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先后看过一系列的【城市的远见】,无论是新加坡抑或是鲁尔工区,一个城市规划的远见,却是相当难得的事情。
首先,我国变态的政治体系,似是古代世族豪强,也过度的资本与经济,使得这些种种政治团体、经济团体的私利,往往凌驾于专业之上;又因每隔几年的选举重新洗牌,使得所谓的规划与政策,往往反覆的令人可笑至极。
回顾鲁尔工业区的改变的过程,无不以远见、与未来的可能作为方向,又往往是以人民(使用者)的想法、感受、认同与参与摆在最前面,使得无论是当地使用的居民,或者是前来朝圣的旅客都能产生极大的共鸣与认同感。
第二部分,乃是于对于旧的事物与文化重新的诠释与更新,所谓的精品与品牌,往往都是百年老店的现代化(意味者加入现代的思维与技术)重新呈现。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台湾缺乏的,往往专家学者,无不到国外取经,却每每学习到的是别人所呈现的做法却忽略精神更不用去谈过程,怎么做与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是不被重视的,间接的当地文化如何重新诠释,就变得很薄弱,使得结果往往变成东施效颦的窘境。
第三部分,谈蜕变中的鲁尔工业令人激赏的部分:德国在这一系列的规划,重新拾回了对于自然的尊重,举凡对于阳光(太阳能的积极研发、生产与利用),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减少空调的使用),尤其着重于水的利用(与湖泊、河川间的共鸣与对话;整治净化恩瑟尔河的决心更是令人激赏)。
旧有历史与文化的保存与利用,让过往工业王国鲁尔软硬体,不至于完全消失,煤渣山的更新,许许多多的大型工厂改造(被保留于民众的休闲活动空间、表演空间,攀岩、PARTY、艺术展示)让未来在当地居住的德国了解认同鲁尔的过去。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远见,来自对于内在的自省、发觉与思维,怎样将过去的历史与优势、现在的真实情况、未来的愿景与展望,将历史的脉络、文化、精神,重新定义并且发扬光大,并且透过人文上的互动与参与,增进对于自我与地方于时空上的认同感。
我深信居住于台湾里,或有着同样的思维与精神不断的努力与创新,却似乎潜藏在民间的企业里,本来人民做不到的服务与劳货,乃是因由政府推动及提供,但是权力上的斗争与利益上的争执,往往背离与模糊了以人民为主的政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