟「刘罗锅」里的扬州知府不是一样吗?愈是会贪污的就穿得愈破烂!这不是我们要的佛教戒律。佛教戒律,如果从它成立的真实面来看,它是一种自我训练。

这个戒律其实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佛所说的戒律,主要有五条,其他的其实不是重点,都可以改变,可以随着时空、民族性而改变。另外就是律,律是随着时空、民族转化而来的。例如,原本佛教是托钵乞食的,道场里没有厨房餐厅,可是来到中国以后就自己设厨房餐厅。但如果去杀个猪或鸡来吃,那不是直接跟杀戒对抗吗?所以很自然就演变成吃素,这时候,我们就看到和印度原始佛教的差异了。

差异还不止如此,在印度他们不下田、不耕作,可是来到中国呢?一定得下田,那就是有名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就是修行人态度的差异,说明修行和戒律已经因时因地,完全改变了。所以「律」是各地方领袖因应其生活环境、民族性、地域性的不同而订定的,可能与原始发源地有很大的出入,而这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服装也一样,南传、北传、藏传,穿的都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到戒律构成了文化的特色,戒律也随着时空一直在改变,南传佛教绝不穿鞋,北传佛教不但穿鞋还穿袜子,藏传佛教还可以穿皮鞋,看看差别有多大!这当中,你不可以用单一的观念来说明这就是戒跟律。

第三部份就是个人的部分,那就是自己的约束,有的人晚上不睡觉精进用功,称作「头陀行」,这起码有四条,有的修十二条,都是自己约束规定的。

从这三方面而言,就看我们的程度、精进,以及对自我生命改造所做的要求如何,不见得每个人都一样。在整个戒律的过程当中,最重要就是不要拿戒律去衡量别人,各位千万记得这一点。今天会觉得戒律是在捆人、绑人、束缚人的,就是因为大家都用戒律去看待别人。

别用戒律约束他人
戒律是用来看自己、衡量自己、要求自己的,如果不能用这种认知来约束自己的话,那会变成每个人都是教练。在球场上打球,如果不好好达成球赛的目标,却只注意别人是否犯规,那么双方一定会打起来。我们不是裁判,也不是教练,是个球员,在球场上自己守规矩达到目标就好,不要去管别人。所以持戒、讲戒是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别人。

现在许多人一谈到学佛,就好像变成是吃素、念佛。当然吃素、念佛是学佛,可是不吃素、不念佛也可以学佛,这点要弄清楚。常有人问:「我学佛以后要怎么办?」我想这问题许多朋友都遇到过,你或许也曾发生过这样的问题。或许有人会说弄尊佛像、香炉,再弄条念珠、一本经书,然后就叫做信佛了。这是迷信的民间信仰,学佛不是这样的。

学佛的第一个要件就是,如何让自己更快乐、更自在,如何让自己与家人更和谐、更幸福,如何让自己内心深处有所启发。对于人生的真相、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能有更恳切的认识,让自己活得有价值,让自己活出生命的芬芳,活出自己生命的天地,这个才是真的学佛,真的走在佛法的菩提道上!

如果你认为学佛就是穿黑衣服,披海青,清汤挂面,不能擦胭脂、涂口红,然后每天哭丧着脸。人家问说:「好久不见!」你说:「阿弥陀佛!」这时候人家不吓一跳才怪。就你而言,可能觉得自己很精进,可是别人看来,却会怀疑你到底怎么了?想想看,学佛的目的,是把自己变成这样哭丧着脸过日子吗?不是的!我想释迦牟尼佛百千万劫勤苦修行,目的绝不在此,他的目的是要所有跟随他的人,都能够没有忧愁、没有烦恼。

持戒前应先了为何学佛
我们在八相成道里看到,佛陀在岚毗尼园,佛母伸手攀无忧树的时候(不是菩提树),小太子冉冉降生。这表示佛陀的法是无忧之法,我们学佛应该没有忧愁、没有烦恼,佛陀也启示我们,人生是没必要忧愁,没必要烦恼的!可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弄得忧愁、烦恼这么多?剪不断理还乱,不管到哪里,都想要将这烦恼给丢掉,可是不管到哪里都在增加烦恼!进入佛门中更不应该有烦恼,怎么又带着一堆烦恼呢?

