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59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l8952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鲜花 x6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理论] 伊尹汤液经
伊尹汤液经,已找不到这本书,民国22年出版。
从书中,可看到仲景先师发明伤寒源头。

台北三家书局(名山、杏林、问津),名山堂有售旧书。
光华商场内古文书局,亦有售简体旧书。

底下文章有点长,皆有注明出处,请慢慢看。


发现火神派着作 http://ngotcm.com/bbs/?action_...d_48168.html
火神派的开山鼻祖:郑钦安
火神派的着述:
郑钦安———1804—1901《医理真传》《医法园通》《伤寒恒论》

卢铸之———1876—1963《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匮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

祝味菊———1884—1951《伤寒质难》《祝味菊医案选》;

吴佩衡———1888—1971《麻疹发微》《伤寒论新注》《吴佩衡医案》<<医药简述>>;

刘民叔———1897—1960《鲁楼医案》《素问痿论释难》《伤寒论霍乱训解》《肿书籍胀十三方》《华阳医说》

范中林———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唐步祺———1917—2004《郑钦安医书阐释》《咳嗽之辨证论治》

卢崇汉———1947《郑钦安先生学术思想研究》《着名医家卢铸之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中医健脑》《论〈周易〉的恒动观对中医学重阳思想的影响》《温通化瘀止痛汤治疗痛经206例》《论卢氏运用附子的指导思想》《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的研讨》及《红斑性肢痛症的中医治疗》《扶阳讲记》



杨绍伊《伊尹汤液经》,目录章名 http://greenisland.csie.nctu....7/01/09/951/

太阳病证论第一
阳明病证论第二
少阳病证论第三
太阴病证论第四
少阴病证论第五
厥阴病证论第六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
不可发汗上篇上
不可发汗上篇下
不可发汗中篇上
不可发汗中篇下
不可发汗下篇上
不可发汗下篇下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可发汗中篇
可发汗下篇
发汗以后证第九
发汗后上篇
发汗后中篇
发汗后下篇
病不可吐可吐吐后证第十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上篇
不可下中篇
不可下下篇上
不可下下篇下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上篇
可下下篇
发汗吐下后证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发汗吐下后上篇下
发汗吐下后中篇上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发汗吐下后下篇上
发汗吐下后下篇下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上篇上
结胸痞上篇下
结胸痞下篇上
结胸痞下篇下
腹痛第十五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上篇
呕吐哕下篇上
呕吐哕下篇下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吐利下篇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上篇
下利中篇上
下利中篇下
下利下篇
下利便脓血第十九
火邪清血第二十
气上撞第二十一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上篇
心下悸下篇
消渴第二十三
衄第二十四
如疟第二十五
热入血室第二十六
发狂喜忘瘀血第二十七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上篇
发黄中篇
发黄下篇
中湿第二十九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风水皮水篇
黄汗篇
肺胀篇
中暍第三十一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项背强篇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痛上篇
咽病下篇
辨脉法
平脉法上
平脉法下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在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发明

杨绍伊和劉民叔为廖季平的学生,同攻医道,刘为杨此书作跋。此书罕见,不知何时能有幸得窥


《伤寒论》的渊源 http://liumengzheng.t...g.com/bl ... =9163319&idWriter=0&Key=0


  上几讲讲到吉益东洞之流对张仲景和《伤寒论》崇拜得不得了,这几讲我们就来讲讲《伤寒论》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奇在哪里?
  
  张仲景,生于汉代,一生“勤求古训,博览众方”,最终撰成《伤寒杂病论》(唐宋以后将 《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下文均简称为伤寒论)一书。他在中医史上的地位可谓无人能比,宋金之后被称为“医圣”。后世称他的《伤寒论》为“方书之袓”,“医门之规矩”。

  他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但由于无确切史料为证,太守之说一直存疑待考。其说始于北宋,其后日盛。
晋朝王叔和整理散乱的《伤寒论》,名曰《张仲景方论》,其《脉经》也收录了《伤寒杂病论》大部分内容。而后至唐代孙思邈着《千金要方》时,未得窥全貌,少有征引,故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感叹。在其晚年所着之《千金翼方》,则于卷九、卷十中收录仲景《伤寒论》之全本,除少数几条与今传宋本《伤寒论》有别外,其内容与文字基本相同。此传本当是目前存世最早而内容完整的版本,今称唐本《伤寒论》。唐天宝年间王焘的《外台秘要》也收录了《张仲景伤寒论》。

  北宋林亿等人以高继冲进献的版本为底本,“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习称宋本《伤寒论》。此一版本现己不复存在,传世的仅为明•赵开美之复刻本(西元1599年),习称赵刻本。

