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1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ucy0917381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问题讨论] 甲企图杀人,持枪前往仇家。行前,同居人将子弹全数卸除,甲浑然不知。甲举枪对仇人连续射击,都不能击发,仇家却因此而未死。甲
Q、甲企图杀人,持枪前往仇家。行前,同居人将子弹全数卸除,甲浑然不知。甲举枪对仇人连续射击,都不能击发,仇家却因此而未死。甲所为如何评价?

一、      甲持枪前往仇家寻仇,可能成立加重持有军用枪炮罪(刑187)
客观上,甲所携带之枪械,性质上具有相当之杀伤力,可供军事上使用,属于军用枪炮;主观上,甲有持有军用枪炮的故意,及以之作为自己犯杀人罪工具之意图,故成立本罪。
二、      甲向仇家开枪,可能成立杀人未遂罪(刑271 II)
1.      本罪之成立,系以着手于杀人行为之实行而不遂为要件。
2.      依提示,甲有举枪向仇家开枪之行为,仅因其子弹已被其同居人取出,致未能将仇家杀害,而无由构成杀人既遂。主观上,甲有杀害仇家之故意。惟客观上,甲系持无子弹的枪对其仇家开枪,其行为可否认系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容有疑义。有学者认为,甲之开枪行为,客观上既不可能发生杀人之结果,即无侵害法益之危险,无由该当着手之概念;唯依通说所采之「主客观混合论」,甲朝仇家开枪时,持有子弹的枪朝人开枪,乃系实施足以造成他人生命法益遭受侵害之杀人行为,故仍可认其行为业已着手为杀人之行为。
三、      竞合
综上,甲所为虽先后成立加重持有军用枪炮罪及杀人未遂罪。二罪之间虽然不具法益侵害的同一性,但因甲自始即系基于持枪杀人之概括犯意,且甲之目的既在于杀害乙,则其持枪之行为乃系为达成杀人目的的方法行为,故应认甲仅有一自然意义之行为,得依刑法第55条想像竞合之规定,从重论以杀人未遂罪。
四、      刑罚之免除
甲持无子弹的枪朝仇家开枪,可否主张系不能未遂而不罚?
1.依刑法第26条规定,行为不能发生犯罪之结果,又无危险者,不罚。至于有无危险之认定,有不同见解:
    (1)旧客观未遂论:观察点为行为人「行为后」。而本题仇家没死的原因是「同居人将子弹卸除」,所以打死的机率是0%,故应为不能未遂。此论为实务界所采。
    (2)新客观未遂论:以一般人「行为时」认识之事实为基础,再以经验法则判断有无具体危险,而非考虑「子弹卸除与否」。若判断有具体危险,则为不能犯,若有危险,则为障碍犯。
    (3)印象理论:以一般人去看行为人的恶性有无抽象危险,若判断结果无危险,则属不能犯,反之,则为障碍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出于重大无知作为区分不能犯与障碍犯的分界。此为通说。
  2.有无危险之认定应以印象理论较为可采。本题中,甲虽持无子弹的枪对仇家开枪,惟依甲主观认为系持有子弹的枪向人开枪,此一认知,依一般人经验法则认为,其行为足以发生因此被开枪杀死之抽象危险,应为障碍犯,而非不能犯。

二的写法有无重复到四呢?如此写法可以吗?有无更好的建议?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8-11-08 19:1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569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