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69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rdanSWei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 鲜花 x8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与癌症和平相处 不是梦
【来源出处】 http://tw.news.yahoo.com/...2vf9b.html

与癌症和平相处 不是梦 寄给朋友   友善列印  

【联合新闻网 记者林进修/专题报导】

长久以来一直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新闻、网站),有可能摇身一变为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吗?医界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仍需一段时间来实现。

自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癌症生物学博士以来,台北医学大学生物医学材枓研究所副教授邓文炳即积极投入癌症相关研究,对癌症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去年3月,他刊登于「癌症汇报」(Cancer Let-ters)的一篇「癌症逆转」论文,就是他打算把癌症纳入慢性病范畴的一个里程碑。

邓文炳表示,癌细胞演化可分四部曲。当正常细胞在遗传、化学物质、放射线、病毒等致癌因子影响下,即有可能进入「诱发期」;当上述影响的效应扩大,就会进入「促进期」;在发炎、内分泌及营养物质等病变因子持续刺激下,随即进入癌前病变的「变化期」;一旦癌细胞侵入或转移到其他器官,就进入所谓的「转移期」。

当整个演化过程还停留在促进期及变化期之间时,仍属可逆阶段,可经化学预防疗法予以阻断。若未及时因应,致使癌细胞演化进入变化期,癌细胞就会适应人体的内在环境,且能避开免疫体系的攻击。

更可怕的是,此时癌细胞会「召唤」干细胞过来,为其所用,比如帮癌组织制造血管、内质细胞及毛囊等肿瘤(新闻、网站)扩大蔓延所需的物质,其行径有如武侠小说中的「吸功大法」。一旦到了这个地步,想拦也拦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癌细胞为所欲为,进而跨过转移期的门槛。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邓文炳强调应将癌细胞演化阻隔在促进期,不容越雷池一步。他常把癌细胞比喻为现实社会里的「黑道份子」,只要及早约束,并将它收容在促进期这个「中途之家」,它就不会继续坐大,也不会成为无恶不作的「黑社会老大」。

要如何才能把癌细胞困在促进期?邓文炳提出了「癌症逆转」的观念。

他解释,根据统计,每一万名癌症病患中,就有一人可能不药而愈;若以微观视之,就是每一万个癌细胞中,可能有一个会逆转为「类正常细胞」;若以更微观的分子观点视之,那就是每个癌细胞中,可能有万分之一逆转成「类正常细胞」的机率。

在此一观念下,如果能透过药物的使用,把癌细胞万分之一的逆转机率提高到千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些有正常细胞特性的「类正常细胞」,就会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抑制细胞不必要的分裂及转移,进而压缩癌细胞发展空间,使之无从发威,只好和正常细胞和平共处。

邓文炳形容这是「人癌共生」的境界。他说,日本极富盛名的「金银婆婆」过世后,医师发现她们体内竟存在多种癌细胞,在在显示长久以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确实和平共存在一起,井水不犯河水,日本也因此有「长寿癌」的说法。

邓文炳认为,在「癌症逆转」机制下,人体内虽然偶有正常细胞会走上癌化之路,却也有肿瘤抑制基因来把关,不致失控。

肿瘤抑制基因有很多种,p53及Rb(网膜芽细胞癌基因)即为当前最有名的两种,只要能善用这些肿瘤抑制基因,就能让「癌症逆转」发挥功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经过多年努力,邓文炳和北医研究团队已建立一个评估「癌症逆转」的作业平台,并从一帖由15种中药材组成的复方中药方中,找出牛樟芝(新闻、网站)可增加p53的数量并增强其表现,具有「癌症逆转」功效。经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功效来自于牛樟芝的三 类成份。

邓文炳表示,癌细胞能在人体内存活这么久,一定有其特殊之处,既然我们投入那么多医疗资源还无法歼灭它们,那就不妨退一步路,试着和它们和平共处,把癌症「驯化」为一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


【心得感想】

希望癌症可以真的成为可以"和平共处的慢性病"
也希望这种研究, 治疗方向是正确可行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2-21 13:2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25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