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語言有其節奏,五言絕句多以2、3字斷字成句(即上二/下三),七言絕句多以4、3字斷字成句(上四/下三)。
而七言律詩的上四尚可再分出「上二/下二」,至於兩者共通的下三,又分出「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一」。當然,所謂有原則就不會沒有例外,也許哪天作考古題時就看到了。所以,「絃凝指咽聲停處」這句的斷句,基本斷法為→絃凝指咽/聲停處(上四/下三)。若要再細加斷句則成為→絃凝、指咽/聲、停處。
絃凝,箏絃不動,表示音樂停止;指咽者,一來、表現以指彈奏的箏音如同在低訴幽怨般淒婉;二來、「咽」字本身就有一種「將未竟的什麼強行壓抑住」的意象。故以「咽」來表現出彈箏人滿腹的哀思在幾欲全情傾訴之際,被強行壓抑下來了。
這一個「咽」字,不僅呼應前句「闇低容」,造成倏忽「聲停」(有聲音→突然安靜)的緊繃效果,其「聲停處」那被強抑下的情感,則在末句點出連接上了。 雖然這些可能全都只是詩人自己太豐富的想像,不過在那一咽後,應該也算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吧。
嘛嘛,個人淺見,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