所以想要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就应该从学佛开始,学佛是人生的觉醒。让我们重新来过,从今天开始过一个崭新的人生、崭新的生命。而这新人生、新生命不是外在赋予的,是内在的觉醒,我们选择一条幸福、快乐、解脱、自在的人生道路。这幸福解脱的人生道路,不是加诸更多的束缚,而是要将束缚完全解除掉。解除这些束缚,最重要的就是解除意识形态的束缚。今天不管你对戒律有什么误解,我们可以告诉各位,不是戒律本身对你的束缚,是文化的束缚。

学佛一定要拜佛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南传佛教有这样拜吗?藏传佛教有这样拜吗?学佛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朝着终极目标去,而不是在这些枝枝节节的末端上面斤斤计较。今天会造成这些枝枝节节,那是文化的意识形态。同样地,你以为戒律是在束缚我们?不是!不是戒律束缚我们,而是文化在束缚我们。

今天世界各大宗教,不管是佛教、回教、天主教、基督教,或者其他的犹太教、印度教或道教,我们都可以发现,在他们的族群里,经过一、二千年的历史包袱,已经形成各自的宗教意识形态,并且融入民族生活的范围里。这时所产生的是文化,文化牵制着人类的思想,然后就让人掉入所谓虚妄的人生、虚妄的生命里!然后你开始用大脑的意识形态,而不是运用生命。

佛法所给予我们的希望,就是不要掉入大脑的思惟模式里,而应该用生命的智慧来生活,生命是存在的、生命是全方位的!

今天由于佛法的修行、训练和薰修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族群里,同样会以最容易为人接受的概念来存续着,那就是最具体的戒律。你看台湾的戒律歪七扭八、奇形怪状,不准吃肉、不准打蚊子、不准打蟑螂,家里有老鼠把它放生,你住楼上抓到蟑螂把它往下丢。然后呢,由十楼飞到八楼,八楼又飞到六楼,这叫作放生?让他去伤害别人,这是佛教的慈悲吗?这种掩耳盗铃的事、这种迷信的佛教徒,却普遍存在着。这不是戒律,而是文化的意识形态,是低层族群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不是佛法修行和训练的真正标的。

盲从戒律以致成为捆绑
所以在这里告诉各位,不要将这种文化的束缚说成是戒律的束缚,戒律没有这些。戒律的本身还有开、有遮,戒律没有说不可以吃槟榔,但是我们遮掉;戒律也没有说不准抽香烟,但是我们也要遮掉;戒律更没有说不准吸毒,但是我们一定要遮掉。为什么?这些东西对身体都有害。如果对身体无害、对众生无害的,基本上并不禁止;会伤害众生或伤害自己生命的,自然就要遮掉、要禁止。

同样的,在某些无伤大雅或特殊的情况下,戒律还是必须要开。就像佛教徒没有说不可以当兵,当然也不喜欢杀人、更不可以杀人,可是法令规定需要当兵,那么戒律上就必须开、必须去当兵。万一发生战争,也一样要打仗,不可以说「我有不杀戒,所以不去打仗」,这时候戒律是开,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去完成任务。所以戒律本身是非常灵活的,可是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却往往是僵固不化,顽强不变的,要转变非常的难。所以束缚我们、捆绑我们的,是文化、是意识形态,与戒律无关,各位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宗教对于生命存在的启示,绝对是给予众生正面的价值与意义,其他的宗教应该也大致如此。只是这些宗教领袖和神职人员,可能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因为绝大部分的神职人员或佛教僧侣,光是为了一日三餐,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对于佛教所启示的真理,以及真理实质作用的价值与意义,恐怕都疏于注意、疏于照顾与锻炼。因此只好等因奉持,上一代怎么说,这一代继续讲,时代已经变了,它还是一样,那就没办法了。

这种情况古今中外皆然,不只我们教内如此,其他宗教也一样,这是宗教界的通病,这通病来自人类本身的惰性。因为前人已经订下标准,我们照着做就对了,要自己另订标准,可能会有几种恐惧:第一个,怕恶名、不好的名声,会使既得的利益消失,这是「恶名怖」,恐惧恶名。

第二个,「大众怖」,则是恐惧大众。要订定一个新办法、新规矩,但是群众可能无法适应。我遇到一个人这么说:「蚊子叮你时,不能把它赶走。」你看,赶走都不行,更何况把它打死。我问为什么?他说:「蚊子叮你时,把它赶走会让它吓一跳,那支嘴巴会留在皮肤里面,它没有嘴巴就会死!」你看,这家伙这么慈悲。这是慈悲吗?这是愚蠢而不是慈悲,不晓得他是从哪里看来或听来的,而认为真的有这么一回事。

