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资讯】相机厂牌:Nikon/Nikkor /
类型: 数位单眼 /
型号: D50 (N/A)
【摄影条件】影像处理:原图发表
拍摄地点:苗栗县
【作品介绍】沿着明德水库源头上溯,一路明媚风光;由隘锡古道开辟而成的苗126线蜿蜒来到台3线,
这里是狮潭乡百寿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聚落。
50年前,每天走一个半钟头的路到学校,他厌倦了贫瘠山村,未及成年就逃离这个偏僻山乡。直到民国87年,景气遽变促使他再度回到山上老家,那年他40岁。
没想到家乡的旧事物反而为他的人生下半场再度燃起希望。
谈起过去的岁月,民国87年台湾冻省,当时的邱国祯是承包省府工程的包商之一,只是随着冻省,业绩也跟着急冻。
「因为年纪大,连守卫工作都应征不到,每种行业都被人做去了」,没有半件案源,只能坐困愁城。回到山里的老家住了半年,只能勉强靠积蓄支应生活。后来想起老一辈的曾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才想到小时候妈妈曾利用茶壶种出的豆芽菜,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里,豆芽就是营养又便宜的美味。他想,何不就从种豆芽做起?
当然这个念头马上就被反对,小小一根豆芽菜要怎么赚钱?
只是,他并未放弃,依旧咬牙撑着。但年少离家,种植完全外行,连要卖到哪边都不晓得,一开始挑到传统市场卖,一般豆芽菜一斤10元不到,邱国祯种的豆芽成本高,一斤就要40,根本没人买。
家乡山多,他转而注意到登山健身的人,「早起爬山的,很注重健康,说不定是个商机。」
为了配合登山客的活动时间,邱国祯天未亮就起床,从清晨三、四点开始准备作业,然后再大老远赶到桃园虎头山、新竹十八尖山等热门登山路线去摆摊叫卖。
游客来来去去,吃过他种的豆芽大都赞不绝口,但游客毕竟来去无常,无法带来稳定营收,直到一位经营有机商店的「贵人」对他的豆芽菜惊为天人,为他介绍有机通路。从此,邱国祯专心有机栽培,又经过几年,有机食品的风气渐渐传开,他的产品也慢慢拓展。
邱国祯将老家改成农园,定名为「百寿芽菜农场」,以家乡山泉水种出的豆芽,从苗栗、东势,一路卖到台中,这时已经有许多有机商店「排队抢着要买!」
虽然事业逐渐有起色,但当时有机栽种尚未普遍,连农会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无法给予辅导协助,中间过程完全只能埋头研究,自行实验摸索。
一般人或许不知,有机种植的种子必须也是以有机方式栽种而来才符合有机品质,而有机芽菜的种子用量大,台湾本土的农民却很少从事此类种植,因此有机种子有7成都是远从美国、澳洲进口而来。
只是进口种子经过运输时间,老嫩、良莠不齐,若掺杂库存货,萌芽爆发力便不足,甚至早已失去生命力。邱国祯开始以手工挑种,先把种子泡水数小时,较嫩的种子吸足水份饱涨之后要先挑出---这只是种植前的繁复工序之一而已。
进入种植程序后最怕的就是细菌感染,「如果其中1株感染,将会导致整批芽苗都泡汤,一次损失就10多万,农场边堆满栽培失败的芽菜是常有的事」。
有机芽菜以水耕栽培,一发芽就移入密闭的冷藏室中生长,完全看不到过程,「刚开始,我们面对整个冷藏室烂掉的芽菜,相当沮丧。」邱国祯一开始不了解各种豆子的特性,摸不着要点。
大量生产的栽植过程不是想像中的容易,尤其是不添加生长激素、漂白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有机种植,培育过程中若不慎失败,金钱上的损失事小,百般努力徒然白费更让人扼腕。
生长是门细致的学问,就算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其中也包含无数学问。
邱国祯轻拂翠绿的芽菜,说起他的宝贵经验:芽类生长期一般为5天,但有些种子例如黄豆、苜蓿等要先催芽,种子发芽有所谓的能量,也就是萌芽能力,这其中对于光照、空气、水份、温度等问题都要适度控制,否则就会导致失败。在成长期间,栽培室氧气不能多,因为植物需要的是二氧化碳;人员也不能随意进出栽培室,否则会干扰光合作用,导致芽菜「身体硬掉,不甜不脆。」这些说来简单,却是他无处求师,只好付出一批批淘汰的代价,一点一滴修正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从一个门外汉,到后来成为有机种植达人,对邱国祯来说,成功绝非侥幸,完全是以执着、打拼而来。
「有时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三天都睡不着」,邱国祯历经5年左右苦心钻营,逐渐摸索出方法,种植的品项也扩大到苜蓿、黄豆、豌豆等,连花生、萝卜婴、绿花椰菜,都归纳出生长条件,目前实验成功的种子达22种。靠着不停摸索,逐渐掌握芽菜生长的平衡点,百寿芽菜农场也逐渐在市场打开知名度。
刚开始种豆芽时,就连要如何施肥、施药都完全不懂的他,却也没想过要用人工化学方法来种,他总是谦称自己是阴错阳差走上有机种植的领域。
更没想到的是,那个他曾经急于逃离的穷乡,位于明德水库上游保护区的老家山泉水,今日反而成了让他确保芽菜种植的干净水源,得以种出甜度高达7度的豆芽,
一边嚼着随手摘下的豆芽送进嘴里生吃,那甘甜的滋味正如得来不易的幸福,
带着故乡的草香,干净、自然而充满感谢。
本文同步发表于
心情风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