  这样一本奇书是张仲景怎么写成的呢,求的是什么古训,览的是什么方呢?
《伤寒论》中有一段“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里的《九卷》就是《灵枢》,《八十一难》就是《难经》。但此段多被质怀疑是后人所添加。

  晋时皇甫谧说:“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
  北宋林亿《伤寒论序》云:“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南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云:“《内经•素问》有《汤液醪醴论》。《事物记原》云:《汤液经》出于商伊尹。《汉书•郊祀志》:莽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作乐其上,顺风作《汤液》。”

  伊尹是商朝的臣相,《汉书艺文志》中载有汤液经汤名字,但由于时代久远,汤液经早己失传,使人难以确认上述观点。
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梁陶弘景所着。1907年法国传教士伯希和于从敦煌莫高窟盗得,请莫高窟道士王园箓装箱,王氏暗藏之,1915年为河北威县张渥南所购,传于嫡孙张,“文革”被毁,今有弟子传抄件存世,后马继兴据传抄件整理成书,于1989年出版《敦煌古医籍考释》。

  陶氏在《辅行诀》中摘录六十首《汤液经》的方剂。其中代表方剂为大小补泻方以及大小二旦六神方。其中许多方与张仲景的伤寒方完全相同。如此可判定:张仲景是在《汤液经》的基础上编写的《伤寒杂病论》。而《汤液经》又和《神龙本草经》有很大的联系。

  梁陶弘景《药总诀》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

  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曰:“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祀仁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憨救疾苦,造福含灵…”     

  《辅行诀》陶弘景又曰:“外感天行,经方之药,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写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

  本观点为宋代医家所收纳。如宋刻《伤寒论》序日:“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和严器之《伤寒论注释•序》云:“后汉张仲景又广《汤液》为《伤寒卒病论》十数卷……”

   施肺《祖剂•小叙》日:“惟仲景之书,最为群方之祖……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轩岐《灵》、《素》,大圣之所作也……兹所集,道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
清代陈修园《伤寒论浅注•凡例》云:“仲景书本于《内经》,法于伊尹,汉《艺文志》及黄甫谧之言可据。”可看,本观点从宋朝已经为普遍知识的。
   
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神农-伊尹-张仲景这一学术脉络,当然神农-伊尹并非确是医家,但是这一学派的一个学术代号而己。而这一派就形成了汉朝的经方派。




“火神”郑钦安 http://zyxz.5d6d.com/t...1-1.html

  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

  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着称。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陆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四川邛崃人。生卒年不详,查其着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西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着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芷塘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二、郑钦安治哪些病证用附子、干姜

  郑钦安说“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医法圆通》治内妇儿科杂病所列病证,就有60余种,加上伤寒温病,则远逾百种之多。诸如咳嗽、呕吐、泄泻、腰痛、头痛、唇口红肿、齿牙肿痛、口臭、喉蛾、臂痛、筋挛、心痛、胃痛、二便不利、淋证、失眠、健忘、胀满、中风、淋浊、痿芴……门类遍及于五脏六腑、外感内伤。其中有些病证,通常无用姜附之理,但他依然照用。

  三、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

  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

  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垌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四、郑钦安为什么要强调阴证

  阴证之形成,当然最重要的是体质,或者说禀赋属素体阳虚者。此外,与饮食劳倦、房室不节有关。还有更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便是医者不识阴阳,不分体质,对素体阳虚者既病之后滥用、误用、多用、久用寒凉滋腻,更伤其不足或虚衰之阳。尤其是对喉蛾、血证这样的病证,阳证固多,阴证亦复不少,而医者每多忽视阴证。

  此外,郑氏几乎在每一病证之后,都要批评市医积习,这一积习便是不独立思考,不思治病求本,见咳止咳,见痰化痰,见血投凉,又多用套路套方,如一见便秘即用大黄、当归、白芍、蜂蜜、麻仁、郁李仁,一见小便不利,便是木通、车前、滑石之类;更视峻药如虎,力图平淡稳当。小病犹可,大病则往往误人。  由此追溯郑钦安的学术渊源,其理论实以《内经》为宗,其临床则“用仲景之法”,宗《内经》则在“洞明阴阳之理”,宗仲景则“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真传就是:“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如此,则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诸方,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惯用之方了。“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这便是他的夫子自道。

  五、证治举隅(原文节录)

  1.喉蛾(扁桃体炎):喉蛾一证,有少阴君火为病者,或外挟风热,其证心烦,小便短赤,口渴引冷,挟风热则见发热、头痛,治当清热祛风,如导赤散、甘桔汤,重则黄连解毒汤。有脾胃积热,其人必过食厚味,多烦渴引冷,二便不利、口臭气粗,红肿疼痛等,法宜去积热,如大小承气汤之类;有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致者,其人必胁痛,烦躁口苦,面青,法宜清肝,如丹栀逍遥散、大青饮之类。

