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聪明/高雄市新兴中医院长】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些人在恒温和静态情况下仍大量出汗,这种出汗异常的情形,中医称之为多汗症。
门诊发现,多汗症也有小学时就发现,青春期表现更为明显,其中最困扰的就是出现在手掌、腋下、脚掌的多汗状况。年轻人情绪不易控制、易紧张、不安、害羞、恐惧等,出汗会更为厉害;心情越焦虑、出汗量就越多,造成恶性循环。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因有「汗血同源」的说法,若出汗过多,会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导致抵抗力减低,不可不慎。
根据中医学说,一般分为六汗,也即是出汗原因。
一、自汗:凡不是因劳动、炎热等因素而致全身性出汗,称为自汗,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无力、食欲差、怕冷、频尿、容易感冒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气虚、阳虚的表现,身体不自觉地流汗,常发生在吃过多抗生素或发汗剂而产生的体虚表弱患者。
二、盗汗:以夜间入睡后汗出,只要一醒来汗就停止为特征,一般属于阴虚内热体质,常伴有低热、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失眠手心发热等症状,尤其容易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及肺结核患者。
三、黄汗:汗黏,汗色变黄,易使衣服黄染,多属湿热体质,常伴有烦躁、口苦、面赤、小便黄且量少等症状。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出尿素等含量增多所致。
四、手足多汗:心情紧张时常会手脚出汗,另外,脾胃湿热、气虚或肾虚、也常会造成两手潮湿和冰冷。
五、头汗:以头面部出汗为多,肝胃有热及气虚所致。若并有四肢发冷、胸闷呼吸困难,多为阳气虚。重病患者若突然额头大汗,则是病危警告。
六、脱汗:汗出如珠、冷汗不止,这是气散虚极的表现,中医学上称为「绝汗」,是病危的表现,需加注意。
中医认为多汗症发生的原因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以致汗液外泄失常,无法固涩毛孔所造成,因此,治疗以补气、固表、滋阴、降火的药物为主。
临床发现,中医典籍「临床医案医方」的中药配方「止汗汤」,具有益气固表、养血补心、滋阴降火及清化湿热的作用,可消除造成毛孔松弛病征,免除汗水淋漓之苦。
除了方剂治疗外,患者可以在平时多做一些预防的调理,如适当运动,尤其是游泳,可以强化体质与免疫力;忌食烤炸、辛辣、高热量如巧克力等食物,以免上火,更容易出汗;汗湿衣服之后,就要立刻擦拭更衣,未更衣之前并应避免直接吹到风,以免受寒、感冒;正确使用中药改善多汗的体质,切忌盲目进补,以免越补出汗越多。
(作者亦为台湾医药交流协会理事长)
【2006/07/17 联合报】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7/17/N...407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