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9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信、進、念、定、慧

圖 1.



信、進、念、定、慧
淨慧法師:
修行的法門很多,八正道是其總綱,
擴展開來就是三十七道品。
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
是出生一切無漏善法的助道法門。 ⋯⋯

第一,信,篤信正道及助道法,則能出生一切無漏禪定解脫。
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
信者就是認同,認同了就能有歸宿感,
認同所修的法門能幫助我們得解脫,證涅槃。
我們的煩惱就好像壓在身上的千斤重擔,
像絞索一樣纏繞著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由,不得自在。

學佛的最終目標是以解脫為歸宿,就是要解脫煩惱。
解脫煩惱的當下就是現證涅槃。
涅槃的境界如同熱惱中的清涼,
就像我們曝曬在夏天的陽光下,
迫切地想得到一個清涼的地方,消除熱惱。
當有人告訴我們前面有棵鋪天蓋地的大樹,
樹下涼風習習,我們知道後就會很快來到樹下,
享受當下的身心清涼。這種感覺好比涅槃的境界。

涅槃者,熱惱消除,自在清涼。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比喻,只能取其部分意義,
涅槃並沒有那樣簡單,一個人從烈日中走到濃蔭下,
那確實是清涼無比,僅取相似意義而已。
煩惱的烈火天天在我們內心燃燒,使我們的身心不得自在,
如果我們能當下撲滅了心頭煩惱的烈火,
身心世界馬上就會清涼自在,當下就是一種涅槃的享受。
這當然是不究竟的,還沒有從根本上斷除煩惱,
輕安自在一閃念就過去了。
但是通過這種短暫而愜意的精神狀態,
我們相信通過修行一定能夠達到精神的解脫、
精神的自在、精神的清涼。

第二,進,進即精進,修於正法,無間無雜。
立了信心就要不斷地去努力修行,那就是進。
進者精進,精者不雜,進者不退,
在純一無雜的思想指導下,努力往修行的究竟方向邁進。
只是信而不行,如同不信一樣。
信了就必須去行,就必須精進不懈地努力。

第三,念,於正法憶念不忘。
念者,念念不忘,念茲在茲。
我們現在訓練數呼吸的方法,那就要念茲在茲地堅持訓練,
一刻也不要放鬆,念念相續,無有疲厭,
就能達到我們的終極目標。

第四,定,攝心不散,一心寂定。
念者集中思想、專注不移,由念而生定。
定又名聖者默然,一切成道者是名聖者,
聖者常在定中,是謂默然。 默然就不是喧鬧,
就不是多言多語,就不是嘻笑雜話,就不是身心放逸。
由念的力量達到一心,一心就是定的條件,
默然就是定的表現。 身心放逸是禪定的大障礙,
所以禪七期間要求止語,就是要大家在保持默然中,
道念精進,功夫不受干擾。
雖然我們在禪七期間要做一些事情,
但時刻要保持“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的狀態,時刻處在安然恬淡的狀態中。

第五,慧,對於諸法,觀照明了。
由定而產生智慧。 慧就是指我們能夠明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必要性,
用智慧來觀察身心的痛苦,用智慧來指導我們解除身心的痛苦。

這信、進、念、定、慧五種修行的善法,名為五根。
根為能生義,意謂此五法能生一切善法。
只有讓信、進、念、定、慧牢牢紮下了根,才能出生一切善法。
如果僅僅只是有這五種發心,有信的要求,
有進的要求,有念的要求,有定的要求,
有慧的要求,卻不能紮下根來,
這種發心還會動搖,力量不會強大。
只有讓信、進、念、定、慧在我們的心田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道心才能茁壯成長,才不會被喜怒哀樂的煩惱之風動搖。

信、進、念、定、慧亦為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
此五法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推動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往直前,故稱之為五力。
我們能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走修行的這條路,
是由於有信念的力量、有精進的力量、有意念的力量、
有禪定的力量、有智慧的力量在推動,
我們才能在修行的路上不斷地進步,
不斷地取得修行的成果。 五根、五力的培養,
對修行人來講至關重要。

我每天講幾句話督促一下,看來還是很有效果。
禪堂的風氣和修行的氛圍都起了很大的變化,
各位的精神面貌一天天有所煥發,似乎找到一點感覺了,
對這個道場有了認同感和回歸感。
自然氣候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也不必要去改變它,順其自然就好了。
我們要想辦法來適應這個大環境,既不破壞自然環境,
又要在這個環境中生存。
在這個山區裡同時還居住了很多老百姓,
他們的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寺院,
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守護著這片青山綠水,
也守護了這個道場。 我們要萬分感恩這個環境,
感恩這裡的父老鄉親,感恩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正因為有了這樣好的自然環境,
才使我們對這裡產生了一種由衷的喜悅,願意在此修行辦道。
對於寺院的生活小環境來講,我們可以主動地改變一下,
使之成為一個宜居之地。 個人的住房和整個寺院來比,
又有一定的差異,必須使兩者有機地相配合,
使小環境和大環境保持和諧,才能相得益彰。
我們在修行中要養成一種習慣,
使我們的正報和依報和諧共存,
這是修行理念中福慧雙修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要從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
要從身邊中的每件小事做起,落實莊嚴國土、
利樂有情的宏願。 大環境要優化美化,
寺院的小環境要優化美化,
個人居住的小空間也要優化美化,
我們的身心不但要優化美化,還要淨化。

整個佛法是一脈貫通的,只要在關鍵的一點上,
比如智與悲這個核心內容上切入了,那就法法皆通。
生活禪“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宗旨,
體現了大乘佛法智與悲的精神,
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說的這個核心內容,
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能夠印證這兩句話,
這是用現代語言對佛法根本精神作出的最準確的闡釋。
佛法是事理圓融,世出世間圓融,古今圓融,
不會否定任何一法,只是要消化它、轉化它。
比如對於煩惱,我們能善於利用煩惱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煩惱就是一個很有用的反面教材。
沒有煩惱,就無從顯示菩提的作用,只有轉煩惱才能成菩提。
所以菩提要向煩惱中求,涅槃要向生死中求,
清淨是在污染被轉化之後才顯現的一種美好境界。
一切法相待而成,如果善於理解和運用,處處都是菩提,
念念不離智慧。 希望大家要善於體會佛法的精神,
善於體會修行的意義,善於運用修行的方法,
使我們在修行中少遭遇一些障礙,
少走一些彎路,更要避免誤區。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3 09:2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2259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