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多 
         
  
 | 分享:        ▲
                    
                      ▼         
 
   是鱗片很容易掉落的(青鱗仔)命名者 Bleeker, 1853
 
 中文名 黃小砂丁
 
 科中文名 鯡科
 
 科號科名  091 Clupeidae
 
 模式種產地 Java  大陸名  黃澤小沙丁魚
 
 棲息環境  大洋、河口、近海沿岸  俗名  青鱗仔、鰮仔、沙丁魚
 
 棲息深度  15 - 100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否
 
 最大體長 23 cm  經濟性 是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英文俗名 Bali sardinella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稜鱗,17-18+ 14-15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126-152。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有最後1條之中央部位不中斷;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1片;尾鰭基部有2顯著長的鱗片。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6-18;腹鰭軟條9;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沿體側下方有1條金黃色的縱帶;鰓蓋末緣具黑斑,鰓蓋末端上方具一淡黃斑。背、尾鰭淡黃,邊緣黑色,尾鰭上下葉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亦常可於河口區發現(極可能於河口區產卵)。有集群洄游之習性,並有強烈之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分批產卵,產卵後,魚群分散索餌。以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東印度洋至爪哇、澳洲西部、菲律賓、台灣至日本南部皆可發現,台灣地區四週海域均有漁獲,而以西南及東部海域較多。
 
 漁業利用 產量高之高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0-500,000噸間,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焚寄網與拖網,主要漁期在夏秋之間。在台灣多醃漬後出售,體型較小者,則多利用來製造魚粉供飼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