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635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l8952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鲜花 x6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理论] 不可忽略《伤寒论》中的特殊煎药法
伤寒方剂煎煮药方有其特别之处,其实也不光只是伤寒而已,只要是中药,一般都会有其煎药步骤,及服药步骤,这样的步骤是有其内涵及意义的。照着古法来,效果总是会特别好。




不可忽略《伤寒论》中的特殊煎药法
张存龙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

《伤寒论》对药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视,其煎药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药方法,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广大中医师在处方医嘱时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中医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剂中的有效煞帜芄蛔佘笙薅鹊娜艸觥1收噅?0年前用炙甘草汤治疗数十例老年心动悸、脉结代、少气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阳益气等治法及方剂中变来变去,在越变越乱自己更加纳闷之余,又回过头来翻阅《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发现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遗憾不已!从此以后,再遇心动悸、脉结代患者,或被西医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处以炙甘草汤时,据脉症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数量不等的黄酒同煎,始从仲师方中体会到了炙甘草汤在临床实例应用中的“鼓桴之效”。

  2.加蜜同煎法 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仲师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为了缓和陷胸丸的峻烈药性变峻下为缓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顾护胃气;三是取其甘润缓急之功,辅佐主药发挥作用;四是取甘以矫味。《本草纲目》云:“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和营卫、润五脏、通三焦、润脾胃”。今天有些医师在处方时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剂疗效不能尽最大限度的发挥,甚为遗憾。

  3.米熟则汤成 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则汤成,目的在于取稼穑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的同时,缓其方中其他药物之寒降性能,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由于粳米是一味药食两用、以食为主的品种,属多数药房、药店配方“断档”饮片,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时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从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它药中一起煎煮,在处方或配方有粳米的处方时,“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医师或药师们的“口头禅”,很少有医师或药师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汤成”这个煎煮的“度”!

  4.麻沸汤渍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软属气痞的有效方剂,仲师在方后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服”。因何要用麻沸汤渍之?就是因为大黄、黄连气厚味重,长时间煎煮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滚开的沸水浸泡少顷,绞汁即饮,这种特殊煎法所得汤剂就能达到取其气、薄其味而除上部无形邪热之目的。同样,仲景在使用附子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时,将“三黄”用麻沸汤二升渍之,以清泻上部之邪热而达到结散痞消;再将附子“别煮取汁”而发挥温经固表之功。

  5.去滓重煎法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均属和解剂,分别用于和中降逆消痞、和胃消中,消痞止利、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方后注曰:“……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云“去滓再煎”者,就是使用浓缩法减少药物的体积,让患者服药量不致过多,其目的在于使“三泻心汤”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卓着。药性和合,不偏不烈,更适合于半表半里、升降失司、寒热错杂之证。

  6.先煎去上沬 仲景在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方剂中,对麻黄、葛根的使用均注云:“……先煮麻黄、葛根,去上沫,内诸药……”其用意不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烦”与“缓其性”,还在于增加药物溶出度,增强方剂的临床疗效。

  上述方剂的特殊煎法,从医师处方到药房调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忽略现象。近三四年来,笔者利用下乡支农、外地出差或本地药房抓药、查看中医处方及询问病家等诸多方法就“先煎去沫”常用方葛根汤、“去滓重煎”的三个泻心汤方、“麻沸汤渍服”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米熟汤成”的竹叶石膏汤、“酒药同煎”的炙甘草汤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特殊煎法的摒弃现象十分严重,药房、药店有80%的调剂人员对“麻沸汤渍服”不知所云;90%以上的中医师在处方葛根汤、小青龙汤等含麻黄、葛根的处方时,对方中的麻黄、葛根没有“注脚”、“先煎去上沫”;超过大半的中医师对去滓重煎、酒药同煎、米熟汤成等这些特殊煎煮法在处方时不告知、不“注脚”。在基层就连那些中医“经方派”们也摒弃了这些特殊煎煮法,的确令人不可思议。

张存龙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

《伤寒论》对药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视,其煎药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药方法,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广大中医师在处方医嘱时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中医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剂中的有效煞帜芄蛔佘笙薅鹊娜艸觥1收噅?0年前用炙甘草汤治疗数十例老年心动悸、脉结代、少气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阳益气等治法及方剂中变来变去,在越变越乱自己更加纳闷之余,又回过头来翻阅《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发现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遗憾不已!从此以后,再遇心动悸、脉结代患者,或被西医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处以炙甘草汤时,据脉症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数量不等的黄酒同煎,始从仲师方中体会到了炙甘草汤在临床实例应用中的“鼓桴之效”。

  2.加蜜同煎法 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仲师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为了缓和陷胸丸的峻烈药性变峻下为缓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顾护胃气;三是取其甘润缓急之功,辅佐主药发挥作用;四是取甘以矫味。《本草纲目》云:“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和营卫、润五脏、通三焦、润脾胃”。今天有些医师在处方时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剂疗效不能尽最大限度的发挥,甚为遗憾。

  3.米熟则汤成 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则汤成,目的在于取稼穑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的同时,缓其方中其他药物之寒降性能,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由于粳米是一味药食两用、以食为主的品种,属多数药房、药店配方“断档”饮片,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时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从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它药中一起煎煮,在处方或配方有粳米的处方时,“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医师或药师们的“口头禅”,很少有医师或药师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汤成”这个煎煮的“度”!

  4.麻沸汤渍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软属气痞的有效方剂,仲师在方后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服”。因何要用麻沸汤渍之?就是因为大黄、黄连气厚味重,长时间煎煮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滚开的沸水浸泡少顷,绞汁即饮,这种特殊煎法所得汤剂就能达到取其气、薄其味而除上部无形邪热之目的。同样,仲景在使用附子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时,将“三黄”用麻沸汤二升渍之,以清泻上部之邪热而达到结散痞消;再将附子“别煮取汁”而发挥温经固表之功。

  5.去滓重煎法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均属和解剂,分别用于和中降逆消痞、和胃消中,消痞止利、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方后注曰:“……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云“去滓再煎”者,就是使用浓缩法减少药物的体积,让患者服药量不致过多,其目的在于使“三泻心汤”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卓着。药性和合,不偏不烈,更适合于半表半里、升降失司、寒热错杂之证。

  6.先煎去上沬 仲景在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方剂中,对麻黄、葛根的使用均注云:“……先煮麻黄、葛根,去上沫,内诸药……”其用意不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烦”与“缓其性”,还在于增加药物溶出度,增强方剂的临床疗效。

  上述方剂的特殊煎法,从医师处方到药房调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忽略现象。近三四年来,笔者利用下乡支农、外地出差或本地药房抓药、查看中医处方及询问病家等诸多方法就“先煎去沫”常用方葛根汤、“去滓重煎”的三个泻心汤方、“麻沸汤渍服”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米熟汤成”的竹叶石膏汤、“酒药同煎”的炙甘草汤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特殊煎法的摒弃现象十分严重,药房、药店有80%的调剂人员对“麻沸汤渍服”不知所云;90%以上的中医师在处方葛根汤、小青龙汤等含麻黄、葛根的处方时,对方中的麻黄、葛根没有“注脚”、“先煎去上沫”;超过大半的中医师对去滓重煎、酒药同煎、米熟汤成等这些特殊煎煮法在处方时不告知、不“注脚”。在基层就连那些中医“经方派”们也摒弃了这些特殊煎煮法,的确令人不可思议。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没有资料 | Posted:2009-02-22 15:2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433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