当普遍的人群产生这种意识的时候,而你想要扭转的话,那就完了。你一定会跟人们发生冲突,因为他们的慈悲是这么细微。你要是轻描淡写地说:「哎呀!没那回事,不是这样啦!」想想看,你在他心目中会是怎样?尤其当你是个领袖时,那就更担心群众的质疑,担心地位会因此动摇。这时「大众怖」加上「恶名怖」会令人噤若寒蝉,即使知道它不合时宜,应该修正改进,可就是不敢说。当这两个前提存在时,所有一切的改革大概都会全部当掉。如果这样,我们势必会一直停留在落伍的时代,也许等到土崩瓦解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必须重新来过。这不是更糟、更难吗?

在这新、旧时代交替的时空中,有没有一位宗教先知、社会的睿智者能挺身而出,为我们重新拟定一个新的标准,让佛法以崭新的文化迈向新的时代?我想,这样的人才很少,这样的宏举更是难能可贵,所以看到教宗保禄二世的改革,令人非常赞叹!在宗教界普遍沈迷的时代,他能够起而励精图治是非常难得的。不晓得佛教界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来过?这是我们在检视种种情况与弊端时,应该有的一种省思。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戒律实际上就是一幅人生的蓝图、是人生的游戏规则。要想让人生活得有价值、活得很精彩、有意义,那就应该要有所训练、有所规范,但这规范不一定得运用旧有的规矩,这时代可以有新的戒律,在此提供几条给各位做参考。

第一个,你可以订这样一条戒律:以一个礼拜为原则,训练自己不用电,用电就犯戒。各位想想看,如果停电一个礼拜,会怎么样?现在我们在十一楼,如果停电了,而且一天要上上下下来回走三次,那大概也等于住在高山上了。接下来,要怎么煮饭?怎么洗澡?大小便要怎么清理掉?在不用电的情况下,要有办法生活。这一条戒律是要告诉你,不是不可以用电,而是要约束、训练自己,没有电的时候怎么办?

第二条,不用车子。这时代假设没有汽油、没有车子让你开,你要怎么办?我们现在因为有汽车,南来北往好自在。想想以前,从台北走到新竹,晚上要在中坜休息,中坜是中间站,脚程比较短的,只能到内坜,脚程比较长的,超过了中坜,扬眉吐气,就到杨梅。然而今天台北和新竹之间,一天不晓得可以来回多少次!那么假如没有车子、没有电,请问你要怎么生活?

这种自我的约束、锻炼,就是戒律。我相信如果能这样严格地要求和训练,对人生而言会很有意义,但是它无关犯戒不犯戒,也无关所谓的因果如何。我相信愈严格的自我训练,人生就会愈精彩。就好像球员接受训练,训练愈严格,球场上的表现就愈精彩;如果受训时懒懒散散,我看连比赛的资格都谈不上。

我们严格到什么样的程度,精彩就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所以呼吁各位,必须要有严格的戒律训练,但是不必硬将戒律无限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为有些在其他状况并不适用,就像球场的运动规矩不适用于球场外。

在人生旅途中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之后,相信我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顶天立地,都能具有一股浩浩然的正气和人格情操。

我们祝福各位能从正视、认识真正的戒律中,看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1-24 23:14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别用戒律约束他人
戒律是用来看自己、衡量自己、要求自己的,
如果不能用这种认知来约束自己的话,那会变成每个人都是教练。
在球场上打球,如果不好好达成球赛的目标,却只注意别人是否犯规,
那么双方一定会打起来。我们不是裁判,也不是教练,是个球员,
在球场上自己守规矩达到目标就好,不要去管别人。
所以持戒、讲戒是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别人。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1-24 23:19 |
ylstaringl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特殊贡献奖-2
头衔:八宫旋斡天为体八宫旋斡天为体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孔明神数解签,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鲜花 x974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表情
戒律 ; 二字,我们每个不免得感到戒律是一种约束的,就感到有点不喜欢不舒服,
可是如果我们了解了戒律所有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就知道戒律怎样的重要,对我们怎样的好处,
就没人不愿把戒律来严肃地在生活上实现起来 ................。 (谢谢分享)


地理之法实与命、气数相符盖地有。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1-25 00: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896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