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散文
【书名】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作者】简媜
【出版社】印刻文学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6873232
【出版年月】2007.05.30
【内容大纲】整本书呈现的完全就如副标题所说的「一个小男孩的美国游学志」,主要不是发挥简媜擅长的文字堆砌,反而是在陈述一段段的游记、日志,如果要勉强说可能是一本散文集,。摘自发表者创作内文)
【其他介绍】写完这本书的感想之后,正是国内各中小学开学的日期,没想到其实很多老师发给学生十二样见面礼,我想,如果你们对教育有兴趣,或者对台湾有关怀,可以去买这本书来看看。
【个人感想】以下部分节录,但本人已经确保对书籍推荐叙述完整性,若各位朋友有兴趣,完整版请见:
http://eyewithouts...ot.com。
==============================================
这本书会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不是用华丽的文藻来堆积每一件事情、每一份感情,虽然内文几篇是真的可以看出文学底子的散文,但是透过简媜将生活融入文学的想法,大部分都是透过简单文字描述下,反而让人有会心一笑的感觉,有时候跟儿子可爱的互动,跟家人互相吵闹、抱怨、相依,都透过简单又略带逗趣的文字呈现出来,如果说这本书是深刻的用来反思台湾教育,或许更可以说他是一种轻松小品,带点逗趣的家庭欢乐、师生与家长三方面的互动而成,不需要拆解每个字句,却能体会当下愉悦的心情。
如果真的要认真检讨教育,实际点去看教改的书会获得更多,但请先把台湾教改成不成功放在一边,如果你只是想要透过外国教育的模式来思考台湾,《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是不错的选择,不是政策面的无限辩论,而是一种感觉,看完书后会思考,有时候不就是一种感觉,台湾教育总是太强调「分数」的重要,所以忽略了感觉层面,可能是升学主义作怪吧!但是美国小学却很强调一种「感觉」,他们负责把学生培养成人,然后最后请学生自己选择要怎么做人,两种感觉起来是颠倒的教育方式。我一直记得听过:台湾总是把难的摆前面,美国却把难的摆后面。所以联考很难,进大学要混很简单,混出名堂又很难。美国却是简单培养,但是要专业则要靠自己努力。
或许从一所一个人的游学志去评判整个体制或者教育,有太以偏概全的感觉,但是看完这本书,所存在的不是对体制的探讨,而是一种单纯的感觉,那种感觉的不同,或许后面必须要牵涉很多体制政策面,但是看书这样就太不单纯了,试想自己已经离开小学多久了呢?还记得你小学时候是怎么样经过六年?有被打手心吗?有什么惊为天人的作品吗?「感觉」可以留存很久,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不妨也回想一下自己的小学,比较一下自己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