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和求学时期曾受到家扶基金会帮助,高孟熙不被小儿麻痹症与贫苦打倒,奋发向上,事业有成后乐于公益,又决定大部分遗产捐做公益,并鼓励遭遇逆境的人,透过量力而为的助人,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高孟熙在药学系毕业后,历任几家药厂,做到全球最大眼科专业药厂─瑞商爱尔康大药厂台湾分公司总经理。一路走来,持续以捐款、认养贫苦原住民儿童、推动全民护眼月、捐赠公司二手电脑做公益等方式回馈社会,还带动员工认养贫苦儿童,一起默默行善。
10几年来,他每年捐赠10几万元透过扶轮社做公益,3年前认养2名家扶的南投原住民儿童,最近还要再认养2名屏东排湾族小朋友。
他也让企业发挥社会责任,多年来持续推动「全民护眼月」,提醒民众培养良好的护眼生活习惯并定期眼睛健康检查。2年前推动把公司的旧电脑捐助家扶大专生,他还带着10几岁的儿子出席捐赠仪式,要让儿子了解许多人成长的辛苦,他也鼓励家扶儿长大若有能力时要帮助别人。
高孟熙说,「钱财太多没用,助人才有价值」。他决定未来会留房子给儿子,但吃饭要儿子自己赚;他身后的财产将大部分捐做公益,部分有条件信托赠给儿子,如果儿子不走正路将停止权益,一段时间内若未改善,全部转捐公益。
这一切助人的果,都源自家扶助学计画在高孟熙的困苦成长岁月种下的因。
出生台南的高孟熙,9个月大时罹患小儿麻痹症,3岁多时,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跟着不识字的阿嬷和只受小学3年教育的母亲,吃了许多苦头。
高孟熙说,有些苦要长大回想才知。48年次的他赶上小儿麻痹滤过性病毒感染流行潮,两、三岁同龄孩子学走路时,他只能在地上爬。后来有人发明铁鞋支架,罹病的右脚才穿上铁鞋,开始扶手练习走路,但支架铁鞋也重重压着他的幼小心灵。
他不愿到同学或朋友家,怕一脱鞋就凸显缺陷,会被男生嘲笑、女生不理。直到大学三年级买第一双「鞋包鞋」,上体育课能换运动鞋,到朋友家照样脱鞋,加上自我调适,告诉自己思想比别人快、理念付诸行动比人快才重要,才逐步建立信心。
当年爷爷与父亲过世后,阿嬷和母亲带着他和6岁的姊姊与几个月大的妹妹,搬到台北投靠亲戚。妈妈帮工厂煮大锅饭又开裁缝店,阿嬷帮人洗衣服,3姊弟跟着阿嬷,7年后妈妈累到肝炎发作,关店回家。为了全家生活,经阿嬷同意后,母亲再嫁。
高孟熙说,妈妈再嫁前,三餐常常白饭配酱油、肉边油配饭,曾搬到一间土角厝,台风时一面墙被吹倒,捡来人家不要的塑胶板充当墙壁,照睡不误。后来搬到一栋公寓里不到4坪的房间,月租500元,攒钱买个大同电锅,社会局人员家访看到,却取消政府补助,令家人欲哭无泪。
他说,家里最困窘时,家扶帮助他和妹妹到小学毕业,可说没有家扶的助学,就没有今天的他。他也很用功,考上台湾师大附中,进而考上台北医学大学的前身台北医学院药学系夜间部,然后靠着在补习班和补校打工赚学费。
近年全球不景气带来高失业率,甚至有人走绝路,高孟熙认为,人生最重要是尊重上天与父母所给的生命,不要怨天尤人。试着去找别的受苦者说说话,「你可能会愿意把身上仅有的100元分一半给对方,你也将从帮助别人获得快乐」。
高孟熙表示,遭遇逆境者也可量力助人,当看到别人受更多苦时,一定会觉得自己还算幸运,就像小儿麻痹的他看到坐轮椅、车祸截肢的人,就觉得上天待自己还不薄,心中充满感恩,也更想要帮助受苦的人。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4/5/1k1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