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必然是迟暮。调查显示,台湾55岁以上人士,多认为退休后会更快乐。这群台湾经济狂飙年代的见证者,在打下优渥的财富基础之后,离开职场,反而更能享受不受工作拘束的「时间红利」。随着社会变迁,四、五年级生想要快乐退休的挑战大过上一代,因此必须提早设定目标,掌握理财原则,在财务、健康、心情充分准备下,从容自在地拥抱另一段幸福人生。
五十年前,活到五十五岁已算高寿;二十年前,「退休」两个字,代表着人生迟暮。然而仅仅相隔二十年,如今的五十五岁人生却有无限可能,「退休」也有了新解。退休,不再是消极的「养老等死」,现代人寿命延长,五十五岁的人比过去平均多了二十年时间可用,好比拿到了上帝赏赐的「时间红利(time bunus)」。人生这多赚到的「时间红利」,正好进入退休阶段,怎么享用?是新现代退休族的智慧课题。
根据《今周刊》与南山人寿合作,针对五十五岁以上族群所做的退休生活大调查发现,台湾现年五十五岁以上老人,有四八%的人认为目前的生活是快乐的,而有一二%比率认为不快乐;已退休的人当中,三三%认为生活比退休前快乐,一九%认为比起退休前不快乐。而且五十五岁的人尽管尚有三成比重仍未退休,但这群人当中有二八%认为,退休后生活比退休前快乐高于认为会比之前不快乐一六%。
这项调查结果,大大颠覆了一般人对于退休族生活多属忧愁、苦闷的印象。世新大学财金系教授郭敏华形容,台湾这群五十五岁以上老人既自信又富有,对生活积极而乐观。
走过三高年代 现代银发族退休乐
如果进一步探讨现代这群人的样貌,可以理解到这份问卷所指涉的快乐老人并不令人意外。理由是,台湾现阶段这群五十五岁到七十五岁的族群,是台湾经济高速成长的见证者以及贡献者,他们的年轻时代,约当二十到四十来岁前后,正是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民国七十年代前后,这群人的努力打拚为社会蓄积了繁荣的经济活力,也让个人财富的累积开始起飞,其后三、四十年台湾处在一个经济成长率高、利率高,以及国民所得年年增高的「三高」年代。其间,个人能累积的财富多,也为他们的晚年,打下了优渥的基础。
打拚了数十年,这群二、三年级生从鼎盛之年,逐步走入退休阶段,面对紧接而来的人生,他们放开胸怀享受老人生活。问卷结果显示,他们退休后最想到国内外旅游,投入公益、做志工,也想重新学习、培养新的兴趣。此外,问卷经过交叉分析也发现,懂得理财且进行理财的退休族群,生活也较感到快乐。
如果分析五十五岁以上老人的理财行为,问卷显示,有二三%老人认为自己的退休金足可提供十五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而已退休者的主要经济来源,高达四八%来自子女给的零用金,高于劳工退休金二五%跟存款二%,结果颇值得注意。然而,从退休金准备的行为来看,却有高达七一%的人没有准备退休金,或没有想过准备的问题。
至于这群老人选择的退休理财工具,则有四六%比率选择把钱存在银行定存,其次为四一%购买保险,再次为二三%的人放在股票投资。
这群人多数把钱存在银行的行为是颇可理解的。民国六十年时,台湾平均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高达一一.一二五%,即使民国七、八十年代,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在六%到八%之间,把钱存在银行的收息可观,确实不失为安全稳健的理财方式。
事实上,《今周刊》这次采访接触的退休人士,相当吻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不论公教人员或是企业上班族,这群老人面对退休都懂得善用「时间红利」,安排退休生活相当有一套。
前建中辅导老师谢芬兰,五十岁的壮年便决定卸下教职,「大家都羡慕我好命」。其实,一开始她对自己这么早就开始当「米虫」感到有些「歉疚」,也有过一段调适期,甚至不敢大声说自己退休了。
谢芬兰说,她人生中最精采的日子都在建中,「我对建中有太多的眷恋,我怕自己离开职场之后变得平庸无奇,怕自己退休之后一无所有。」然而,在教育界服务了二十七年以后,她也希望人生能重新开始,「我想要有不一样的春天。」退休这三年多,她先替自己安排了几趟自助旅行,然后开始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