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修行][讨论] 展现人人具有的菩提悲愿
禅宗有云:「菩萨心如清凉月。」意指:菩萨心就好像凉的秋月,那么「清净」、「圆满」,显出无比柔光照彻大地。 想想世间人每天辛苦努力工作,为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使他们这么用功?─①是名②是利。短暂人生的得意,终究难逃生死轮回。 而佛菩萨既不爱名也不爱利,祂们在三界中普化众生「比我们还要辛苦、还要努力」,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呢?─「那是出自于内心的不舍与爱护,这个爱就叫慈悲心」。如果没有佛菩萨那份「慈悲坚持」,那来众生离苦得乐呢? 现今社会学佛的人很多,也很会讲经,道理也很懂,为什么不能真正成为佛子?究其原因不过是在「白纸黑字 」上游走,没有真正契入佛法大意,「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怎么展现内在的菩提悲愿? ◎一个人若「心无菩提,心无悲愿」,即是无觉,就算背熟了三藏十二部经,能说能读,亦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一样,距佛的境界非常遥远,外表看起来虽很努力、很用心,其实心境上存有「我执、私心与贪着」,如此修为与众生无异,因为缺乏了一种心─菩提心。 ◎真正菩提心,内心深处是清清明明,常怀欢喜心,面对尘境一尘不染,行事公心、光明正大,将道气展现在慈容,让众生感受到那股亲切与柔和。
古人云:「修道要感情凝固。」唯有凝固后天自私自利的感情,才能发挥先天「至情」「至性」的菩提心,也才能渡化无量无边的广大群众。因此修行过程要时时调整「心灵的焦距」去看世界─ 佛心─心存佛心(人人均是佛了)。 人心─心存复杂(外面世界多烦恼)。 血心─心存恨意、不平、计较(理由一大堆、人人均对不起我)。 ◎当我们心清净无挂碍时,走路、睡觉也觉得满心欢喜,当下你的家即是道场,你的事业即是佛法。如果「满心烦恼」、「我执恨意」一大堆,就是扫地、吃饭,所接触的一切无不是烦恼。 ◎身处变化万千的环境中,要慎思!一念被迷住,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迷惑?所谓「一念遍三千」,即使是一个妄念可以延伸许多的「烦恼种子」,让自己不清静。修行要注意的是:「一起心动念,业报随时会到。」当业报来临时,山崩地裂,过去所修的一切化为乌有。 ◎故展现「菩提悲愿」,就是人人要觉醒,唯有透过自我觉醒的功夫,才能从许多攀缘和苦恼中解放出来,故觉醒本身就是一种「能净的智慧」,经由觉醒才能「化掉一切黑暗」、化去一切障碍、一切阻力、一切痛苦。 ※菩提悲愿─即是菩萨深切的大悲心─「志在菩提,心存众生」,真正做到:「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而不着我相,彻彻底底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