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04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vw194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养生保健] 如何找中医师看病? (医砭‧沈药子)
引用:http://yibian.hopto.o...id=81927

如何找中医师看病? (医砭‧沈药子)

目前,中医师众多,坊间诊所林立,水准参差。东西买错可退货,但身体乃至珍之器,岂可随便交予庸医之手?如中医圣典《伤寒卒病论》的序云「赍(拿)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患者该如何看病?懂不懂医师的良莠?就和购物一样,买者的识货与否能决定未来后不后悔。

患者如何慎选医师?笔者以过去数年找过许多医师看病的经验及之后愤为医师、身处医界的经历,提出几个鉴别要点:

初诊时草草诊断,随即处方、针灸者。初诊时,医者对患者的整体状态及继往病史尚属无知,即便是高手,在极有限的患者资讯之下,其诊断处方能不误者,少矣。老侦探办案,必尽可能搜集所有可能的资讯,不漏掉任何蛛丝马迹,何况医者办病,岂可马忽?

针灸治疗之前,不问病史、病因,不按脉诊气血虚实,只问哪里酸痛即往哪里扎针,若您的酸痛只是局部的筋肉疲劳(通常不是如此),那这样的治疗有可能痊愈;若是其它原因引起的,比如脏腑机能不调、筋骨错位、或癌症侵蚀等等,这样的治疗虽可能暂时缓解局部疼痛,却是在延误病情。从针经《灵枢》、《素问》到后世的针灸钜作,无不提醒医者,针灸之前必先四诊,尤其是按脉,以查明患者的虚实寒热。虚寒者当少针或禁针,实热者当少灸或禁灸。若医者只问病处(特别是初诊时),随即施针、灸,不误者少矣,轻则不效,重则产生反效果。

诊脉时还与人交谈或问诊者,其脉是按假的,是做秀给患者看的。按脉当集中心思,细心体会,中医经典或任一本脉学之书,都不允许三心两意的把脉。当医师在把脉时,患者亦当安静,暂停描述病情。

中医也有只会治标的医师。像是已经治疗了一阵子,但有吃药、针灸则症状改善,一停药、停针,症状立刻恢复;或缓解了一个症状,却产生更多症状。意即,治了很久,体质仍没改善,整体状况仍未提升,就是治标。

名医≠明医。医师的患者越多,自无时间细诊,大抵匆匆诊断,忽略许多细节,处方即用「套餐」。所谓「套餐」,就是针对某病症,有最多比例的患者有效的那套处方,而这处方很可能只是治标。名医的患者多,即便他的「套餐」只对一成患者有效,那有效的一成患者即会为他招来更多患者,而不属于那一成的患者只好继续参访下个名医。

把西医某病名或症状「同等于」中医某病名或症状的,是假中医。如把「消渴」对等于糖尿病、高血压对等于「肝阳上亢」等等。中、西医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中医治的是症状表象背后的机转,恢复自体原本的平衡;西医只处理物象症状,如何对等?

喜言何方、何药能治西医何病者,是假中医。例如常闻用六味地黄丸可治糖尿病之类。大凡任何病症背后的可能性很多,非一方一药能统治某症、某病。持此种论述的医者,不论是名嘴或大师,若非无知,即是居心叵测。

初诊即打包票能在多少时间内包医,事后没医好,却又怪罪于患者没遵医嘱或体质不同于常人等等有诸多藉口的,绝非良医。良医者,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疗程多久,效果如何,大抵得据情以报。遇没把握的,或转介给高手处理,莫要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人毕竟不是神,医非办桌,岂能说包就包?

诊间兼卖健康食品、药品者,若非无知,即为利害仁。无论是草本、动物或人工合成的各类健康食品,都已陆续被证实无益、或多或少对人体有害(见「危险药补」),这种结论也符合中医的认识──平衡才是健康之道,太过或不及都是病态。每餐都吃十碗饭,身体受得了吗?过服某些营养品,也会造成负担、伤害。现代人其实多不病营养不足,病不平衡、压力、饮食起居不正常、缺乏运动。况且,不能用百百种中药改善患者体质,还须藉助其它健康食品,那要中医师干嘛?

医者是天职,非营利单位,精进医道、认真看病是医者唯一的工作,把「医」当作营利事业经营、勤开分店,或兼行政事务者,其心神、精力既分神于烦琐杂务,其术自然难以精进。个人经验:行政地位高低与医术高低无涉,甚至有官越大,医术越差的倾向。

勿听信名嘴之言。名嘴可能是名医,但不等于明医,更皇论无中医师执照的名嘴。每个人的身体状态都不同,不可能某一个处方或方法对所有人都有效,这些名嘴提出的方案,大多数的情况是:益了少数,害了多数。像是啥「黄耆、大枣泡茶喝可提升免疫力」之类,当心火气越喝越大。

以上是患者挑选医者的要略。

然而,在挑选好医师之外,患者本身是否为「好患者」,亦是关键,就像卖家喜挑好的买家,精明的医师也会挑病人。凡属下列患者,多会被医者草草打发:

态度差,不尊重医师者。大抵要考上医学系、拿到医师执照者,多须经数年苦读的煎熬,非一般人能体会,面对患者时,医师更须基本的尊重。

不合作的患者。如不定时看病、服药,不遵守医师嘱咐,饮食、起居不正常,房事不节制,懒得运动者。这种患者,医了效果也不好,甚至会白医,不如不要医,以免浪费医疗资源,又损了医者的信誉。

不固定给同一位医师看病者。如今天看x医师,明天看y医师;或针灸找x医师,开药找y医师。中医学派别众多、水准参差,对于同一位患者,十位中医师几乎可有十种治法,犹如治水,有人疏导、有人围堵,有人治标,有人治本,也有误治者。因此之故,若不固定给某位医师治疗,很难判断治疗的有效或反效果是因为哪位医师的处方。

喜言某某医师怎么说、怎么讲(特别是某某名医或西医师),对当下的医师所言不甚听从或质疑者。若某某医师讲得对,何不找该医师诊治?却要来找当下这位医师?

自己私下乱服药的,其弊如同前述的「不固定给同一位医师看病者」,既然自己会开药,又何必找医师?

所以,医之不效,病家有时也当自我反省。人都会生病,医者、病者须互相尊重、配合,彼此关系才会更好、更长久。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不能遇到好医师,也视患者与医师的机缘够不够。有时近在眼前、住在隔壁的好医师,没缘就是没缘。有时虽访遍十方,尽是遇到差劲的三流医师。在怪别人之前,或许得先检讨自己。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01-07 09:2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4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