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出处】 《康健》杂志
胡思乱想是老化的催化剂 文/张静慧
10年前,《康健》刚创刊时曾访问前监察院院长陈履安,谈如何医治人的愚痴,当时的他,身形清瘦却有精神,说话舒缓却有力,花白的头发没有染,自自然然地与黑发共存;10年后,他还是这个样子,岁月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明显痕迹。
「变了,当然变了。人从出生开始就一天一天在朝老的方向走,怎么可能没变?」72岁的陈履安嗓音沉稳,「开场白」就点破亘古的迷思:人人向往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但那是不可能的。
他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他当经济部长时,很好奇为什么很多国家把65岁订为退休年龄,后来他去德国参访,一个德国人告诉他,一百多年前,铁血宰相俾斯麦准备推动退休金制度,有人提醒他这样国家财政负担太大、风险很高;当时德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8岁,于是俾斯麦决定把可领退休金的年龄订为65岁,足足比平均寿命高17岁,这样国家财政就比较「安全」,因为很少人活到65岁。
而现在,很多国家的国民平均寿命超过75岁,「我们寿命长了,烦恼更多:不但想活得更久,甚至想变年轻。我们应该想想,当人寿再增加数十年时,生活方式、习惯、态度,社会结构、制度应该怎么调整?」学习禅修多年,陈履安说话带着一种超然的态度,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从古到今有多少人想尽办法想长生不老,但是都没有『得逞』,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接受人就是会老?」他反问。他认为,人生真正最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的心,找到安住自心的方法,活得健康充实且有意义。
从「吃」开始善待自己
追求青春不老似乎是「社会风气」,但在陈履安眼里,大家却没有真的照顾到身体健康,事实上,多数人都在反其道而行。
最容易观察的例子是「吃」。他说,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饮食跟老化关系密切,吃得少而清淡有益健康,但现代人多半吃太多、太精致,「午餐还没消化完就要吃晚餐,餐后还有甜点。身体充满脏的东西去睡觉,怎么可能健康、长寿、年轻?」
他提出两大饮食原则,「马上就可以开始做」:
1.不饿时不吃
让身体恢复本能,告诉你何时进食,而且是吃身体需要的东西(例如人体需要较多谷类与蔬果,肉、蛋、牛奶不是非吃不可),而不是只吃觉得好吃的东西。
2.吃到不饿就停止
觉知七分饱就停止进食。
这是非常简单的原则,但陈履安直言「很难做到」,例如有人会说,为了应酬,不得不多吃,或吃是生活艺术、是享受等等。
他担任公职多年,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