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slist-content/0,3546,11051202+112006092700275,00.html?source=rss
棒球中的「直球」其实并不「直」,有位移(Movement)的「直球」更是名不副实,「快速球」才是合适的称谓,优质的快速球,重点不是速度的快慢,而在是否灵活(Live),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进垒时的位置。
自测速枪发明后,快速球的品评标准变成死板的数字,美国许多球探过度依赖数据,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打击者的感受。国内媒体与专家也是一样,在探讨王建民与郭泓志的表现,往往将快速球的速度摆在首位,经常听到此类说词:(直球)速度明显较慢,可见状况(体能)不佳。
除非是速度骤减,否则一位投手的球速与天侯、场地、比赛用球…有关,甚至测速枪也都会产生误差。评比快速球的好坏和其他球种一样,还是脱离不了三要素:落点(Location)、位移及速度。同样投手的速球有时慢一点,若是控球更精准、位移角度更犀利,效果反而较好。呆滞的快速球,纵使飙到近百哩,大联盟的每一名打者还是有办法给予反击。
知名的投手教练巴共齐博士(Dr. John Bagonzi)在他的着作《投球的行为》(The Actof Pitching)中曾提出的「活球系数」(TheLive Ball Factor)的概念。计算方式如下:作用(Action)×速度(Speed)=活球系数(LBF)。所谓「作用」近似于前面提过的「位移」,只是更强调「移动的总量」,他将各种球路的运动予以量化,位移从小到大划作0.8至1.5的不同刻度,比如说:一般的快速「直」球,速度是90哩,0.9×90=81,葛拉文的变速球1.3×78=101,蓝迪强森冒烟的速球1.1×97=107,王建民的滑球1.2×86=103,郭泓志的曲球1.4×77=107。系数的值越高,代表素质越好。
建仔的速球有两种,二缝线与四缝线,前者慢后者快,位移幅度前者大后者小,以「活球系数」来计算,分别是:二缝线1.3×92=120,四缝线1.1×94=104。王建民的二缝线速球即是下沉快速球(沉球),他的沉球被誉为独步大联盟,关键就在于速度飞快而移幅不减,寻常美职沉球速度约在87哩上下,假设位移与阿民相当,但「活球系数」却仅在113左右。
同样是王建民的沉球,飙不出球速但游移的程度足够,速度飞快却太过扁平(flat)来相比,前者还是较具杀伤力。郭泓志的四缝线上升快速球,也是一样,单从雷达枪的数字瞧不出真正的实力,日后观赏他们的球赛,不要老盯着右上角的测速表,仔细察看球路的行进轨迹与投打间的互动,才算真正「上道」。测速枪的数据仅是一项参考指标,轻率地把速度的高低当成重点来评述,如果不是偷懒,就根本是个门外汉。
许多美国老球探经常感叹:「一把测速枪不知扼杀多少好投手。」有球速的新人,球探敢签下;没球速的菜鸟,无人肯推荐。道理何在?客观的数据至少可以成为日后失败的藉口。话说回来,以上的讨论仅囿于生理(Physical)的层面,一名选手,没有健全的心理(Mental)质素,绝对无法立足于大联盟。棒球是项复杂的运动,头脑太简单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搞不懂!
黄国洲(作者为棒球文字工作者)
【心得感想】的确棒球是很复杂很精致的运动,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欢看,影响的因素真的是太多了,也许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但是不管如何,大家的共同点就是「爱看棒球」、「爱看王建民」、「爱看郭泓志」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