  因肾气不藏,君火弱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致者,其人口内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等方,皆可令服。

  近来市习,一见喉症,往往用吹喉散、冰硼散一派寒凉之品,阳证无妨,阴证有碍,认证贵明,须当仔细。

  2.鼻衄:有由火旺而逼出,定有火形可征,如口渴饮冷、大小便不利之类,法宜清火攻下,如大小承气、犀角地黄汤、导赤散之类。

  有由元阳久虚,不能镇纳僭上阴血,阴血外越,亦鼻血不止(不仅鼻血一端,如吐血、齿缝血、耳血、毛孔血、便血等),其人定无火形可征,二便自利,唇舌淡白,人困无神,法宜扶阳收纳,如潜阳、封髓、甘草干姜或加安桂、吴萸之类。

  3.疮科:凡疮之生,无论发于何部,统以阴阳判之为准。

阳证其疮红肿痛甚,寒热往来,人多烦躁,喜冷恶热,大便坚实,小便短赤,饮食精神如常,脉息有力,声音响亮、疮溃多稠脓。

  阴证皮色如常,漫肿微疼,疮溃多清水,流清脓,黄水、血水、豆汁水、辛臭水,其人言语、声音、脉息、起居动静,一切无神,口必不渴,或渴喜热饮,舌必青滑,大小便自利,其治或以桂枝汤加香附、麦芽、附子,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疮溃而脓不稠,用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阴寒最盛者,可用回阳饮、白通汤或黄芪甜酒炖七孔猪蹄、羊肉生姜汤等。

  4.痿芴:东垣、丹溪道《内经》“肺热叶焦,发为痿芴”,“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专主润燥泻火,但《内经》所论,当是肺热叶焦之由,起于阳明也。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生精生血,化气行水之源也,《内经》谓阳明虚则宗筋弛,明是中宫转输精气机关失职,精气不输于脏,则痿生。以此分处,则治痿独取阳明一语方成定案,即不能专以润燥泻火为准。即有邪火太甚,亦未见即成痿证,果系火邪为殃,数剂清凉,火灭而正气即复,何得一年半载而不愈。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中复阳,中宫得复,转输如常,则痿证可立瘳矣,如大剂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参附、芪附、归附、术附,皆可酌选。

  六、治验选录

  《医法圆通》所载治验无多,且都散见于原文中,从未见有人引用,因此如同浑金朴玉,阅之,弥觉可珍,爰选录四则,以飨读者:

  予尝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空,精神困倦,少气懒言,半载有余,予知为元气散漫也,即以大剂吴萸四逆汤治之,一、二剂而胀鼓顿失矣。

  又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实,坚如石块,大小累累,服破气行血之药,已经数月,予知为阴积于中,无阳以化之也,即以附子理中汤加桂、蔻、砂、半、丁香,一、二剂而腹实顿消。

  一人病患咳嗽,发呕欲吐,头眩腹胀,小便不利,余意膀胱气机不降而返上,以五苓散倍桂,一剂小便通,而诸证立失。

  予恒见中年老妇,每多两手膀痛而不能举,究其所病之由,多起于少年天癸至时,不知保养,洗衣浆裳,常用冷水,以至寒凉伤及经络,不即为害,迨至中年老时正气已衰,兼受一点寒邪引动,而痛斯作矣。予每以甘草干姜汤加鹿茸、桂尖、附子、葱、酒,治之多效。

  七、我对郑钦安的评价

  郑钦安为清代独具风格的医家,享誉巴蜀,其认证用方,专在“阴阳”上下功夫,对阴证证治,颇多发挥,尤以善用干姜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着称,实医林一代怪杰。

  郑钦安虽善用姜附,影响了几代人,但他并不专用姜附,也不是偏爱干姜附子,恶当归地黄,而是当用则用,其所论阴证特征,可供临床者参考,以备一格。

  他批评的市习,一见什么病,就用什么病的套方套药,而不问阴阳,不辨证侯,这样的毛病,是医生的通病,我有时也难免不自觉地蹈此覆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他的代表作《医法圆通》,是为补偏救弊而设,他强调阴证,是因为人们往往忽视阴证的缘故。但综观全书,他之持论并不偏颇,这是其可贵之处,也是他区别于明清贵阳贱阴论医家的地方。

  至其用方多是举例,言其大概而已,读者但师其意可也,不可拘泥。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没有资料 | Posted:2007-08-28 01:39 |
skid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对于伤寒论的考就
个人非常建议大家看一本书
对于伤寒论的源流 非常仔细 也对伤寒论里的方药命名有非常深入的考就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
主编 张横柳 吴政权 许国敏
里面也谈论到辅行诀 《伊尹汤液经》等
大家可以看看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江苏 | Posted:2007-08-28 01:4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906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